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行为人逃匿且法定留置送达地点均无法送达时的处理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行为人逃匿且法定留置送达地点均无法送达时,对于司法解释中“等地”的理解,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留置送达设定的目的综合予以考量
  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留置送达;等地
  中图分类号:D9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183-01
  作者简介:李瑞明(1969-),女,北京人,法律硕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姚彩云(1978-),女,江西萍乡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硕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助理;王乐(1979-),女,汉族,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讲师。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10年至2012年间,行为人范某某承接了18项市政工程,后因未支付工程款项逃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两次将责令支付文书留置送达至范某的前妻刘某某户籍所在地,亦是范某某户籍迁出地,范某某逾期未履行并逃匿。
  二、主要问题
  本案中的焦点问题是,劳动部门将文书送达至了范某前妻刘某户籍所在地,亦是范某户籍迁出地,此地址能否作为留置送达地点,如果不能,则本案中留置送达无效,导致行政前置要件缺失,不能认定范某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201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于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同住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负责收件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以在行为人住所地、办公地、生产经营场所、建筑施工项目所在地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予以记录,相关影像资料应当纳入案卷。本案中,范某已经逃匿,其无同住成年家属,无工作单位;范某在逃匿期间无固定住处,户籍虽然从其前妻户籍所在地迁出,但迁入地无实际对应地址,故范某无可送达住所地;范某系个人承包,无办公地和生产经营场所;本案中所有施工的项目均系市政工程,故建筑施工项目所在地亦无法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综上,本案中司法解释规定的留置送达地点均无法送达,此种情况应如何处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遭遇到了无法处理的难题。
  三、分析意见
  笔者认为,本案的留置送达地点符合司法解释中“等地”的规定,应当认定留置送达有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政前置要件已经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一方面,依据留置送达制度设定的目的来看,本案的留置送达地点符合法律规定。由于司法解释规定的全部地点均无法进行留置送达,故只能通过对“等地”的解释来确定合理的送达地点。“等”可以分以分为“等内等”和“等外等”。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等外等”表示列举未尽;而“等内等”表示列举结束后的煞尾。法律中的“等”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节确定。如果有法律明确的规定范围,因为法律讲求精确,以免有扩大解释,所以一般都是“等内等”。而“等外等”的确定应该包括与明文列举范围相当或者甚于列举范围的情形。本案中司法解释此处的“等地”就理解为“等外等”,可以将刘某户籍所在地合理地解释为司法解释所确定的“等地”。其一,依据留置送达设定的目的来看,在司法解释规定的地点均无法留置送达的情况下,应当将文书送达至最有可能为行为人知悉的地点。目的解释是指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阐明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留置送达设定的目的本来就是在文书无法实际送达给被送达人时,将文书留置在最有可能为被送达人知悉的地点。其二,本案中将文书留置送达至范某前妻户籍所在地系最有可能为范某知悉的地点,相对于司法解释明文规定的地点,该地点最有可能为范某所知悉。在案领款凭证证明了范某某与刘某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系涉案工程事务的共同处理人;二人的离婚协议证明二人系为躲避债务恶意离婚;且在离婚以后刘某某仍参与领取和讨要工程款项;更值得注意的是,二人在已经离婚之后、逃匿期间仍共同在宾馆开房居住,从前述事实中可以确认刘某某系范某某的最密切关系人。在司法解释规定的地点均无法留置送达时,将文书送达至刘某户籍所在地,系最有可能为范某所知悉的地点,将责令支付文书送达至刘某某户籍所在地符合法律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政前置程序要件已经符合。
  另一方面,从民事诉讼中关于诉讼管辖的相关规定来看,本案送达地址确定合理。本案的送达地址系范某户籍迁出地。依据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行为人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是依据住所地来确定管辖权。在迁出户籍没有落户的情况下,将原户籍地推定为住所地。本案中范文龙迁入户籍地没有实际对应地址,故将其迁出地址确定为送达地址较为合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办理中,经常会出现行为人逃匿的情形,而留置送达的合法有效是构成犯罪的必要前提,对于该行政前置要件中留置地点送达中“等地”的规定,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留置送达设定的目的综合予以考量。
  [ 参 考 文 献 ]
  [1]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405184.html.
  [2]張明楷.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其他文献
摘要:基层法院作为执行工作的最前线,需要面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执行案件,而通常来讲,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就是宅基地及建在宅基地上的建筑。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此类纠纷,是人民法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强制管理不失为一项可行的措施予以推广。  关键词:执行;强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154-02  
摘 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也将动物类型分为四种,并匹配之不同的归责原则。但相比德国和英美法系国家法律中的动物分类,《侵权责任法》中的四种动物类型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知识对动物类型划分及归责原则的规定进行完善,使其更具实用性。  关键词:动物损害责任;动物分类;归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林业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查办涉林渎职犯罪是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仅以江西省兴国县检察院近年来查办的28件涉林渎职犯罪案件为基础,通过分析现状查摆原因,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关键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涉林渎职犯罪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摘要:以浙江省绍兴县人民法院审理的周某某一案为例,并对法院做出的绑架罪判决提出提问。从三方面来论证周某某的行为应属事后抢劫罪。第一,事后抢劫罪的前提,即“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并不要求数额较大,只要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即可;第二,“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可以是在场的其他人,不需要是特定人;第三,从保护法益与法定刑两个方面,论证了该案应判处事后抢劫罪而非绑架罪的原因。  关键词:数额较大
摘要:十八大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逐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公用事业管制革新。公用事业被视为我国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在国有制传统下弊病重重。本文将从有限政府的理论出发,探讨公用事业管制革新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有限政府;公用事业;管制革新  中图分类号:D9121文献标识码:
摘要:《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明确了特殊动产在多重买卖合同下的物权变动规则:“交付生效,登记对抗”,交付的效力优先于登记。如果既未交付,也未登记,则以合同成立先后顺序来决定。解决了多重买卖中特殊动产如何发生物权变动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瑕疵,下文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特殊动产;多重买卖;变动规则;适用前提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
摘 要: 2013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给司法实践以法律支撑,但刚实施的法律在实践中存在着突破法律规定之案件范围、对相关概念界定不一、和解内容过于单一、法院对案件的自愿性审查出现缺位等困境,在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后,寻找困境的解围路径,使该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之功能。  关键词: 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刑事和解;自愿性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
摘要:我国的公房租赁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对于原公房承租人离婚后是否仍然为公房的继续承租人,以及非公房承租人,在离婚中有什么样的权利本文将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公房租赁;用益物权;法律性质  中图分类号:D923;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70-01  作者简介:陶晶晶(1982-),女,汉族,民商法硕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法
摘要:对于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新思维”认识和评价,必须对历史和现实予以充分考量。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的观点是,苏联模式是列宁世界革命理论合乎逻辑的产物,这在革命战争年代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时代主题的变换和经济发展的停滞,苏联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对抗中耗尽了国力,戈尔巴乔夫改革更是加速苏联剧变进程。  关键词:新思维;对外战略;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K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9月17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作出了终审判决。早在今年5月15日一审判决作出后,因此案涉及“试管婴儿”、“代孕”及“失独家庭”等敏感词汇,就引起了社会公众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此案的研究对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在分析相关法律规范、制度和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比较法和实践研究,对冷冻胚胎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冷冻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