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学家的墓碑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墓园位于南开大学校园内津河北岸,树木与草地之间用黑白相间的石条铺成了一个呈不规则菱形的广场,墓碑由两块石头组成,一块是弧形汉白玉,另一块是平板型的黑色花岗岩.墓碑整体横截面呈曲边三角形,象征数学史上著名的“高斯—博内—陈”公式.墓碑以数学公式的手稿作为墓志铭,上面刻写的是陈省身在美国任教时讲义中的“高斯—博内—陈”公式的手迹.另外还有23个矮凳,可供休息和思考.
  在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镌刻着一个有趣的几何图形:一个圆球镶嵌在一个圆柱内.相传,它与阿基米德生前最为欣赏的一个定理有关.
  在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则镌刻着圆周率π的35位数值,这个数值被叫做“鲁道夫数”,它是鲁道夫毕生心血的结晶.
  大数学家高斯曾经表示,在他去世以后,希望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十七边形.因为他是在完成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后,才决定献身于数学研究的……
  不过,最奇特的墓志铭,却是属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道谜语般的数学题:“过路人,这座石墓里安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时期.又过了生命的[1/7],他才结婚.婚后5年有了一个孩子,孩子活到他父亲一半的年纪便死去了.孩子死后,丢番图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生涯.过路人,你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吗?”
  在丢番图之前,古希腊数学家习惯用几何的观点看待遇到的所有数学问题,而丢番图尤其擅长解答不定方程,发明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被西方数学家誉为这门数学分支的开山鼻祖.遗憾的是,关于他的生平,后人几乎一无所知,既不知道他生于何地,也不知道他卒于何时.幸亏有了这段奇特的墓志铭,才知道他曾享有84歲的高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三角形有很多“奇異”性质(如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等等).在作业中,我还发现从三角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的角平分线与高线夹角具有一定的规律,下面就对这种规律问题进行小结.
期刊
二元一次方程組有两个未知数,求解时要把“二元”消成“一元”,代入或加减就可以消元成功.然而,还有一类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出现多个参数,这时就需要一定的变形技巧了,请看下面这道挑战题.
期刊
教师点评  小陈同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注意反思、总结,并主动获得解决一般化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弄清了整体代换的“算理”,并由代数中的特殊与一般关系联想到几何问题的探究思路.她的顿悟过程帮许多同学解决一般化类型的问题带来灵感.回顾小陈的思维过程,有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归纳为这样3个步骤:(1)特殊化尝试、实验;(2)归纳、猜想一般结论;(3)一般化验证猜想.这正是我们探究新问题的常用方法与步骤.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