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幼儿教师,因此在乐理视唱练耳专业课上,他们要全面进行相关技能的提升训练,不断增强自身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创造力。本文详细论述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分析其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教学策略,以促进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机制的完善,提升学生视唱练耳科目的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同时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专;音乐教育;乐理;视唱;教学观念
一、准确定位,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性
准确定位当前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是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发展策略之一。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其实践应用性和职业操作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所以中专院校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弹、唱、演、跳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的基本知识和音准节奏等,增强对儿童常见弹唱曲目降调和声调的练习,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乐器进行弹奏和伴奏,把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重点放在儿童音乐的节奏和曲目弹唱的训练方面。进一步挖掘中专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着重注意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口、脑、手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技能。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以便更好的适用于未来对于幼儿的教学。对于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专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着重选择适和幼儿教育的配套教材,不拘泥于国家规划的固定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变更选择,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进行讲授。同时,在进行节奏、音准、弹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对幼儿的歌曲方面进行简谱的视唱练习,加大训练力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适合幼儿的旋律或者歌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讲授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学的模式。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相关音乐资源方面的补充训练,不断的强化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质量。
二、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大多数是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比如在具体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太注意对学生进行听音的有效渗透,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有害的,学生在机械地读谱,视唱的能力却不见提高。事实上,视唱教学中早期的结合听音训练学习对学生的培养内心听觉是大有帮助的,因此,这个视唱与听音训练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重视。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学生還是教师,都不主张背谱,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会认为这是一种教学常规的活动,单纯的视唱教学仍然会提高学生的识谱读谱能力,他们更进一步还认为:只要让学生的视唱乐谱的曲目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能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然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做法针对那些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是行之有效,但是对那些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呢,就未必适用了,因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会唱一定的乐谱之后,往往不太去关注自己的音准了,在他看来,只要把唱名唱对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就都会导致学生的“假性”识谱,无法真正达到识谱的目的,因此,两种结果的利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背谱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花费的时间较多,短期来看似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长期来看它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以及学生的音乐感觉方面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学习以及课后的强化练习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教师要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懂得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音准、节奏技巧不是最终目的,视唱练耳的学习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准确地掌握音准、节奏,第二个层次是在句划分、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音乐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上做到艺术性的表现音乐。因此这些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必然产生积极影响。没有课后大量的练习学生是无法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的,鉴于中专院校学生音乐素质薄弱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加大课后练习的力度,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在研究者看来,集体的视唱练习中对合唱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也为视唱与合唱两门课程实现了成功的对接,因此,两门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合唱富有旋律性的演唱形式,改善了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单一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趣味。集体性的视唱练习在纠正音准,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节拍感等方面是绝对有效的。因此我们认为:鼓励以集体练习与个体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唱学习将是保障大部分学生提高视唱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凝聚同学友谊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的积极因素。
三、结语
乐理视唱的同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尊重教材活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驾驭教材之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音乐教学中的两个要素(节奏、音高)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讲解与训练,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应当得到师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意见[J].音乐时空.2016(09).
[2]贺艳艳,李晓君,任瑞,左张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设置初探[J].北方音乐.2017(18).
作者简介:王雅,宿州逸夫师范学校。
关键词:中专;音乐教育;乐理;视唱;教学观念
一、准确定位,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性
准确定位当前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是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发展策略之一。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其实践应用性和职业操作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所以中专院校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弹、唱、演、跳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的基本知识和音准节奏等,增强对儿童常见弹唱曲目降调和声调的练习,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乐器进行弹奏和伴奏,把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重点放在儿童音乐的节奏和曲目弹唱的训练方面。进一步挖掘中专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着重注意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口、脑、手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技能。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以便更好的适用于未来对于幼儿的教学。对于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专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着重选择适和幼儿教育的配套教材,不拘泥于国家规划的固定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变更选择,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进行讲授。同时,在进行节奏、音准、弹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对幼儿的歌曲方面进行简谱的视唱练习,加大训练力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适合幼儿的旋律或者歌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讲授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学的模式。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相关音乐资源方面的补充训练,不断的强化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质量。
二、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大多数是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比如在具体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太注意对学生进行听音的有效渗透,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有害的,学生在机械地读谱,视唱的能力却不见提高。事实上,视唱教学中早期的结合听音训练学习对学生的培养内心听觉是大有帮助的,因此,这个视唱与听音训练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重视。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学生還是教师,都不主张背谱,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会认为这是一种教学常规的活动,单纯的视唱教学仍然会提高学生的识谱读谱能力,他们更进一步还认为:只要让学生的视唱乐谱的曲目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能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然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做法针对那些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是行之有效,但是对那些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呢,就未必适用了,因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会唱一定的乐谱之后,往往不太去关注自己的音准了,在他看来,只要把唱名唱对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就都会导致学生的“假性”识谱,无法真正达到识谱的目的,因此,两种结果的利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背谱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花费的时间较多,短期来看似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长期来看它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以及学生的音乐感觉方面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学习以及课后的强化练习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教师要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懂得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音准、节奏技巧不是最终目的,视唱练耳的学习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准确地掌握音准、节奏,第二个层次是在句划分、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音乐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上做到艺术性的表现音乐。因此这些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必然产生积极影响。没有课后大量的练习学生是无法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的,鉴于中专院校学生音乐素质薄弱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加大课后练习的力度,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在研究者看来,集体的视唱练习中对合唱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也为视唱与合唱两门课程实现了成功的对接,因此,两门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合唱富有旋律性的演唱形式,改善了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单一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趣味。集体性的视唱练习在纠正音准,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节拍感等方面是绝对有效的。因此我们认为:鼓励以集体练习与个体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唱学习将是保障大部分学生提高视唱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凝聚同学友谊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的积极因素。
三、结语
乐理视唱的同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尊重教材活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驾驭教材之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音乐教学中的两个要素(节奏、音高)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讲解与训练,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应当得到师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意见[J].音乐时空.2016(09).
[2]贺艳艳,李晓君,任瑞,左张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设置初探[J].北方音乐.2017(18).
作者简介:王雅,宿州逸夫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