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就诊率的增加,目前在各大医院儿科就诊的小矮人也渐渐增多。身材矮小,对求学、就业、婚姻、交往等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还会给孩子带来自卑、孤立等不少心理问题。即便是在健康人群中,也会有些孩子因为身高达不到某个标准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的孩子为什么矮小?怎么才能长高?服用一些增高产品能让孩子长高吗?这些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孩子长得矮是病吗
对于矮小症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严格的科学判断标准的。从医学角度来说,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均值的2个标准差,或者第三百分位,即为身材矮小。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同龄、同性别的孩子从矮向高排队,最低的三个孩子即是身材矮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坐在班里的第一排,或者去年的裤子今年还可以穿,都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考虑是否身材矮小。
如果以儿童身高的年增长速率为评判标准,一般认为,2~3岁年增高<7厘米,4岁至青春期年增高<5厘米,青春期年增高<6厘米,都会导致孩子身高逐渐落后,造成成年身高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身高也在不断增高。但总有3%的人群是相对矮小的。很多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矮小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总认为是孩子长得晚,把孩子身高增长寄托于以后的岁月,所以很少因为孩子单纯的个子矮而及时就诊。
特别强调的是,身材矮小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诊断、早治疗,对身材矮小患者非常重要。因此,对身材矮小患儿应该及早进行临床观察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治。
哪些原因可造成矮小
非内分泌性包括慢性系统性疾患,如消化道、心肺、肝肾等慢性疾患伴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和小胎龄儿等,以及社会心理障碍、情感剥脱性矮小。
内分泌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糖尿病侏儒症、性早熟等;遗传性及染色体畸变,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21-三体综合征等;骨发育障碍,如软骨发育不全等;代谢性骨病,如肾小管酸中毒、抗D佝偻病;代谢性疾病,如氨基酸代谢运转障碍等。
怎样选择治疗的最佳时期
孩子长高一直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主题,孩子如果身材矮小或者生长发育缓慢,有部分可能是遗传因素,也有可能是疾病所引起的。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他們往往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在观察和等待中错过了孩子身材矮小需要干预的最佳时期。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身高与同龄人身高差距越来越大时,便花大量的钱买所谓的补品给孩子补充营养,或者是让孩子使用所有能找到的“增高器材”。然而这些盲目的措施已无济于事,矮身材的状况已无法弥补。
按照科学的诊断标准,如果明确诊断孩子患有矮小症,则越早治疗越好。我们推荐的最佳治疗时期是3岁到青春期前。当然,不同病因所致的身材矮小,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比如特纳综合征,也叫做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孩子,身高几乎不能超过1.4米,为了增高,可在2岁后开始治疗;一般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特发性矮小及小于胎龄儿的孩子,在3岁之后经过追长,身高仍然低于同龄孩子身高的2个标准差,都可以在3岁左右开始治疗。孩子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需费用越少,治疗的效果越好。
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
据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城市正常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为49.7~50.4厘米,2岁时身长可达85厘米,之后每年增加5~8厘米。青春期开始的10~12岁,男孩子每年增高7~9厘米,平均增高25~28厘米;女孩子每年增高6~8厘米,平均增高23~25厘米。
青春期身高突增之后,身高增加迅速减速,骨骺闭合(1~2年)。如骺板完全被骨组织代替,骨骼即不再增长。所以家长们要提前关注孩子的生长情况,不要等骨骺闭合后而后悔,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这里告诉家长们一个遗传身高的预测方法,又称靶身高,家长可以试试预测一下自己孩子的最终身高。
男孩:靶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厘米)
女孩:靶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厘米)
孩子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就会长高吗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长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国产生长激素是通过DNA技术制造的重组人生长激素。
从儿童生长发育角度讲,身高的增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家长往往希望在用药短时间内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期待2~3个月就长几公分,甚至是长出一年的身高。但实际上生长激素发挥最大生物学效应是在用药3个月后。当然,应用于不同的适应症,临床效果也是不同的。临床上关于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儿童有效的评判标准是:当患儿年增长速度比治疗前增加2厘米以上即为有效。一般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此时即可以看到相对明显的治疗效果。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治疗3个月,一般来说身高可以增长2~3厘米;继续治疗1~2年,仍然会延续这种生长速度。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生长激素用于矮身材儿童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生长速度,从而改善其最终身高。
儿童矮小症需要做哪些治疗
