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转移修复下肢冻伤创面20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报道利用伤指邻近的正常手指作为生理性外固定支架与伤指并指固定,应用带血供的掌骨近端骨块修复2~5掌指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掌骨近端关节面修复掌指关节缺损,用1或2枚克氏针将伤指与相邻正常手指横行贯穿固定,保持各关节的自由活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7周左右拆除克氏针。结果治疗2~5掌指关节缺损11例获得成功,修复后的掌指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术后1~3个月关节活动接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几种防瘢痕粘连物质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48只SD大鼠制作硬膜外周围粘连模型,在损伤的硬膜表面涂布透明质酸钠、自体游离脂肪、几丁糖、生理盐水,分别于4、8、12周观察瘢痕形成情况并测定胶原纤维含量。SPR术后临床上用不同防粘连方法共216例。分4组即A组硬膜外未作任何防粘连措施15例;B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作防粘连64例;C组为硬膜外涂布几丁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方法,以定量研究神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能力。方法:实验显露大白鼠胫神经及腓神经,并在腓神经分支处以远0.5 cm处切断。端侧吻合组在胫神经上行外膜开窗,造成5 mm×5 mm外膜缺损,然后将腓神经在此处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端端吻合组使腓神经切断后直接作端端吻合。术后1~3个月分别测定切断端以远ChAT活性,并在3组之间作比较,即(1)端端吻合组
目的为临床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和标本透明法研究37侧上肢标本前臂内侧皮神经解剖及其与贵要静脉的关系以及营养血管的来源、位置、口径、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全程由神经旁血管营养。神经旁血管由来源于肱动脉与尺动脉的皮肤动脉分支吻合形成。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贵要静脉在1 cm左右范围内伴行。结论顺沿贵要静脉,可切取前臂内侧皮神经、神经旁血管或神经皮肤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