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试错实验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济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摘 要:《法律创世记:从圣经故事中寻找法律的起源》选取了《创世记》中十则看似无“法”无“天”的小故事,试图借以分析《创世记》作为法律的起源,如何把接二连三而又因时制宜的命令、威胁、惩罚、奖赏、试验、报复、祝福、诅咒、讨价还价、承诺、欺骗、变卦、后果与人生的叙事结合起来。本文试图论证法律的生成正是在种种两极张力之间逐渐找到最适宜的平衡点。
  关键词:法律;创世记;起源;平衡
  1997年秋天,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关于“圣经蕴含的现代社会正义公理之源头”的主题研讨课,由当时的法学教授艾伦·德肖维茨主讲,引来一场激烈的讨论热潮。《法律创世记:从圣经故事中寻找法律的起源》的写作便源出于此。正如哈维·考克斯评论此书时所说的,《创世记》虽然横亘着一片道德泥沼,却是奠定崇高是非观念的必经过程。他认为,本书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了圣经与法律之间的新关联。那么,《创世记》的故事与法律的起源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上帝,作为《创世记》时代正义和公理的源泉,在作者的叙述中是一个发展中的上帝——一位如同早期的法律制度一样会犯错且承认错误的上帝,它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由此,可以把本书中选取的十则小故事大致归类于上帝的三个试错实验。
  上帝的第一个实验是偷食知善恶树上的果实。在这个尚未开启善恶之谱系因此也谈不上选择的世界(伊甸园)里,人类的始祖绝对服从上帝,完全不需要正义公理、羞耻心或法律。而当人违反上帝的第一个威胁——这注定得死的明确禁令,会发生什么?结果是,上帝并未执行他言明在先的惩罚。犯下如此罪恶竟然没有遭到事前威胁的惩罚!从这位连第一次施罚都不能言出必行的上帝身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在这里作者认为这位上帝自己还在学习什么是正义和公理,什么是冤屈和惩罚。他指出《创世记》的故事佐证了上帝仍不完美,仍在学习之中。也许上帝正是在第一次试错的惩罚实验中,学到了它需要的是合于人类天性的恰当法律,而非随口所下的命令,后者因与人类本性相冲突而自行消解。
  第二个实验所展示的已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世界。然而,该隐杀人却无须偿命,犯罪仍无须承担可想而知的后果,那么,这究竟有何正义公理可言呢?上帝为何对该隐杀弟的罪行如此宽厚,难道他把人命看得比禁果还不值?或者比服从他那未解释的禁令还不值? 作者指出,也许该隐杀弟是在惩罚亚当和夏娃所犯下的罪恶。但最终作者认为也许上帝的奖善惩恶系统还并未发挥作用。
  此后便是上帝的第三个实验,这同样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世界,不过这一次,上帝已经订立了略具雏形的法规,违者必将承担相应的后果。本书中选取的其余故事大多发生在类似的语境下,并表明法律是如何逐渐形成的。其中,亚伯拉罕杀子献祭的故事可谓高潮:神要试探晚年得子的亚伯拉罕,于是让他将心爱的独子以撒作为供奉神的燔祭。我们来看看亚伯拉罕这位神之宠儿的反应。他既不追究原因,也毫无与神争辩的念头,只是严格依照神的指示将儿子带到与神约定的山上。一切准备好之后,亚伯拉罕举刀就要杀以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神的使者制止了他,并用一只公羊代替了以撒。故事的叙述看似平静,却字字渗透血腥,让人读罢不寒而栗。对这个故事历来有着不同的解释模式。最常见的解经路数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亚伯拉罕对上帝的信仰上,那么这段经文似乎顺理成章地解释了亚伯拉罕为何被尊为“信仰之父”:无论是亚伯拉罕的信心还是其行为,都源于他对神绝对的听命顺服。也有部分解经家认为,实际上亚伯拉罕知道上帝不会真的让以撒作为祭品。这样一来,上帝不过做了一件傻事,亚伯拉罕也成了个精于计算的“先知”,于是乎,这场献祭中的矛盾便被消解了。但这种解法虽然对“信仰”之说有所冲击,但仍旧停留在“信仰还是不信仰”的传统解释框架内,不过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解法。
  然而,作者的眼光却颇为独到,他从法律的起源来解读这段经文。亚伯拉罕之所为和法律的起源有何关联呢?作者首先发现了克尔凯郭尔,因他在《恐惧与战栗》中指出,亚伯拉罕献祭蕴含了信仰与伦理的激烈矛盾。克尔凯郭尔无疑是富有洞见的,他看出了圣经故事中蕴含的“伦理”要素——尽管是以反面的角度指出的,即:信仰乃是反伦理的,亚伯拉罕献祭恰恰是信仰对伦理,对法律的反动,并且信仰最终战胜了法律。
  克尔凯郭尔的洞见无疑是大胆的,而本书的作者则更为大胆。他对这段经文不但作了伦理和法律的解释,而且敢于突破上帝的绝对合理性和正确性的基本前提。在整个故事中,上帝让亚伯拉罕杀掉自己的儿子,这里不明确的是上帝意欲何为,接着矛头便指向亚伯拉罕,如果他愿意献祭,他置自己的儿子——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为何地。作者注意到撒拉作为母亲的权利和以撒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权利,他批评亚伯拉罕做错了,而且这场献祭也并非值得赞扬的事情。其依据在于,伟人也会犯错,错了就是错了。而只有在不断的犯错和纠正错误中,才有不断正确的“信仰”。信仰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绝对信任,它不断发展,在错误中不断逼近“正确”。而只有这样,法律之起源才是可能的。
  当然,不得不指出的是,作者的解法十分“现代”,正如某些批评者指出的那样:亚伯拉罕尚处于法律不稳固的时代,我们怎么能以现代的眼光去审视他?根本不存在法律与信仰的斗争,毋宁说,信仰倒是构成了法律之所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也许在亚伯拉罕所处的时代,这么做合情合理。但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提他干啥?何必要伤脑筋去记一个无法借古喻今的人物?” 作者时刻没有忘记研究经典的当下意义,他不像以往的解经家那样,往往只拘泥于对经典本身的疏解之中了。
  总而言之,《创世记》从威权独断走向伸张正义公理的过程,已经包含着历久不衰的争论种子。它并非只要表达单一概念,正如与上帝争论的亚伯拉罕代表一种声音,而对上帝绝對信仰的亚伯拉罕则代表另一种。多重观点必然带来多重诠释。作者最后认为亚伯拉罕与以撒的故事放大了平凡人生,并凸显出人生中所面临的种种抉择,以及存在的模棱两可与不确定的因素。而法律的生成也正是在这种种两极张力之间逐渐找到最适宜的平衡点。我们注意到,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论述了法律与宗教自始至终不可分割、互相渗透的密切联系,“正如没有宗教的法律会丧失它的神圣性与原动力一样,没有法律的宗教将失去其社会性和历史性,变成为纯粹个人的神秘体验。” 换言之,法律必须被信仰,以免退变成为僵死的法条;宗教必须有规则,否则易于变为狂信。