因为引起矮小的病因非常复杂,医生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并结合专业的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孩子,伴身材矮小,那么孩子除了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外,还需要进行生长激素的补充治疗;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则需要进行生长激素的替代治疗;宫内发育迟缓多数是小于胎龄儿的孩子,如果3岁之前没有实现有效追长,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将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给予生长激素治疗;性早熟的孩子因为骨骺提前闭合,那我们就要给孩子抑制骨龄,延长生长的时间,同时再给予生长激素治疗。此外,特纳综合征、家族性矮身材、特发性矮身材等矮小的孩子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营养缺乏的孩子需要进行相应的营养补充;肝肾慢性疾病导致孩子的身材矮小,应当到专科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等。 所以,查明病因、正确诊断、谨遵医嘱是儿童矮小症治疗的关键。
家長对孩子身高有六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将来一定会高。虽然身高和遗传关系紧密,但后天发挥同样重要。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用着急。其实,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期的标志,即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如果此时才开始重视,为时已晚。
误区三:我的孩子是晚长。其实应当查骨龄。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且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称为晚长;如果骨龄正常(与孩子年龄相当),则排除晚长可能。如果目前身高已矮小,那么肯定赶不上同龄孩子身高。
误区四:孩子不喜欢吃饭,挑食,不爱运动才会导致身材矮小,只要补充营养,孩子身高肯定能够正常。其实,3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
误区五:只要骨骺没闭合都可治疗,等长大些了再治疗也不迟。其实年龄越大,骨龄也越大,生长时间缩短;骨龄越大对药物的敏感性越差,疗效就越差。孩子年龄增长,体重随之增加,药物剂量增加,费用也越多。还有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花费越少。
误区六:听说吃增高药效果好,不用打针。其实生长激素不能吃,会被消化液破坏。口服增高药或是维生素、蛋白质类营养素,可能含有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的作用成分,吃了药是长个了,但自身生长潜力却被消耗,导致最终成人身高矮小。
儿童如何科学长高
如何促进儿童科学地长高呢?以下三个要素非常关键。
一是膳食要合理:每个人的一日三餐,都是与人体生物需求状态相关的。很多家长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其实经过一夜的休息,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已被消耗,此时孩子对于营养的吸收利用率是最好的,而且上午的体能消耗需要更好的营养支持,营养均衡的早餐能有助于孩子骨骼发育和身高增长。尽量满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水,这六大元素的平衡,才能使营养吸收得均衡。
二是运动要加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坚持科学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最终身高高4~5厘米。但是应当强调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利于长身高的,也不是所有的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建议多做跳绳、跳高、篮球、排球、游泳、羽毛球等引体向上的运动,每天做30分钟以上,有利于长高。
三是睡眠要充足: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放松、修复,儿童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而且孩子睡着以后体内与生长相关的激素分泌旺盛,尤其是生长激素,大部分都是在睡眠状态下分泌的。孩子绝对不能老熬夜看书、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等,晚上10点前要上床睡觉。
孩子长得矮是病吗
对于矮小症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严格的科学判断标准的。从医学角度来说,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均值的2个标准差,或者第三百分位,即为身材矮小。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同龄、同性别的孩子从矮向高排队,最低的三个孩子即是身材矮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坐在班里的第一排,或者去年的裤子今年还可以穿,都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考虑是否身材矮小。
如果以儿童身高的年增长速率为评判标准,一般认为,2~3岁年增高<7厘米,4岁至青春期年增高<5厘米,青春期年增高<6厘米,都会导致孩子身高逐渐落后,造成成年身高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身高也在不断增高。但总有3%的人群是相对矮小的。很多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矮小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总认为是孩子长得晚,把孩子身高增长寄托于以后的岁月,所以很少因为孩子单纯的个子矮而及时就诊。
特别强调的是,身材矮小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诊断、早治疗,对身材矮小患者非常重要。因此,对身材矮小患儿应该及早进行临床观察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治。
哪些原因可造成矮小
非内分泌性包括慢性系统性疾患,如消化道、心肺、肝肾等慢性疾患伴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和小胎龄儿等,以及社会心理障碍、情感剥脱性矮小。
内分泌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糖尿病侏儒症、性早熟等;遗传性及染色体畸变,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21-三体综合征等;骨发育障碍,如软骨发育不全等;代谢性骨病,如肾小管酸中毒、抗D佝偻病;代谢性疾病,如氨基酸代谢运转障碍等。
怎样选择治疗的最佳时期
孩子长高一直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主题,孩子如果身材矮小或者生长发育缓慢,有部分可能是遗传因素,也有可能是疾病所引起的。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他們往往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在观察和等待中错过了孩子身材矮小需要干预的最佳时期。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身高与同龄人身高差距越来越大时,便花大量的钱买所谓的补品给孩子补充营养,或者是让孩子使用所有能找到的“增高器材”。然而这些盲目的措施已无济于事,矮身材的状况已无法弥补。
按照科学的诊断标准,如果明确诊断孩子患有矮小症,则越早治疗越好。我们推荐的最佳治疗时期是3岁到青春期前。当然,不同病因所致的身材矮小,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比如特纳综合征,也叫做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孩子,身高几乎不能超过1.4米,为了增高,可在2岁后开始治疗;一般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特发性矮小及小于胎龄儿的孩子,在3岁之后经过追长,身高仍然低于同龄孩子身高的2个标准差,都可以在3岁左右开始治疗。孩子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需费用越少,治疗的效果越好。
