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切出课堂效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50776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入点是撬起语文教学无穷魅力的杠杆,切入点是统帅课堂教学过程的纲领。恰当的“切入”,犹如“穿着一串珍珠的线”,会自然而然地带出文章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和主题。它的存在不但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让学生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怎样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切出”课堂效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题眼,步步深入
  标题是人们阅读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对学生正确语文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
  在教授《枣核》时,我没有循规蹈矩,先找出文章的线索,再理清文章的结构,而是独辟曲径。在学生自读课文后,由一个问题切入“我们可不可以为本文换一个题目?学生接着试换题目,然后再把所换的题目与原题进行比较,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一下子就理清了本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枣核”是贯穿全文线索,“枣核”是设置悬念的关键,“枣核”虽小,却表达出一个深刻的主题——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体现出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
  二、扣重难点,有的放矢
  一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找准了重难点,以重难点为切入点,看看重点部分作者是怎样写的,是如何突出主题的。然后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就会分析得深刻透彻。在教学《社戏》时,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态度。在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了大体的了解的基础上,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再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豆是怎样的,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是否好吃?戏是怎样的,到底好不好看?为什么其实并不好看的戏、并不好吃的豆,作者却要如此称赞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去看书,自然就能理解文章为什么要如此行文,作者的情感思路也清楚明白了。
  三、借修辞,一线贯之
  学习写景散文时,传统教法侧重景物特征的概括,忽略了整体意境的把握。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犹如蜻蜒点水,浮于表面,很难深层次地领悟美景中的浓郁情致。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我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文中绝妙的比喻作为教学切入点,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很快提出自己的看法: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巧妙的切入,为学生搭建了体验感悟的平台。整节课减少了无效、无用的提问,既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带动了课文的整体阅读;文本的解读呈现多元化,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设板块,各个击破
  对于一些意蕴深刻的文章,学生常常会陷入漫无边际、迷惑而无所得的学习状态。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字里行间凝注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还不能理解作者博大的情怀。在教学时,我紧扣题目中的“悲剧”二字,将本课设计成戏剧中的四幕:“吊死鬼在哭泣”“生前之美”“挽歌谁在唱”“挽歌为谁而唱”。这四幕设计层层推进,分别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即“观藤萝之惨”“赏藤萝之美”“感作者之悲”“探悲剧之因 ”。教学时,我抓住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迅速切入,将这出悲剧进行了分镜头处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使课堂讨论有波澜有起伏但更有实效。有效的切入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生动细腻地展现课堂艺术魅力。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远不止这些,如还可以设情境切入,从背景切入,从关键句切入等。语文教师应象军事家那样,运筹帷幄,对文本做全局性研究和了解,在文本和学生之间驾设桥梁,创造性地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这样才会“切”出兴趣,“切”出能力,“切”出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有不少这样的怨言:“唉,今天上课真没劲,很多学生只顾讲话,没几个人专心听课。”“可真气人了,今天又有十几个学生没交作业!”“试卷上的这道题都讲过多少遍了,居然还有人做不出来!”……科室里怨言满屋转,愁脸挂满墙。  的确,在一些小学,这样的现象并不少,学生懒惰,整天只顾着玩,学习不主动,缺乏积极性,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老师们只好干着急
期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
期刊
物理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所发生的自然现象外,还必须把与教学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搬到课堂上,使再现的自然现象能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摸到,才能使学生感知深刻,产生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力图解释这种现象的激情,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年龄较小,所了解到的自然现象也很少,只凭教师用语言描述
期刊
摘 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本文阐述了三个观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 多样性 素质  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
期刊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如果把好了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就“谈虎色变”,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是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和
期刊
摘 要:“有效”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关键。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保证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抓住课堂的各个环节,以生为本,使其在“自主、合作、探究”
期刊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
期刊
摘 要:教师面面俱到地灌输式复习和题海战术已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也难以适应目前高考改革的形势。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实践中,通过合作制定教学计划、合作提炼专题、合作参与命题、合作讲析试卷、反思中教学相长等多种方式的尝试,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中来,提高了复习效益。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复习 师生合作  进入高三,自己常产生这样的困惑:原本充满生机活力的高二课堂氛围怎么一到高三就显得如此沉闷?学生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培养儿童识字、看书、作文能力的中心工作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师为重点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统的训练,它区别于听话、说话和作文教学之处是:一着重在“理解”;二着重“书面语言”。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把知识化为能力,并且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一、小学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具
期刊
校本教研的问题是要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民主和谐的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校本教研具体操作流程中,努力开辟校本教研新途径,力求做到五个“推行”。  一、推行教师成长记录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精髓,我校教师每人都有一个“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全程记录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