其他文献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是语言的基础教学过程,而语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单调枯燥的。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语言讲解,学生就可能会有厌倦或走神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现,对人的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轻松、乐观、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心态平和、精力集中、思维敏
期刊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  摘 要:通过对荆州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墙体、建筑窗、遮阳的调查分析,对荆州地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宏观的数据支撑,对于今后开展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既有居住建筑;现状调查;分析  十一五建筑节能规划的实施完成后十二五规划仍然将建筑节能规划放在重中之重。在节能政策的推动下,建筑节能从北方严寒区逐渐发展到冬冷夏热区推进。全国建筑节能
期刊
(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文化站 323306)  摘 要: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直接面向农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组织,是否充分履行服务职能,对于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从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现状、产生不足的原因和提高服务效能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目的。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 服务效能  乡镇综合文
期刊
(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摘 要:图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的作用,图像较为直观、能够动态的清晰的放映物理过程等特点。其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性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图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物理图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加以论述。  关键字:物理图像;高中物理教学;功能  物理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但是一切事物和知识
期刊
(广西柳州市第一中学)  摘 要:由于氢氧化亚铁的还原性,导致制备氢氧化亚铁的现象很难观察到,本文探讨了通过仪器的改进和新物质的引入,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关键词:氢氧化亚铁;制备 ;改进;连二亚硫酸钠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涉及Fe(OH)2的制备和还原性的内容。该实验的关键问题是
期刊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九高级中学)  摘 要:高一物理有不少重点和难点知识,许多老师会选择重复操练或多讲解几次作为巩固。但往往效率低下,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走下坡路。在常规做法中学生的许多智能也无法有效的被挖掘和培养。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一些活动探究来突破高一物理的难点。我们借助活动探究来弥补传统物理课堂的不足,激发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關键字:活动探究;多元智能;高一物理难点;物理情
期刊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中职体育课要坚持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活跃体育教学。  关键词:中职体育;个性化发展;小组合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在学习方面、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期刊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陈庄乡中心校)  摘 要: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尤其是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学生的“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将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  关键词:优化语言; 强化积累;模仿开始  在教学楼的一角,最醒目的地方有这样一
期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河南郑州)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平民化方向迈进,加上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的不平衡状况日趋严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我国高校实行了“奖、贷、补、助、勤、减、免”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已基本形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探讨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难点出发,进
期刊
(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66-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通过对一位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