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
据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城市正常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为49.7~50.4厘米,2岁时身长可达85厘米,之后每年增加5~8厘米。青春期开始的10~12岁,男孩子每年增高7~9厘米,平均增高25~28厘米;女孩子每年增高6~8厘米,平均增高23~25厘米。
青春期身高突增之后,身高增加迅速减速,骨骺闭合(1~2年)。如骺板完全被骨组织代替,骨骼即不再增长。所以家长们要提前关注孩子的生长情况,不要等骨骺闭合后而后悔,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这里告诉家长们一个遗传身高的预测方法,又称靶身高,家长可以试试预测一下自己孩子的最终身高。
男孩:靶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厘米)
女孩:靶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厘米)
孩子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就会长高吗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长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国产生长激素是通过DNA技术制造的重组人生长激素。
从儿童生长发育角度讲,身高的增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家长往往希望在用药短时间内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期待2~3个月就长几公分,甚至是长出一年的身高。但实际上生长激素发挥最大生物学效应是在用药3个月后。当然,应用于不同的适应症,临床效果也是不同的。临床上关于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儿童有效的评判标准是:当患儿年增长速度比治疗前增加2厘米以上即为有效。一般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此时即可以看到相对明显的治疗效果。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治疗3个月,一般来说身高可以增长2~3厘米;继续治疗1~2年,仍然会延续这种生长速度。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生长激素用于矮身材儿童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生长速度,从而改善其最终身高。
儿童矮小症需要做哪些治疗
因为引起矮小的病因非常复杂,医生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并结合专业的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孩子,伴身材矮小,那么孩子除了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外,还需要进行生长激素的补充治疗;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则需要进行生长激素的替代治疗;宫内发育迟缓多数是小于胎龄儿的孩子,如果3岁之前没有实现有效追长,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将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给予生长激素治疗;性早熟的孩子因为骨骺提前闭合,那我们就要给孩子抑制骨龄,延长生长的时间,同时再给予生长激素治疗。此外,特纳综合征、家族性矮身材、特发性矮身材等矮小的孩子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营养缺乏的孩子需要进行相应的营养补充;肝肾慢性疾病导致孩子的身材矮小,应当到专科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等。 所以,查明病因、正确诊断、谨遵医嘱是儿童矮小症治疗的关键。
家長对孩子身高有六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将来一定会高。虽然身高和遗传关系紧密,但后天发挥同样重要。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用着急。其实,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期的标志,即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如果此时才开始重视,为时已晚。
误区三:我的孩子是晚长。其实应当查骨龄。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且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称为晚长;如果骨龄正常(与孩子年龄相当),则排除晚长可能。如果目前身高已矮小,那么肯定赶不上同龄孩子身高。
误区四:孩子不喜欢吃饭,挑食,不爱运动才会导致身材矮小,只要补充营养,孩子身高肯定能够正常。其实,3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
误区五:只要骨骺没闭合都可治疗,等长大些了再治疗也不迟。其实年龄越大,骨龄也越大,生长时间缩短;骨龄越大对药物的敏感性越差,疗效就越差。孩子年龄增长,体重随之增加,药物剂量增加,费用也越多。还有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花费越少。
误区六:听说吃增高药效果好,不用打针。其实生长激素不能吃,会被消化液破坏。口服增高药或是维生素、蛋白质类营养素,可能含有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的作用成分,吃了药是长个了,但自身生长潜力却被消耗,导致最终成人身高矮小。
儿童如何科学长高
如何促进儿童科学地长高呢?以下三个要素非常关键。
一是膳食要合理:每个人的一日三餐,都是与人体生物需求状态相关的。很多家长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其实经过一夜的休息,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已被消耗,此时孩子对于营养的吸收利用率是最好的,而且上午的体能消耗需要更好的营养支持,营养均衡的早餐能有助于孩子骨骼发育和身高增长。尽量满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水,这六大元素的平衡,才能使营养吸收得均衡。
二是运动要加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坚持科学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最终身高高4~5厘米。但是应当强调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利于长身高的,也不是所有的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建议多做跳绳、跳高、篮球、排球、游泳、羽毛球等引体向上的运动,每天做30分钟以上,有利于长高。
三是睡眠要充足: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放松、修复,儿童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而且孩子睡着以后体内与生长相关的激素分泌旺盛,尤其是生长激素,大部分都是在睡眠状态下分泌的。孩子绝对不能老熬夜看书、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等,晚上10点前要上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