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凭《纪实与虚构》获纽曼华语文学奖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莫言、韩少功之后,又一位内地作家王安亿入选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曼华语文学奖是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院于2008年设立的奖项,是美国第一个为华语文学设立的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评委会表示,授予王安忆该奖项是因为她多年来一直在写作上突破自我,每篇文学作品都不重复。王安忆的提名者是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戴锦华在她的提名声明中写道:“过去30年,王安忆不断在写作中突破自我,每篇作品都试图在转变方向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用中文创造了一个现实社会、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戴锦华选择《纪实与虚构》为王安忆的代表作,写道:“这是一部巨制,是创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是文学书写,也是关于文学的宏达书写;不仅是一次恢弘磅礴的文学、文体实验,也是一次理论的操演与验证:由家到国,由文学的想象到‘想象的共同体’之历史。在《纪实与虚构》中,王安忆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这两个虚构世界,是一个城市人的自我“交待”和自我“追溯”,被认为是富有她个人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作为“自传性”小说,《纪实与虚构》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虚构,同时有对虚构行为的纪实性呈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我可能××了假××”大量出现于2016年底各大高校期末考试期间,此后网络上便铺天盖地。该句式主要表达揶揄吐槽、解嘲调侃、安慰鼓励三种语义。其快速传播的原因大体有三,即不同群体的趣味认同、言之有物的正话反说、体现了乐观幽默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假 语义 传播  “我可能领了假的年终奖”、“我可能復习了假书”、“我可能喝了假酒”、“我可能交了假男友”……新年伊始,“我可能××了假××”毫
仲夏的蝉鸣如流火般涌动,骄阳烤焦了整个八月。我坐在窗前,你那有深意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我静下心,慢慢体会。  自幼练习书法,如今也有七八年的光景了。我在书院的位置靠窗,窗外便是老师手植的向日葵,灿烂而明媚。阳光洒在一案笔墨上,细碎,馨香。  那是一个午后,夏日的阳光烈得很,直直戳进人的心底。“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老师将最喜歡的一句诗,写成了帖给我们临摹。以前我可以信手写来,今天却像是中了咒,
东君的小说颇具古意,清淡如水的语言、徐缓有致的节奏、青山流水的意境,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文学面相,《苏薏园先生年谱》、《听洪素手弹琴》、《我能和你谈谈吗?》等都是此类风格的代表作。进入东君的艺术世界,会恍然觉得身边世界的温度陡降,仿佛走入了一个久远的、模糊的、褪色的回忆。  《某年某月某先生》也带有这样的低温古意。先从小说的人物名字来看,东先生、高个子女人,皆无具体名字。这样的做法在废名、汪曾祺那里
“书面表达”是一种主观性试题,通过“写”的形式,着重测试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通常为是中考英语试卷中的最后一道题,且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因此,它既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有些同学把英语的“书面表达”理解成汉语句子的翻译,这种理解非常片面且不恰当。中考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试题大多为指导性的写作。所谓指导
风从这边来。母爱是我生命里的春风,带我见繁花似锦,鼓动我追梦的双翼。  临近一模,我因时光飞逝而焦虑,也因成绩起伏而感到困扰,将自己的心灵封闭在晦暗的角落,拒绝了外界的一切。妈妈默默看在眼里,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带我来到郊外的一处田野漫步。花儿绚烂地开满枝头,小草悄悄地探出脑袋,大自然换上了春意盎然的新装。风过林梢,花香也徘徊在我的鼻尖。春日的熏风吹开了尘封的窗户,阳光洒满我的心间。蓦然回首,妈
最近,著名作家、诗人韩东与峨影集团签约,要把自己的小说《在码头》拍成电影。老友贾樟柯担任监制,为韩东的导演处女作护航。韩东多年来勤于写作,并没有当导演的打算,突然来这么一出,多少还是令人感到意外。内地严肃作家当导演,先前也有一些人,像韩东的朋友朱文、尹丽川等人都拍过片,基本上都是文艺片,艺术水准也不太高,顶多是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些小奖,但在市场上毫无反响。其实,作家拍电影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用影像语
屈原偕卫士甲、乙至楚怀王及南后  前行垂拱礼,唯对于张仪不加理会。  南后 (含笑)三闾大夫,你那花环是哪个送给你的啦?  屈 原 是我自己编的。  南后 好不送给我?  屈 原 南后喜欢,我愿意奉献。(取下奉上。)  南 后 (接受以戴于颈上,故作种种姿态)啊,这是多么美丽,多么芬芳呀!这比任何珠玉、琼琚的环佩还要高贵,我自己就好像成了湘夫人,成了巫山神女啦。(突然呈出狂态)是的,吾乃巫山神女是
近日,余秋雨新书《门孔》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余秋雨至今所写的全部单篇记忆文学的结集,特别收入新作多篇。近年来,余秋雨缅怀谢晋导演的《门孔》,在网上引起了轟动。广大读者纷纷寻找余先生缅怀其他文化逝者的文章,于是发现了他笔下的巴金、黄佐临、章培恒、陆谷孙、张可、王元化……同时,也讀到了他描述海峡对岸至今健在的文化友人星云大师、白先勇、林怀民、余光中的一系列篇章。此次出版的《门孔》,就是余秋雨写
作家阿乙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直不喜欢加缪的《鼠疫》,而迷恋于他的《局外人》,因为前者的伟大或者说责任感,出现了空洞感。我相信是难度迫使很多作者在写善时止步。文学得向高智商、受过高等教育的、拥有更高智慧的人,敞开大门。我之所以崇拜上世纪的先锋一代,就在于他们相比较于前一代展现出更高一层的智慧。要让文学重新变得更雅,更具有一种贵族气。而不是在那些底层文学、打工文学、接地气文学、痞子文学、夫妻之間互
93岁的叶嘉莹先生新书《独陪明月看荷花》日前在南开出版首发。当日,迦陵学舍内烛光点点,南开师生、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聆听叶先生谈诗忆往。一对在南开求学的亲姐妹张元昕、张元明现场吟诵了《赠故都师友绝句十二首》之十二和《木兰花慢·咏荷》两首诗词和英译版本。其中,姐姐张元昕是叶先生的“关门弟子”。叶嘉莹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尤其一句“我这一生,是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让在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