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自动落纱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来源 :棉纺织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纱长车一般都配有集体自动落纱装置,其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减少用工.为了充分发挥该装置的作用,结合我公司生产实践,重点总结集体自动落纱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开发冬季适温型保暖织物,研究吸湿发热机织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利用改性腈纶的吸湿发热特性,设计了6种多层结构的吸湿发热机织物.从纤维选择、织物组织、纬密出发,构建导湿?吸湿储湿?吸湿发热的多层织物结构,重点分析了织物结构对织物透气性、热阻、吸湿发热、芯吸和液态水分管理性能等热湿舒适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蜂巢组织能明显改善织物的保暖性和单向导湿性能,表里层均为蜂巢组织的三层结构织物保暖性和吸湿发热性能较好,中间层为二上二下右斜纹组织的三层结构织物综合性能最优.认为:开发功能性织物应从纤维功能、纱线
为改善棉厚重织物手感硬挺的问题,采用水溶性聚酯纤维与棉混纺,探讨可溶性聚酯纤维含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棉/可溶性聚酯纤维混纺比例分别为95/5、90/10、85/15、80/20,线密度为27.8 tex的混纺纱,以四上二下左斜纹织制了16种织物,对织物中的可溶性聚酯纤维进行溶解处理后,测试分析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厚度、透气量、吸湿速干性能、弯曲性能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可溶性聚酯纤维含量增加,织物柔软性改善明显,织物强力会降低,蓬松度、吸湿性改善.指出:开发舒适性棉厚重织物,在织物可溶性聚酯纤维总
莫代尔棉混纺织物挺括性好,近年来受到市场欢迎.我们以莫代尔/精梳棉70/309. 7 tex纱为经纬纱,开发了经密 681 根/10 cm、纬密433根/10 cm、幅宽175. 5 cm的五枚三飞经面缎纹产品,生产要点总结如下.
期刊
探讨芳纶簇绒织物的摩擦发电性能.将芳纶1414纱线植入金属网的网眼,制备了芳纶簇绒织物.测试分析了绒毛长度、绒毛密度、回潮率和接触材料种类对芳纶簇绒织物摩擦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绒毛密度为10根/眼且绒毛长度为0.8 cm时,电压、电流及功率峰?峰值平均值达到最大;芳纶与不同面料摩擦发电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涤纶织物、羊毛织物、锦纶织物、棉织物、芳纶1313织物、芳纶1414织物.
分析国产相变调温粘胶纤维的调温性能.采用不同含量调温纤维与涤纶混和,测试纤维混和样的升温和降温曲线;纺制不同混纺比的调温纤维涤纶混纺纱线,采用同一混纺比纱线织制3种组织结构织物,用两浴法染色工艺对调温纤维涤纶混纺织物进行染色处理,分别测试纱线、坯布织物、染色织物的DSC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调温纤维含量的增加,调温纤维与涤纶混和样、混纺纱线的调温性能提升;织物组织对织物熔融和结晶焓值影响很小,对动态升降温最大温度调控值影响较大;织物染色前后的调温性能差异不大.认为:当调温纤维含量在50%以上时,最高温度调控
探讨提高纯棉集聚纱织物保形性的纺纱工艺设计与关键器材选配.通过集聚纺关键器材的优选,实现纱线性能的改善;通过改变长绒棉比例、纺纱方式、捻系数,分析所纺纱线制成织物的保形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独创的组合形集聚纺专用负压槽,配合邵尔A68度牵伸胶辊和气圈环,所纺制的纱线综合指标较优,可提高集聚纱性能;长绒棉/细绒棉混纺比为90/10、捻系数为385的集聚纱织制织物的保形效果较好.
探讨单向导湿舒适性夏季服装面料的研发技术要点.分析了单向导湿的功能原理和技术手段,介绍了单向导湿面料在材质应用、纺纱技术、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后整理工艺、色彩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路线及考量因素,重点以单向导湿舒适性针织面料为例开展技术优化试验,对吸湿透气、速干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丙纶纱为里层,细号涤纶长丝为表层,里层为平面状,表层为网眼状,进行亲水整理,面料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透气、速干性能.指出:设计开发舒适性夏季服装面料,需要关注视觉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和热湿舒适性各类因素.
探讨纯PTT仿毛面料的设计思路和开发方案.基于PTT纤维性能特点,选用PTT纯纺赛络纱设计开发仿精纺薄呢毛织物.介绍纱线规格、织物规格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纺织染整生产中的关键点.对纯PTT仿毛面料的表面摩擦性能、压缩性能、弯曲性能、折痕回复性能、悬垂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同规格纯羊毛面料对比.经综合评估,该纯PTT仿毛面料具有精纺毛织物的主要典型特征,面料顺滑、蓬松、悬垂性好.认为:采用新型纤维开发新产品要立足于纤维特性,应用创新技术,体现织物的风格特征.
探讨数字化色纺测配色系统的应用效果.介绍了智能化数字色纺快速测配色与预测系统的测色配色、配方修改、色纱模拟、质量预测、原料管理等功能,以4种涤粘色纱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配色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人工配色相比,应用测配色系统打样次数减少到2次~3次,配方设计时间也减少到人工配色的1/5;采用系统指定配方包含特定原料的功能设计配方,可降低纺纱原料成本;系统配方打样与标样的理论色差不大于0.5.认为:系统配色的成纱打样颜色与标样在视觉上无明显色差.
探讨莫代尔二醋酸纤维喷气涡流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纺纱流程中生产管控要点和重点技术措施.根据二醋酸纤维的特点,对其进行柔性梳理,克服了强力低所带来的纺纱难题;通过优化喷气涡流纺关键工艺参数,提高包缠率,最终成功纺制出莫代尔/二醋酸纤维60/4014.8 tex喷气涡流纱.认为:二醋酸纤维与莫代尔纤维进行混纺,可以开发出具有柔软速干、耐磨性良好的纱线,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