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冬季食物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的能量预算对策,将野外捕获的树麻雀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半饥饿驯化组、1/4饥饿驯化组,驯化4周,对其体重和器官重、基础代谢率等生理指标,以及肠绒毛肠道组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体重、基础代谢率、消化能、消化率、体脂质量分数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各器官的鲜重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树麻雀肝脏中的淀粉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P<0.01),胰腺、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直肠、肌胃和腺胃中
【机 构】
: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齐齐哈尔,161006;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齐齐哈尔,161006;乳山畅园学校,乳山,26459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冬季食物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的能量预算对策,将野外捕获的树麻雀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半饥饿驯化组、1/4饥饿驯化组,驯化4周,对其体重和器官重、基础代谢率等生理指标,以及肠绒毛肠道组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体重、基础代谢率、消化能、消化率、体脂质量分数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各器官的鲜重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树麻雀肝脏中的淀粉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P<0.01),胰腺、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直肠、肌胃和腺胃中的淀粉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试验组的肝糖原和肌糖原质量分数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大肠、小肠和直肠长度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P0.05).研究表明,冬季在限食条件下,树麻雀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增加消化道长度,加快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及增加消化能来补偿能量消耗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以适应饥饿寒冷的环境.
其他文献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最小存活种群和环境容纳量参数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无个体补充的情形下,壶瓶山—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放归备选地环境容纳量为22只,未来100年内,野生华南虎种群存活概率为0.85,内禀增长率为0.1871,周限增长率为1
为了明晰食物丰容对猕猴(Macaca mulatta)行为的影响,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86只猕猴进行食物丰容前、后日行为时间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丰容前猕猴在白天通常以休息(日均43.80%)、摄食(日均34.60%)和攀爬移动行为(日均16.40%)为主;(2)丰容后,摄食行为09:00和15:00极显著低于丰容前(P<0.01),10:00显著低于丰容前(P<0.05),09:00—10:00由58.14%降到46.51%,降低了11.63%;15:00—16:00由51.16%降
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通过非损伤性采样收集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冬眠前后的粪便样品,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微量法测定2个时期样品的36项生理生化指标,从而研究黑熊在冬眠前后生理生化水平的差异,分析黑熊在冬季的生理适应情况.结果表明:黑熊在冬眠前后瘦素等12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甘油三酯等4项指标发生极显著变化.冬眠期间能量利用主要从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质、体内新陈代谢和体温降低,苏醒后身体需要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等方面皆与冬眠前后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