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造就的悲惨人生(评论)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亚鸣近照

  这篇小说在快结尾处用记者周兴的话说:这件事,彻头彻尾就是个错位的故事……官员把政治当成了生意,商人把生意投向了政治……还是让我们记住那些相信过这个荒唐故事的小人物吧。也许他们,才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牺牲品。小说的主人公秋秋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小说的核心故事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建坤收购美国银行的气泡,从被吹起到被戳破的过程。秋秋被卷入其中并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只是源于她少年时期的一个梦想:嫁给银行行长。在稍有生活经验的人看来,这个梦想可能有点幼稚,有点虚荣,但在秋秋这里却有着明确而牢固的心理依据。这个女孩幼年丧母,9岁丧父,15岁继母受伤瞎了一只眼。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定感,所以继母说让她“找一个银行里的人,一辈子过好日子”的话,像“一把锁一样,一辈子锁在了秋秋的心口”。“我可不能没有行长,没有行长我就没有幸福”,“只要当行长,好事就会一桩连一桩”。银行行长成了安定幸福生活的象征,嫁给行长就这样成了秋秋坚定而执着的信念。当这个信念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后,她才会对建坤酒后一句信口开河的话信以为真,因为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她真诚地相信,认真地夸大,温柔地步步紧逼,终于弄假成真。在建坤买银行这个大泡沫生成的过程中,秋秋确实是最初的重要力量。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泡沫破灭所产生的毁灭作用在她身上最为强烈。她要为自己理想信念的破灭找到罪责承担者,犯下了故意伤害罪。
  其实,被秋秋故意伤害的吴敏黎又何尝不是牺牲品。她被秋秋剪掉了舌头,后半生的凄惨可想而知。这也是一个有心理阴影的女孩,她爹坐牢娘偷人,童年失祜,秋秋是她仅有的女友。如果不是秋秋和她的仇人建坤扯上了关系,她要挟建坤直至给媒体透露消息戳破泡沫,又怎会伤害到秋秋。爹坐牢,男友落入建坤的圈套又坐牢,吴敏黎的遭遇更值得同情。
  那么,到底是谁应该为泡沫生成负责呢?官员吗?他们只是在正常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说了该说的话,干了该干的事。大环境不好,中小企业资金链吃紧,到处是跑路和民间借贷危机,高利贷盛行,鼓励一个买银行的商人有什么不对?媒体吗?他们的报道基本属实啊。买银行的建坤吗?他更无辜,他没想吹泡泡,他只是骑虎难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罢了。所以官员还是官员,记者还是记者;建坤的企业原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只有两个柔弱的小女子承担了泡沫造成的悲惨命运。同是错位,有的人在错位中闪转腾挪,巧取豪夺,攫取着财富地位;有的人左支右绌,招招出错,轻者损失钱财,丢盔卸甲,重者人生逆转,万劫不复。小说就这样在“错位”两个简单的字中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给人以警示,也蕴含着悲悯与批评。
  责任编辑 张 哲
其他文献
我的人生竟与文字纠葛在一起,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我本人。  从小学到初中,我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最头痛的事是写作文。每次作文不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就是记流水账敷衍了事。老师的批语无一例外都是“语言干巴巴”“内容空洞”之类。唯有一次意外,六年级时写的一篇看图作文,被语文老师拿在班上作范文念。喜欢上文字是读师范后的事了。被动考入师范后,仍怀揣大学梦,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借阅书籍。图书馆藏书丰富,且
老马家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母亲苏桂云为三个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不见得买账。小说描写了老马一家的庸常生活,塑造了苏桂云這位一生操劳、优缺点集于一身的母亲形象。这样的一位母亲形象说不定就在你的身边,甚至是在你的家里。各位看官,这么一位母亲是耶非耶,你会怎么评价?一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初,老马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马树,马家唯一的儿子。马树即将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日期指日
