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实践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的优势日趋明显,信息化技术与建筑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我国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是我国建筑业产业化发展的确定性方向。行业的发展与革新需要相匹配的专业的人才队伍,近几年,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发挥高校对建筑业人才需求的积极作用,对人才的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尝试,逐步探索出一条新经济时代下建筑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实践;土木工程
  引言
  建筑信息化技术核心是进行建筑工程模型的虚拟建立,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为该虚拟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建筑实际要求相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实现建筑各专业信息的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模型的动态实时更新,工程各参建方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统一协调,实现贯穿于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寿命周期的高效建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未来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是我国建筑业产业化发展的确定性方向。2015年住建部《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2018年住建部正式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为国家标准,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探索的问题,更是高等院校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针对当前我国建筑业对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与基本要求,构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
  1.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立
  建筑应用型人才属于实施型人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要求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应用人员,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一名合格的建筑应用型人才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行业指导层面、技术使用和开发层面,以及过程管理层面全面系统的针对具体项目作出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在内的一系列实施计划,与项目合作(参建)各方沟通,组织协调,对实施计划有效把控,确保工程项目实施计划达到预成果。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从信息技术的技术使用层面及过程管理层面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打破固有学科专业壁垒,贯彻各专业相互协同的设计、施工、运维的管理思想,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联合开设本科多专业交叉课程,将建筑信息技术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融合渗透,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图所示。
  2.多元化开放的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学院构建了多种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企业、学生、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2.1依托综合实训平台的信息化创新实践课培养模式
  (1)建立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2015年我校整合校内资源,利用建筑、土木、电气、机电和管理等多学科专业特点,搭建了一个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交流合作的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实训平台包括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软件。
  (2)设定阶段性的不同深度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实践课。我院依托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与吉林建工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10个面向全校学生的院级创新实践基地。以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工程为切入点,根据东北地區实际建设工程进度特点,设定阶段性信息化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任务内容。
  信息化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与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同步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理论知识特点,设置不同深度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实践课程的任务内容。例如:大一年级以信息化技术案例教学为主,信息模型的建立为辅,利用Autodesk Revit绘制简单的梁、板、柱、脚手架、模板等三维模型作为信息化创新实践课程任务。大三年级以施工现场平面图的绘制与Autodesk Navisworks施工进度进度仿真模拟等作为创新实践课程任务。
  另外,土木工程学院每年从结构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力学、道路与桥梁等本科专业选拔30名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班,通过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与其他相关专业,如机电、给排水等专业共同组建多专业协同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各专业相互协作完成创新实践课程任务,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不同专业知识的交叉学习与灵活运用,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管理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2.2以竞赛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院设立竞赛专项经费,支持各类校内、院(系)内、省内、国内竞赛,扩大学生受益面,营造创新氛围,选题以实际在建工程项目为主,将信息化技术竞赛纳入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实践环节。例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全国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为建筑信息化正向设计能力培养主线,贯穿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知识与概念等教学内容,强化设计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运用Autodesk Revit与GSRevit的三维制图能力与结构分析能力。
  学生参加竞赛纳入创新创业工程实践环节并给予相应的学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2015~2020年我校积极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结构信息技术大赛、广联达毕业设计大赛、斯维尔杯信息技术大赛、施工技术仿真大赛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多专业协同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是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与全面深化总结,更是衡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1)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建立工程实践(创新实践课)与毕业设计题的联系,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遇到的问题,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根据企业生产实践(创新实践课),把长春市净月开发区立体停车库项目的招投标与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毕设内容,共经历了10个月的时间。
  利用Autodesk Revit、Transmodeler,广联达梦龙施组软件、Autodesk Navisworks等分别进行了模板的三维深化设计、车流模拟、施工组织进度模拟等。
  (2)毕业设计开始时间“灵活性”,内容“多样化”,选择“自由化”,成果“多专业化”。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自然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内容可以与创新实践课结合,也可将信息化技术竞赛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内容。
  为了确保各专业学生在完成一个总的目标下既独立又合作地协同开展工作,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之后,结合选题特点和个人能力,自由选择或组合毕业设计任务模块。毕业设计任务模块根据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专业划分,任务要求涵盖了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给排水、管理等专业内容。
  (3)毕业设计指导团队采用“多导师”机制。“多导师”机制的指导教师团队由校内导师、校外企业实践导师、信息化技术导师组成。“多导师”机制能够较好的平衡导师的能力优势,从专业理论、工程实践、信息化技术环节给与学生全面的指导。
  (4)多种毕业设计评价形式。建立多种评价主体,即校内评价、企业评价。评价体系不单一以成果评价,要把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管理能力考虑其中。
  3.结语
  “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滞后,就拖了产业的后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建筑绿色智慧设计与建造、智能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住宅产业化目标与城镇化建设的有力的技术保障。有创新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等创新工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未來建筑业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
  工程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完善。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
  [2]《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函[2016]183号.
  [3]孙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思考[J].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4]焦柯,陈少伟,许志坚,浦至杨新.BIM正向设计实践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数字建造在地产、设计、施工领域应用与发展论文集.
  基金项目:①吉林建筑大学教改课题(新工科专项)《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造人才培养与实践》。②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国际视角下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7D190。
  作者简介:战美秋(1979-),女,吉林吉林人,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与材料。
  郑馨(1977-),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环境与艺术学院,专业负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景观。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学校应将新媒体技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推动教育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
期刊
【摘 要】中華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近几年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我国文化的继承、发展、延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着力点、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准确的把握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深刻内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弘扬传统文化、创新现代文化
期刊
【摘 要】剪纸艺术是众多民间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大部分剪纸的创作来源都基于民间老百姓们的真实生活。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每个地域的剪纸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潮汕剪纸在地域品牌形象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将潮汕剪纸更好地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  【关键词】潮汕剪纸;品牌形象;地域文化;潮汕火锅  引言  作为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汕剪纸,极具当地生活气息和创造性,服务于民俗活动,设计师通过运用丰
期刊
【摘 要】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对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且急切,建筑类高职院校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的装配式造价人才,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总结出了高职装配式建筑造价人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专业建设思路、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为行业及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引言  国务院2016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以線造型的绘画语言贯穿山水画学习的始终,线是造型的基础,是画面最纯粹的表现语言,不仅中国人物画强调用线,中国山水画中“线”的地位也不容小觑。黄格胜的山水线描作品,用线老辣又质朴,富有真趣,分析黄格胜的山水线描作品对于学习山水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是从黄格胜的山水线描入手,通过分析其用线的特点从中探究山水线描对山水画学习的具体现实意义及对黄格胜山水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文化。旅游文本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交叉的角度探讨了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意义、特点、翻译要求和策略文化。  【关键词】红色旅游;跨文化意识;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引言  红色旅游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是文化旅游市场的细分。它不仅需要一流的旅游设施和一流的旅游服务作为坚强后盾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能够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需要去利用文化馆的基本职能,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此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本文就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建设;重要作用  引言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公共文化服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使得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儿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涉及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整体性工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要非常重视在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创新发展问题,不断创新思路、内容、形式,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  引言  
期刊
【摘 要】谚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精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累积而成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出来的智慧的结晶。谚语在汉藏民族语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汉藏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藏民族谚语的翻译方法,为更好的实现汉藏谚语的有效传译提供借鉴,希望本文能为汉藏谚语翻译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藏谚语;区别;翻译方法  引
期刊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集中阐述了“九个坚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问题,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悟、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实践。  (1)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