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视纪录片《龙脊》中音乐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4年,电视纪录片《龙脊》,在广西北部山区的一个叫龙脊的地方历时半年时间拍摄完成的。讲述的是在龙脊,有一个叫小寨村的地方,那里的适龄儿童无法上学的真实状况。纪录片中,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当地民谣、歌谣和童谣来表现当地民风的淳朴,主要表现和概括的是小寨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渴望。
  【关键词】:龙脊;失学儿童;音乐
  电视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在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以真实为主。音乐在其中至关重要,仅依靠画面和语言的电视纪录片表现主题远远不够。片头音乐、片尾音乐以及不同情绪的段落音乐组成电视纪录片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概括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绪、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等作用。音乐融进画面,加强画面表现力,烘托情感,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选取音乐一定要按照纪录片情绪需要,放到合适的段落中。
  电视纪录片《龙脊》,运用主观表现式的叙事方式,运用大量符号语言(画面),故事化和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民族性、地域性音乐的选择是该片拍摄成功的原因之一。纪录片中地域性的音乐意在表现小寨村学生在艰苦环境下求学的现实,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思考。
  一、寄托希望的地域性音乐——民谣
  从四月到八月的插秧民谣,由纪录片中潘能高的母亲景秀演唱,表现当地从插秧到灌浆再到收获的稻子。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音乐,表现出对孩子教育实实在在的重视,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
  民谣1:镜头跟随音乐的节奏在田间里的秧苗切换,这是端午前后表达劳动人们插秧的一首民谣,音乐表现了瑶族人在田间插秧劳动,庆祝端午佳节的来临。歌词:四月里来四月中,哥是插田妹扯秧;左手拿秧右手种,种下田中双对双;五月里来是端阳,龙船花鼓下长江;七十二个划船手,中间打鼓闹洋洋。这是一个插秧的季节,同时也是多雨的季节,影响田里的秧苗生长,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孩子们有收获知识的准备,无奈因一些外部的原因耽误了学习。
  民谣2:这首民谣中的六月:“六月里来六月中,六月日头正当红,六月日头天仙过,晒得凡间世上人”镜头转向田间,太阳从秧苗间透过来,秧苗的长势很好,是村民要丰收的好兆头。六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月份,县希望工程的办公室主任毛善学来这里调查适龄儿童的失学情况。希望工程将为失学儿童带来希望,帮他们重返课堂。
  民谣3:镜头中山河溪水出现后,又推向了田间的稻子,这时插秧的民谣出现“七月里来天又阴,晴天大路起灰尘,妹是路边清溪水,救了几多口干人”。希望工程办公室就像是“清溪水”,来解救小寨村落后的教育情况为村里带来了希望。拨出三万元给小寨村建新校舍,村里人听到消息也纷纷出力,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将落成。
  民谣4:全村人来潘能高家中看救助证,坐在一起聊天。爷爷觉得知识很重要,举例说自己九十多岁连名字都不认识,孙子九岁都认识。潘能高的母亲景秀,是纪录片了里民演唱者,演唱八月收获季节:八月里来八月中,哥在田中闹嗡嗡,哥在田中问嗡嗡闹,盼我贵子早成龙。镜头转向了田中已经金黄的稻子,来到山上乡亲的屋舍上。朴素的音乐和真实的歌词,表现了农村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淳朴的乡音间明确感受到了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
  二、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包含两部分,一段是革命歌曲,第二段是地域性乐器演奏,提高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和纪录片中的人一样能感受到小寨村中失学的适龄儿童能够重返校园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背景音乐1:学校开学,学校要举办一场开学典礼,石梅珍等人穿着民族的服饰来参加开学典礼,操场上的横幅已经挂上了。今天,县长也要参加典礼,宣布来自北京、河北、宁夏、广西的希望工程援助卡,将这些援助卡发给包括石梅珍在内的19名学生,300元的援助卡够每个学生都能上完小学。镜头中出现了捐赠石碑:小寨希望小学和体育运动场。孩子们手拉手跑出门口,奔向操场,参加开学典礼。这首革命歌曲叫《不忘阶级苦》,它的出现更说明了這里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急于改变现状,迫切地期待新的曙光来临,为孩子们带来学习的新希望。
  背景音乐2:操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毛善学在喇叭里引导村民学生在操场上坐,学生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整齐地坐好,乡亲们来到了操场,唢呐曲表现了他们内心喜悦之情。这时,在学校操场的一旁,潘纪恩在一旁看着,他因为考上了乡民族班,要到山外面去上学,和其他两个小女孩一起离开这里了。镜头中的他不舍得这里的老师同学和家人,内心肯定为这些能够按时上学的小伙伴们感到高兴。
  三、揭露人物内心的童谣和歌谣
  这里的童谣和歌谣,表现了失学儿童对学校和知识的渴望,极大程度上表现了学生们内心对学习热爱的情感。
  童谣1:失学儿童潘井妹、石梅珍经常来学校的教室里听课,和小伙伴们在学校的阁楼上一起玩游戏,边跳边唱起来家乡的童谣,“朋友请进来;进来就进来;请你帮我做件事;做件什么事;挑白菜;几多斤;一百斤;挑不动;滚出去;滚就滚,滚就滚……”。她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学校里玩耍。纯朴和童真的童谣回荡在学校里,从侧面表现出了失学的他们不能够在学校里上课,不由得对他们产生同情。
  童谣2:镜头跟随着童谣由远及近的将镜头推向了学校教室里正在下课游戏的孩子们,铃声响起开始上课。他们脸上露出的纯真笑容令人动容,对学习的那种渴望的眼神同样让人欣慰。
  歌谣:失学儿童潘井妹、石梅珍两人在学校的阁楼的窗户,望向远方,歌词“妹不知,爷娘不送妹读书,爷娘不送妹读课,无有文章,无有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两人对学习的渴望,她们希望学习能让自己收获知识和快乐。
  在这部电视纪录片中我们不仅听到了地域性的音乐,纪录片中也加入自然音响,如:鸡叫声、水流声、鸟叫声、蛙声、雨声。这些自然音响地巧妙运用展示了广西北部山区龙脊中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突出纪录片的真实性。
  小结
  从电视纪录片《龙脊》中,音乐真实表现了当地适龄儿童的失学状况,来呼吁社会各界来帮助这样一个充满学习的村庄,让更多失学的儿童重回校园,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音乐语言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设计上在电视纪录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恰当使用极具民族、地域风格的代表性的音乐能够更加突出纪录片所要表现出的主题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王宁宁.浅析电视纪录片中音乐素材的选配[J].大众文艺,2010(3)
