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评分的脉搏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o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懂材料,要全面而不是“断章取义”
  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那么理所应当遵循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即理解在材料整体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和写作。而且,增加任务指令本身就是为了防止考生对材料进行抠话题和断章取义,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整体内涵的要求,其实更高。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读懂材料,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比如2016年全国Ⅰ卷漫画材料“奖惩之后”,表面看起来和以前的图画材料作文没有什么差别,但新出现的那句“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实则就是一个“任务”,这就提醒考生必须先对漫画的内容尤其是寓意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生发议论,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漫画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数论英雄,功利心太重。我们应以赏识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退步均应理性看待,不宜体罚孩子。细细分析,可以有如下立意:如果以教育为切入点,可以从教育的价值取向角度谈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可以从教育特点的角度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的问题;也可以从教育评价的角度谈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手段的问题。如果以漫画的引申义为切入点,就可拓展到其他领域,谈对赏识和惩戒的辩证思考、对考核合理性的思考,谈因个体自身原因造成的起伏变化,等等。由此看来,有没有读好,对能不能写好影响巨大,阅读的层次决定着角度的选择、立意的确定。
  二、分析材料,要深刻而不是“浮光掠影”
  在读懂任务型材料的基础上,要學会分析材料。首先,材料包含的思想内容既有主要的,又有次要的;中心的现存状态既有外显的,又有隐含的。因此,我们在剖析材料时,一是要分析材料的整体含意,二是要分析材料的关键细节,三是要分析材料的倾向意图,四是要分析材料的写作指向。要强调的是,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停留于材料的表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要深入材料,分析材料寓意,挖掘出蕴含于其中的哲理。
  比如2016年全国Ⅲ卷关于“小羽的创业故事”的材料,题目巧妙地将任务性指令编写在材料中,需要考生自己在创设情境中找到任务指令。以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出现为界,对比小羽前后思考与做法的不同,正是描写写作任务指令的突破口。只要对材料文字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材料中蕴含着多重对比:“历经几年试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说的是技术创新;“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恰恰是思维创新。这一碰撞,自然能发现写作任务指令之一是辨析比较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小羽之前是一种个人努力,之后是带领团队研发,一比较,就能找到权衡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写作指令;从小羽获得国家专利与政府帮助其发布花茶制作工艺地方标准中,找到个人与政府在创造良好创业环境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辨析指令。我们还能从材料中找到规范与创新关系、协调发展与共享的辨析角度,只是这些任务指令的获取更为隐性,不容易被发现。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发现,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看似没有难度的审题环节,需要考生通过对比辨析获取任务指令。
  三、概括内容,要准确而不是“以偏概全”
  读懂材料、分析材料之后,要概括材料内容,从而给写作立意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材料作文题的材料一般不是很长或太复杂,材料本身也常常客观地暗含一个或几个观点或道理。考生所写作文的内容,就需要围绕着材料所暗含的含意这一中心,并在其含意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但材料所暗含的含意及范围并不明确,这样就增大了审题的难度。如何做到准确概括而不会“以偏概全”,就需要一定的审题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有些学生由于平时作文训练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读材料时粗枝大叶、分析材料时蜻蜓点水,就会造成概括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主旨时管中窥豹、以偏概全。
  如2016年全国Ⅱ卷,论述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这是每一个考生都熟悉的普通平常的内容,普通平常到如同日常的饮食起居一样,并且这个内容是指向性的、确定性的,考生几乎不可能跑题。但这只是一种外表的宽松,真正动笔写起来,就会发现并不好写。材料中要求“比较上述三条途径”,绝大多数考生仅将这次作文按照材料的顺序扩展了一下,开头写语文或语文素养的意义,接着按次序分别评说一番每条途径的优劣,各打五十大板,或者拼盘式地组合在一起,最后再表个态,要努力学好语文。这里大家就淡化了“比较”二字,把“比较”等同于“评价”或“评析”。其实,既然是比较,就要有比较的过程和结果,要比出主次、高下、优劣等结果来,就得突显出一条主要的途径,其余两条只能等而次之,如果三条途径平分秋色,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另外材料中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一部分考生也不太注意,他们说天说地说历史,说国家说民族说世界,就是不说自己。要么不会从自己出发,要么从自己出发却忘记了试题的指令性要求。
