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质量。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病情好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7例患者中,总满意人数为35例,护理满意为94.59%,对照组37例患者中,总满意人数为29例,护理满意度为78.38%,差异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患者;手足口病;护理干预
  近年来,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率呈严重上升趋势,年龄≤5岁的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性人群[1]。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手足口病与多种途径(例如: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感染的肠病毒存在直接关系,患者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持续发热、皮疹、溃疡等症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染,会可能诱发其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症状[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病毒、抗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会伴随出现多种并发症,易对用药治疗造成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必须从多方面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护理,降低其临床不适感。笔者对医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4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将本组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为11个月至4岁,平均时间为(2.30±1.26)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为9个月至5岁,平均时间为(3.01±1.74)岁。
  1.2 临床症状
  ①发热。本组74例患者中,59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发生率为79.73%,其中11例患者的体位高达41℃。②皮疹。该症状属于小儿手术口病患者的常见症状。74例患者入院期间,51例皮肤上存在皮疹症状。③36例患者伴随出现呕吐、咳嗽症状。
  1.3 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细菌感染情况,均取抗病毒药物、抗感染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取维生素B2治疗。此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取药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出现发热的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取退烧药物治疗;对于出现病情成严重化发展的患者可取地塞米松治疗。
  1.4 临床护理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即向患者家属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诱发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期间的主要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发热护理、基础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1.5 临床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③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好转时间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表[n(%)]
  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观察组37例患者中,总满意人数为35例,护理满意为94.59%,对照组37例患者中,总满意人数为29例,护理满意度为78.38%,差异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用药症状
  表3 两组患者不良用药症状对照表
  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观察组37例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8.11%,对照组37例患者中,11例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9.73%,差异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有肠道病菌感染引起。发病初期入院行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由于患者入院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多种症状,例如:发热、皮疹、咳嗽等,会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雅军等研究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情况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明显缩短[3],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笔者医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会伴随出现多种并发症,且年龄较小,可能会出现哭闹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期间,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表现等进行针对性护理,主要与其沟通,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安抚患者。此外,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治疗[4]。
  3.2 健康教育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家属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感染途径、临床症状等未形成系统认识[4]。护理人员可采用发放宣传册、一对一宣讲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该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其对该疾病的了解,还能提高其防御意识,对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3.3 高危症状的护理
  ①患者入院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先测量患者的体温,了解患者的发热程度,再行物理降温[5]。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适度,避免物理降温期间造成患者的病情呈严重化发展。若患者的发热症状未见好转,可遵医嘱取退热药物治疗[6]。②脑膜炎的护理。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若患者伴随出现呕吐症状时,应及辅助患者取侧卧位,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的现象,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口腔健康;当患者伴随出现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取甘露醇进行治疗,抑制病情持续发展。
  3.4 消毒隔离管理
  进行临床检查后,患者确诊为手足口病时,应将其行隔离处理,降低其出现交叉感染的几率。加强对病房内护理,可通过放置小玩具、图书等方式消除其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应每天取消毒水擦拭病房内的地板、床头柜等,并行紫外线消毒。每周定期取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检测,若空气质量不达标,应及时寻找该原因,并行针对性处理,提高空气洁净度。同时,医护人员入病房开展护理期间,应穿戴隔离衣等,避免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3.5 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每天饭后、睡前取生理盐水漱口,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可使用棉签擦拭,保持口腔清洁。当其出现溃疡症状时,可取西瓜霜喷雾剂进行治疗,达到控制口腔溃疡发展的目的。(2)皮肤护理。每天取温水清洁皮肤,尽量勿使用沐浴露等,减少对皮肤造成刺激。勤换衣物和床单,做好个人卫生。对于皮肤出现疱疹的患者,应取安尔碘治疗。相关研究表明,疱疹具有传染性。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指甲剪短,减少皮肤创伤。同时,嘱咐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尽量避免其抓破疱疹[7]。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其临床不适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敏,李红梅,蔡大会.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18):57-58.
  [2]马飞丽.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04):312-313.
  [3]李学敏.小儿手足口病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4):70-71.
  [4]周小娟.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292-294.
  [5]刘湘玉.12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357.
  [6]陈娟.31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3):1184-1185.
  [7]陈彩红.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208-20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在免疫接种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免疫接种的100例儿童,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且实验组儿童及家长满意程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及家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了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5000份中药联用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成药联用(两种中成药联用)3000份,草成药联用2000份,统计和分析本组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结果:本组处方中共有3000份存在不合理问题,不合理率为60%;在成成药联用中共有1400份为重复用药,重复用药率为46.7%;草成药联用中共有15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幼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幼儿功能性便秘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别两组,其中观察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取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以及用药效果。结果: 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为(1.39±0
期刊
摘要:目的:对影响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预防与保健的服务相应影响因素以及居民的需求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通过调查法研究,首先随机问卷调查,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对居民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后,慢性病实施管理需求率(76.00%)明显高于康复治疗项目需求率(4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影响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得日趋成熟,各行业的管理及考核已经成为其长远发展,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以某医院为例,探讨了一种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选择和平衡分卡的建立方法,以为医院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实践案例;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选择  近年来,诸多美国大企业如苹果、罗克沃特等均采用平衡计分卡对业绩进行考核,其即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外露发生率以及胫骨内侧皮肤坏死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高龄产妇,将其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给予观察组产妇行助产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正常分娩、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程及产后出血总量等效果。结果:观察组有14例剖宫产,占34.14%,对照组有25例剖宫产,占60.97%。观察组有19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近三年来护理投诉发生原因,说明加强护理环节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三年的护理投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种给药、技术、操作、服务态度是最容易发生投诉的主要环节,最易发生投诉者是低年资及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结论: 针对护理投诉的常见原因,有的放失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投诉发生的高危环节和高危人群,减少护理投诉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护理投诉;分析;预防处理  
期刊
摘要: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血管由于某些因素所致血管壁异常突起,好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略高于男性,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中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动脉瘤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但实际临床工作中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率高,约1/3动脉瘤破裂患者死于就诊前,约1/3患者无论行何种治疗手段死于疾病本身或术后并发症,仅1/3动脉瘤患者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病人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近3年96例接受癌症靶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接受肿瘤护理计划,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化疗结束时不良反应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两组化疗结束时恶心和呕吐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分中断模块3,>0分中断模块4),病人体重下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