  [2] 任颖莹.在命运的轮盘上扭——评电视纪录片《龙脊》[J].西部广播电视,2016(3)
其他文献
【摘要】:《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拍摄于1979年,影片纪录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美国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受中国外交部邀请,携家人和他的团队在1979年来华访问交流及演出活动。他们的行程包括北京、桂林、上海,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了教学指导及音乐会演出。  【关键词】:音乐纪录片;视听语言;斯特恩  影片由美国著名音乐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制作,和许多西方人一样,艾伦米勒对1979年的
期刊
【摘要】: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而VR新闻报道也在这一年广泛出现。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VR新闻能够营造出“现场感”与“沉浸感”,使得受众能够“亲历”与“触摸”新闻事件,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习惯于方式。本文以里约奥运会为例,浅谈里约奥运会中的VR新闻报道。  【关键词】:里约奥运会;VR技术;新闻报道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报道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媒体
期刊
【摘要】:新技术的浪潮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渠道和新闻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新闻的语言范式。本文通过分析代表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人民网》官方新浪微博关于今年巴西奥运会成为“行走的表情包”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新闻,发现主流媒体一改之前“高大全”的英雄叙事模式,运用“萌化”的语言元素,刻画了可爱、率真的“90后”运动小将。新闻语言的“萌化”现象也表明主流媒体对于坚持用户本位思想推进媒介深度融合,抢占新
期刊
【摘要】:情境喜剧作为电视艺术中一个独立的电视剧样式,不论是在其发迹的美国还是在我国,都以其短小精炼的形式以及轻松活泼的内容在电视媒体上占据着一席之地。本文从中美情境喜剧的发展历程谈起,进而在多方面来比较之异同。  【关键词】:发展历程;主题;人物;叙事结构;视角  情境喜剧的英文全称为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顾名思义,这类电视剧就是在特定的情境里发生的喜剧。一般情况下
期刊
【摘要】:广告策划作为现代社会中营销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告活动设计和媒体投放策略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整个营销策划的效果。在现代社会,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中,这注定不能在广告策划活动中被忽视,文章立足于已有的广告策划思维,通过探索新媒体时代全局性思维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的运用,以期望能够更好更快的让学生了解广告策划从而开展策划活动,并运用全局性思维将广告投放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的审美走向也经历了阶段性的变迁。20世纪的前30年,中国电影主要处于一种在“影戏”观为指导下的通俗性审美阶段;进入20世纪30年代,依托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审美开始向以现实主义真实性为依托的理性审美阶段转移;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电影,所表现出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的主流审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则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经
期刊
【摘要】:科幻,从字面意义上看是科学的幻想,真正伟大的科幻电影,也是借助科学幻想人类的未来发展,《2001太空漫游》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不容置疑,和其他伟大的电影一样,《2001天空漫游》超越了电影的概念,启发了一代人的思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启示,也是对渺渺未来的一种探索。影迷赞叹,上帝借用库布里克的名字带给人类以警示。  【关键词】:库布里克;人类;文明;工具;科技  库布里克的《200
期刊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介的快速崛起,当今社会已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培养能够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采写方式和运用数字网络技术传输信息能力的影视动画艺术人才是新形势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下影视动画艺术的新特点,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设置类型化实践课程,培养动画研究生的综合运用技术和实践水平等方面着手,实现建设“融媒体”时代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影视动画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案。  【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职工已成为职工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位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提高女职工素质能力,发挥女职工在单位中的作用,促进单位的进步和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女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女工工作进行论述,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新形势;女工;工作  引言  当前,很多职场女性已步入社
期刊
【摘要】:好莱坞恐怖类型片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某些恐怖核心元素进行了保留、复制、发展和创新。这些核心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好莱坞恐怖类型片的发展趋势和创作规律。因此本文从好莱坞恐怖片的发展分期、勃兴原因以及封闭性空间和类型化人物塑造等方面来探讨好莱坞恐怖类型片中核心元素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好莱坞;恐怖类型片;核心元素;封闭性空间  一、好莱坞恐怖片的发展分期  好莱坞恐怖片和好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