  总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尽管是近些年出现的新题型,但并不可怕,它也是有相应的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审题立意并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够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近两年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以往那种抓住材料的一个词或一个点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一般的材料作文相比,我们应当如何审题呢?我觉得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其他文献
【技法梳理】  德國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换句话说,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要求我们在写作的同时要注意创新。文贵出新,形式新颖的文章往往能瞬间吸引读者的眼球,抓住读者的心。所以在写作时恰当地采用新形式,能够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正如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下面,介绍几种创新形式。  一
期刊
■  亲爱的爸爸:  你好!  老爸,你有没有发现,你每次回家,我都在刻意地躲避着你,尽管我心里很激动也很开心,但就是害怕靠近你,这算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吗?  那一次,与往年一样,我左盼右盼,终于把你盼回来了。可我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飞快地跑到你身边,一声声地叫着爸爸,并伸出手来要你抱。现在的我,长大了,想得多了,长久的不见面,见你开始有了一丝陌生的感觉,想靠近,又想离开。这样真的很矛盾,所以我选择了
期刊
在生活中,在亲人之间,距离产生的却是更大的距离。  一个小伙子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工,回来后与亲人之间产生距离的故事,勾起我对自己小时候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的回忆。  过了大年初十,我就知道最开心的时光已经不多了,所以很想时光过得慢些,因为紧接着便是与父母一年的分别。不过最美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天之后,父母真的要走了。临走时,父母塞给我一些钱,我默不作声地将钱塞到口袋中,站在路边,呆滞的目光紧盯着远去的
期刊
今夜无风,倒是个好天。  虽已入春,夜色里还是染了些许凉意。鼻息间隐约飘入一丝白檀香,此香让我觉得熟悉。但这种熟悉却似隔了层山雾,令我疑惑。于是,我起身,向湖中亭踱步而去。  只一条小栈连至湖边,沿着湖边栽种的小树参差向天,徒显幽凉。亭子端立于湖心,远远望去,像是从层层莲叶中开出来的一个花苞。亭子六个翘角各悬挂了只风铃。在今夜的静谧里,铃铛偶响,便有丝丝禅意。白檀香该从此而来。  抬头,映入眼帘的
期刊
1.勤于观察,善于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注重积累,才能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那么,在创作中应如何进行想象呢?  首先,想象要大胆。想象是对生活经验中原有形象的再塑造和合理突破。因此,要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异想天开”,想人之所未想。毛泽东说:“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中,折射出老一代无产階级革命脉家的英
期刊
导语:  青春是人生的一株鲜花,绽放着缤纷的色彩;青春是晨曦中的清露,闪耀着崭新的希望;青春是山涧中湍急的河流,激荡着美丽的浪花。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青春时代充满着少年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困难而中断。青春是阳光,是自信的标志;青春是月光,是幽雅的代表;青春是星光,是引领时尚的先锋。让我们扬起青春的旗帜,架
期刊
【例文展示】  感情是載你飞驰在人生道路上的火车,它可以加速却不能出轨。人生旅途中,火车需要它的行驶规则。  镜头一:“咣当!”这位母亲知道儿子将与她永远地相隔在这关闭的铁门外了。从小,母亲就溺爱她的宝贝儿子。儿子伸手要钱,她从来就不曾拒绝过,也不问钱的去向。她要让儿子得到满足,得到别的孩子都向往的幸福。可当她知道她的血汗钱被儿子抛进赌场、酒吧的时候,她惊呆了。当她看着儿子拿刀指向自己要钱的时候,
期刊
罗森塔尔效应  起源——古希腊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日久,女神竟然奇迹般复活,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理论。此理论中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
期刊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如果既创作出好作品,又是一个有品位的人,那么他就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就会让我们不时地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
期刊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中“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现代社会中,亲情依然会给人们带来最纯真的快乐,这快乐,便是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亲情,它如水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人们享受快乐。  水是无形的,在手指尖划过;水又是有形的,隐藏于山川湖泊之间;水利万物。亲情也如此,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它更是有形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幸福。它是我们内心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