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羅斯女摄影师尤利娅·阿尔特耶娃以芭蕾舞演员玛丽娜·马斯蒂卡为模特,拍摄了这组黑白色调的作品,尽显温婉优雅的女性魅力。








其他文献
有很多年,我对李清照颇感隔阂,她的人生太优越而文辞太……顺滑,像一只晶莹薄脆的玉碗,让人须退三步欣赏,而没法时常捧在手上,于一蔬一饭间生出恋恋的情意。  当时李清照改嫁的事儿还没有众所周知,我单知道她和赵明诚的这段婚姻里,既有“赌书泼茶”的风雅,也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的娇嗔。虽然最后赵明诚先她而去,留她在乱世里颠沛流离,但那也是大时代里普遍的命运。国家不幸诗家幸,这铸就了她笔底的苍凉之色
期刊
人们眷恋某个地方,常常是因为城垣里藏着古老的秘密。可这个故事里的海边小镇却没有秘密,它敞开在明媚的苍穹下。每当人们有了忧愁,有了疑惑,有了要冲出胸膛的尚未得到满足的欲望,他们就会走到镇子的尽头。在那里,大海如一块巨大的镜面,当人们意识到无边世界里自己的身影是那么渺小,一切不安都成了虚妄,他们便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也有人没有回到镇子上,他们扬帆起航,驶向太阳沉没的彼方。他们的消
期刊
英国人是有很多美好品质的,比如说以人为本、充满童趣、关爱动物、遵纪守法。之前有新闻报道说,有个英国男孩担心家里的烟囱不够大,会将圣诞老人卡住,于是写信向房产商求助,结果房产商真的找来建筑师和数学家,重新设计了烟囱。多么有爱。  有一次,我从伦敦飞往慕尼黑,在机场排队登机。前面还有五六个人的时候,传送带坏了,大家等了快五分钟,运输一恢复,工作人员就开始喊:“请带背包行李的乘客出列。”我们出去了,就先
期刊
最著名的枕头,当然是《枕中记》里的那个。赶路的书生,蒙老道热情招待,俯就枕头时,发现枕头上的孔越来越大,渐渐恍惚,身入其中,做了一枕黄粱好梦。像我这样专好流连于细节的人,就一直在琢磨那枕上的洞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因为书生用的是瓷枕,为防止箱体在烧制过程中受热变形,瓷枕侧面一般会预留两个小孔。后来笔记小说读多了,发现唐五代和宋之人多用硬枕,瓷质居多,所谓“残梦不成离玉枕”“玉枕钗声碎”,指的都是
期刊
5月9日早晨接到妻子发来的微信,得知我的岳父8日晚上9点在川口家中安详辞世,享年87岁。妻子怕影响我休息,所以拖到次日早晨才报丧。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悲痛依然涌上心头。  岳父经营着一家道路桥梁维修公司,一直没有退休,直到他去世前兩天,还在家中处理公司的事务。去年6月,老人家出现血尿,被诊断为右肾癌伴右肾功能不全,并且有癌细胞转移。他是我见过意志和精神最坚强的人。我见过的绝大多数病人都是肉身还
期刊
1986年4月26日深夜1点23分,位于乌克兰基辅以北11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刹那间,1200吨的顶盖被掀飞,火花从裂开的缺口喷溅而出,携带着大量辐射粒子,喷向几千米的高空。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其影响远超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  在最近引发热议的HBO迷你剧《切尔诺贝利》中,这一爆炸时刻被呈现得唯美而令人绝望:核电站上空升起炫目的
期刊
2018年12月28日,在我的行事历里,只有一行字:阿摩司·奥兹辞世。  这个冬天不容易度过,寒流一波又一波来袭,坐在窗前读书,面对的风景或是白雪皑皑,或是植被被冻得抬不起头来,或是尖厉呼啸着的狂风将枯枝折断轰然落下,在红砖地上再次粉身碎骨。这样的天气,让我想念耶路撒冷崎岖不平的石头,披着历史的层层灰烬,在亲身经历无数风雨的同时,冷然、诚实、坦荡地面对天地,面对世道人心。那是奥兹的书写风格,希伯来
期刊
在近代那段落后挨打到绝望的岁月里,法国英雄拿破仑对中国的一句“点赞”,曾给多少迷茫中的仁人志士打了剂强心针。没错,就是那句“中国是熟睡的雄狮”。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今天依然耳熟能详:“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  但是,也有人不停质疑:拿破仑真说过这话?要知道,一生纵横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与同时代中国清王朝的交集,可以说为零。待到轰开中国国门的鸦片战争开打时,拿破仑已过世近20年
期刊
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句,看似寻常写景,其实亦是以暗喻写心情。心胸为思念之情充满,正如“雨涨秋池”一般。  诗思、诗情,中外或相通也。智利女詩人米斯特拉尔(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一首《爱》:“我本是一座涨满的池塘/可对你却像干涸的泉眼一样/一切都由于你痛苦的沉默/它的残暴胜过死亡。”  米氏的“我本是一座涨满的池塘”正可与义山“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互相发明。
期刊
在我读过的绝命诗里,恰是两个无名氏留下的句子最让人不忍再读。一个是过去时代的死囚,在断头前的一瞬,他既知无力回天,便只得喃喃自语:“黄泉路上无驿站,今夜投宿在何方?”另一个,是古罗马时代的妓女,闭目之前,她捧出呼告,并且嘱咐姐妹们将这呼告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生前已遭蹂躏,行旅至此的人啊,勿要再践踏我。”  果然是——你是什么人,你便有什么樣的命?你是什么命,你便被埋葬在什么样的句子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