年轻时未见过雪。后来走南闯北,每见雪景都觉新鲜,顿觉天地换了景框,一如我之命运罗盤置换的经纬度。   那年凛冬,雪看了个够。暴雪前夕,天空传来怪声,如沉雷滚动。风雪彻夜猛烈叩击门窗,如千军万马驰骋而至。我困守居宅,看着积雪沉着坚定地增高,未及夜半,外面的车已没顶。平明察看,大雪封门,窗外一片茫茫雪原,整个社区瘫痪了。我艰难地撬开大门,雪墙向屋内轰然倒塌……   这是载入美国气象史的1997雪灾
第一章  陈大爷,男,87岁,肝癌晚期,石油公司退休职工  早年,石油公司在市区分给他两室一厅的房子。他和老伴两个人住,日子过得安稳。后来老伴去世,他独自一个人生活。80岁后,身体不如从前,一个人过日子,越来越艰难。陈大爷的女婿有眼疾,在澳洲治病,女儿知道后,带着外孙女搬过来和老人一起生活。陈大爷像过去一样,自己的衣服,自己手洗,生活还能自理。几年后,陈大爷的糖尿病日渐严重,每天要打针,女儿就把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瑞士著名教授、著名汉学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系终身教授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相识,他把中国的三十六计介绍到西方,用十七种文字出版,不过书名不是《三十六计》而是《谋略》,成为在西方深受欢迎和畅销的一本哲学书,他因此闻名世界。   我深为胜雅律热爱中国而感动,更感动于他愿意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把中国的《三十六计》和《红楼梦》等中国的古典著作和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到西
我生活的地方发生过很多世俗意义上的奇迹,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人寻找到或者撞上了那支撬动时代进程的杠杆,化蛹为蝶,成为生活的主宰。失败者的故事却被遮蔽了。我留意过,城市重要话语平台上全是精英故事和经验,即使日常生活内容,譬如教育和医疗资源这类城市人的共同话题,也基本挤满中产话语,听不到失败者的声音。  个体生命的城市梦想早在工业化时代就深入人心,属于普通人的上行时代,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人们需要
同学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读《背影》,觉得真好,可自己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平淡无奇,甚至无从下手。  其实,要写出一篇佳作,可以从仿写开始。  讀到好文章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知道写了什么的层面,还要反复阅读,想一想文章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写。  仿写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模仿一个句式,写一系列的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一个细节,最后模仿文章的选材、构思、立意。  模仿是创造的
作者简介伍安心,男,退休英语教师,湖北省武穴市人。痴迷文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2000届作家班。现客居杭州富阳。  我是痴人,从文学青年到退休老者,始终不忘初心,笔耕不辍;我也是笨人,从轻松地当儿子到顺利地当爸爸、再到舒心地当爷爷,就是当不了作家;我更是蠢人,明知事难为而强为,偏要下定决心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常常自欺欺人安慰自己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朝着目标奋斗的艰苦努力之中。”  上世纪8
母亲癌症,生命垂危。作家刘庆邦从京城回到老家,日日夜夜陪护母亲,听母亲讲述此生眼中的沧桑世事、人间百态、世道人心和社会变迁。作家以真挚的情感、沉重的心境和冷峻的笔调,写出了这段特殊生命历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视角独特,观察细致,内容丰富,思想敏锐,是作家心路历程和生命历程的一段真实袒露,值得一读。  母亲2000年春天生病,被弟弟接到开封住院,动手术,化疗,前前后后将近五十天。母亲住院时,遍地
在城市,你静静地聆听它的声音,也许能够听懂它的内心。   节假日是我们内陆小县城一些小商小贩的晴雨表。比如楼下这个十字路口的天然小菜市,每到节假日或双休日,它清静无市;每到上班的时日,它热闹非凡。看来,他们的菜是全部卖给“上班族”的。这些小卖主只要买来一只小录音喇叭,就能播放那些自编自录的广告语。“本地好茄子、倭瓜、洋葱,才摘的黄瓜,都是八毛钱一斤,便宜!” “五香辣椒在这里,又辣又香又有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