流体流动对孔隙裂缝介质中地震波传播影响研究

来源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已经对裂缝岩石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在背景介质为弹性固体的假设前提下考虑裂缝各种参数对地震速度的影响。然而实际地下裂缝岩石的背景是岩石颗粒和流体并存的孔隙介质。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岩石结构会影响地震波速度,而且由动态应力所引起的孔隙裂缝中的流体流动也会对地震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在含定向排列裂缝的孔隙介质中,研究流体流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主要通过Hudson理论和各向异性Gassmann理论求得干燥、低频流体饱和以及高频流体饱三种情况下的地震波速度,将它们进行对比发现,流
其他文献
引言土地买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它最初出现于春秋末年,商鞅变法之后,成为几千年来地主阶级占有和兼并土地的一种基本手段,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发达和灭亡相始终,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动,发生过重大影响。明清时代,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是以国有——“官田”和私有——“民田”的形式出现的。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各国的特点。特别是先秦时代的地理学,更是独具特色,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独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本文试图从中国先秦地理学与西方古希腊地理学的比较中,探讨中国先秦地理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山东山西组是煤及煤成气重要的富集层位,随着能源开采的需要,亟需进一步厘清覆盖区山西组内部地层特征;笔者以综合地层学理论为核心,利用沉积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等方
本文检视目前运用于水库库区水下探测之地球物理方法,提出适用于水下滑坡监测之各种可行技术,包括单音束、多音束回声测深仪、侧扫声纳、水下地质剖面探测仪、以及水下地电阻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12月1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矿山瓦斯突出与爆炸事故的预测预报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引入BP神经网络的LM优化算法,在保留空间实体相关和多种分布并存的前提下,讨论了建立LM
伴随唐山海岸带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重金属污染有日渐加剧的趋势。本文选择渤海西岸唐山滦河口–陡河口区间的涧河入海口、滦南嘴东工业区、曹妃甸工业区、青龙河入海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世界气候变化和区域环境分异的影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关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及高原面的分布范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利用SRTM3-DEM数据,运用GIS相关空间分析技术及均值变点法求取青藏高原(国内部分)高程大于3000 m区域的最佳统计分析窗口,并将该区域以100m为间隔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区间,对不同高程区间的面积
本文针对南方地区复杂近地表条件的地质、地球物理特点,进行综合地球物理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组合试验,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技术手段联合应用分析,总结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南方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已经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而到了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同样的社会变革,才在欧洲开始。从秦汉到唐宋,中国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居于世界的先进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