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水分析方法的优选及应用

来源 :天然气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rn监测油气田产出水中无机阴阳离子含量的变化可以快速判断地层是否产出地层水;产出水矿化度或氯离子含量突增可以及时提示地层水的出现,有助于生产现场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油气田水分析测定水样中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并根据离子含量得出水型及成因系数、保存系数等指标,结合地质背景可以辅助判断所处环境是否有利于油气藏保存;通过监测水样阴阳离子含量的变化,可以判断残酸或泥浆返排是否彻底.因此,水分析数据为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地层水地球化学依据.
其他文献
基于多种化学外加剂间的促凝增强作用机理,将减水剂—早强剂经合理匹配掺用于管片混凝土既有生产配合比中,在20℃养护温度下,以管片混凝土生产和易性和脱模强度为评价指标,进行管片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EC-AY(1.20%)与早强剂(n-C-S-H 5.5%、LS 0.06%、NS 0.30%)优化组合的管片混凝土,可达到C50混凝土管片的浇注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设计要求,满足生产厂家“两班倒”的免蒸养生产需求.试验结论可为后续地铁免蒸养盾构混凝土管片制备问题的深入进行提供试
针对地下浅层地层结构复杂,地面获取的爆炸波震动信号波形混叠、频散严重,采用逆时聚焦方法震源成像模糊,震源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浅层震源聚焦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爆炸信号的宽频谱特性及高频信号逆时成像更聚焦的优点,反演重建各模态频率分量所对应的三维逆时能量场图像,构建了高精度的能量场聚焦图像,并通过计算聚焦区域的重心得到定位结果.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逆时偏移(R T M)成像相比,成像结果更聚焦且图像更清晰,定位精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绍了美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变化,阐述了美国铁路PSR货运精确调度系统及其应用,分析了该系统对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启示.
分析了施工企业传统采购方式的短板,探讨了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现实意义与具体做法,以期支撑施工企业低成本运营战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基于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备品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目前铁路合资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和工程备品备件委托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委管单位)此项工作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工程备品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做好工程备品备件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通过理论及试验测试,研究陶粒级配、配比、水灰比等对以陶粒为吸声材料的声屏障吸声及隔声性能的影响,确定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声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保证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面密度、吸隔声等性能符合《铁路声屏障工程设计规范》(TB 10505-2019)及《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TB/T 3122-2019)的要求.研究表明:陶粒的粒径越小,陶粒间的孔隙率越高,低频吸声性能及隔声性能越好;随着胶凝材料的增加,降噪系数逐渐提高,当水泥质量与陶粒质量之比达到0.13时,降噪系数达到最高,而后随着胶凝材料的增加,降噪系数
1 选择课题rn1.1 小组概况rn杭州南通信车间鲲鹏QC小组成立于2015年1月,小组概况详见表1.rn1.2 问题的提出rn高铁通信基站是高速铁路通信的最小组成单元,主要由通信基站、传输、电源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为高铁CTCS-3级列车快速稳定运行提供行车控制支撑,最终实现高速列车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
期刊
1.目的rn页岩气要实现经济效益开发,必须满足一些工程地质技术条件,含气量便是其中的一项.油田公司在钻井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实验数据,用以指导下一步工程措施.这对页岩含气量测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手动排水采气测试方法精度低、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应页岩气规模上产的客观需求.页岩含气量现场自动测试技术在减轻劳动强度、提供更高精度数据、保证测试连续性和持久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页岩含气量的自动、精准计量.
期刊
受储层非均质性、天然裂缝发育和层理等的影响,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时施工压力曲线形态复杂,所蕴含的大量信息难以被充分挖掘.为了准确表征水力压裂裂缝参数进而评价压裂效果,基于页岩气缝网压裂理论,采用套压、泵注排量、支撑剂浓度等实时数据,建立井底净压力折算模型,构建净压力斜率和净压力指数两个关键表征参数,动态划分净压力曲线阶段,用以描述压裂过程中不同裂缝延伸行为所对应的力学条件,识别出缝网延伸、裂缝延伸受阻、裂缝延伸正常、裂缝沿层理延伸、裂缝沿缝高延伸、液体快速滤失等6种裂缝延伸模式,综合形成了页岩气水平井缝网压裂
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下一步致密油气勘探方向与目标.针对川中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及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勘探方向不明的问题.在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心、录井、测井等分析结果,识别并厘清了凉高山组湖岸线变迁及其对致密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凉高山组地层具有西薄东厚、东西分带的特征,上超现象明显;②可识别出三期总体延伸方向近南北向的凉高山组湖岸线;③凉高山组底部弱连续的波峰、中部连续的波谷和顶部强连续的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