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对气态单质汞的吸收与挥发

来源 :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汞的重要富集场所,其还原性底质会促进气态单质汞的产生.湿地植物已进化出一系列适应淹水环境的生态特征,其中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从大气向根部输送氧气满足根系的呼吸作用.本研究以水稻这一典型的湿地植物为例,研究其根系及通气组织是否也能成为根际气态汞向大气运输的通道,并探究其过程和影响因素.论文通过设计密闭分室培养装置将水稻根部与地上部分隔开,对水稻根部进行汞蒸气暴露,并通过气体吸收剂吸收由叶片挥发出的气态汞.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可以从根系吸收气态单质汞并向地上组织迁移,其中根系的汞含量与水稻根孔隙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697,P<0.01);而水稻地上部汞迁移量与水稻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R=0.896,P<0.01;R=0.871,P<0.01).研究还发现由根系吸收的汞最终可通过水稻叶片挥发进入大气,叶片汞的挥发量随着叶片面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R=0.897,P<0.01),单位叶面积汞挥发量与水稻蒸腾作用强度呈线性显著正相关(R=0.73,P<0.01).研究结果证明了水稻根系不仅能吸收气态单质汞,并且能将汞从根部转运到地上部,再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到空气中.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湿地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及调控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对我院不安全用药行为进行监测与调查,分析临床用药问题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医疗机构加强药品风险管理的措施,以减少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显像(TTI)技术评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新生儿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和TTI技术离线分析35例正常新生儿以及52例CH新生儿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