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终归”的用法考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终归”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关于该词的次类归属,目前学界尚未有完全一致的认识。本文主要立足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对“终归”一词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文末指出其与“总归”的差异性。
   关键词:终归 句法 语义
  “终归”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目前关于该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其形成过程的探讨(孟昭水、陈祥明2009)及词典的释义,然而通行的工具书对其释义往往互有交叉,《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编1998)中持相同意见,认为“终归”的用法同“总归”,《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2001)认为“终归”的意义和用法与“终究”相同。陆俭明、马真(1985)将“总归”、“终归”划入“定时时间副词”中的“将来时”类,强调某种动作行为最后一定会完成;将“终究”列入“不定时时间副词”中的“最终”类,侧重表示态。关于这类副词归属于哪一次类,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究其原因和汉语词类的本质属性相关。“终归”、“总归”、“终究”在时间副词内部属于非典型成员,处于边缘地位,在历时演变中语义和功能都发生了变迁。本文主要立足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对“终归”一词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归”和“终究”另文探讨。文章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现代汉语副词“终归”分为“终归1”和“终归2”,“终归1”侧重其时间性,“终归2”重在对事物属性特点的确认。
  一.“终归”的语法意义
  (一)“终归1”突出事件发展在时间轴上的最终必然性,可以用于表示将来,如:
  (1)靠善心扶不起一种产品,靠道德更兴不了一个行业。市场的问题,终归还得靠市场的手段来解决。
  (2)书具有不朽的性质,是最能持久的人类劳动产品。神庙、巨塑终归要腐朽剥落,可书却与世长存。
  (3)历史上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曾经共同奋斗过来,在今天台湾和大陆的骨肉同胞也终归是要共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的。
  (4)爱的阳光终归会驱散笼罩在天真儿童心头的阴影,仁慈和怜悯也自会排除他们胸中的苦恼。
  例(1)中“市场的问题”靠“善心”、靠“道德”不可能解决,最终只能靠“市场的手段”解决。例(2)中不管“神庙”、“巨塑”可以经历多长时间,最终改变不了“腐朽剥落”的结局。例(3)中的“终归”突出强调“台湾和大陆的骨肉同胞”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必然性。例(4)“终归”所在句表示尽管儿童的心中留有阴影但爱的阳光最后必然会驱散阴影,重获快乐。
  也可以用于表示过去,如:
  (5)当时是88年,我也可以说是做了一个选择吧,是靠这种介绍的方式找一个丈夫进北京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给感情找一个归宿,终归我还是克服了自己那种浪漫想法,我说:“嫂子你看着合适就给我介绍,如果我能接受我就会接受。”
  (6)可他终归管束住了自己,不为所动,不为所惑,可谓近墨者不黑,近朱者不赤。
  (7)虽说足球是集体项目,中国的甲A球星水平也不那么绝对,但缺兵少将、人手吃紧的上述各队终归还是受了影响,没有一个队赢球。
  上引前两例中,“终归”后所强调的结果与说话者或动作行为发出者的愿望是两相一致的,而这种结果往往需要经过一番曲折和努力才能实现,如例(5)“克服自己的浪漫想法”和(6)中“管束住自己”都经过了内心的挣扎和思想斗争才达到。例(7)中副词“终归”强调“缺兵少将、人手吃紧的上述各队”最后的甲A比赛结果不可扭转,是“没有一个队赢球”。
  (二)“终归2”表强调,突出事物的重要属性和特点。
  “终归2”的时间性已趋于弱化,主要用于强调对事物重要属性、特点、规律的确认,具有很强的主观倾向性,如:
  (8)但是无论怎样特殊,棉花终归还是商品,必须要遵循市场通行的法则。
  (9)当时,我对于他敢接受这一挑战确实有些吃惊,因为文化局虽然管的是文化,可局长终归是局长。
  (10)华太师:统统住手!唐伯虎,秋香终归是我华府的人,你想讨她做老婆就得照我们华府的规矩做!
  (11)儿子有了儿子,儿子就成父亲。一次,再次,有什么办法呢,父亲嘛,做儿子的都这么说。父亲嘛,终归是父亲。
  例(8)“必须要遵循市场通行的法则”是对“商品”属性的进一步补充,例(10)与此情况相同,下文中“你想讨她做老婆就得照我们华府的规矩做”是对前句“秋香终归是我华府的人”的具体补充。当然也有些句子中后一名词的内在蕴涵义比较清晰,那就不需另外补出了,如例(8)和例(11),多出现在“名 终归 是 名”格式中。
  二.“终归”的句法特征
  (一)表“最终”义的“终归1”在文中出现时,前面往往有“一时、曾”等表示时间意义的词与之形成对照,“终归”位于时间序列的末端,显现之前各事件发展的最终结局,如:
  (12)其实,当前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道德也在重整过程中。水面上一时的沉渣泛起可能正表明深层的潜流在激浊飞扬,终归会河晏水清。
  (13)新婚之夜,向善仁的灵魂深处受到谴责,两个哭泣的女人出现在他面前,他曾对前妻冷若冰霜,对情人燃烧激情,然而他终归抛弃了两个可怜的女人连同他的亲骨肉,这使他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而身心分离。
  (二)“终归1”与能愿动词“要、会”等在句中同现,表示事件发展的最终必然性,如:
  (14)金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小王、小刘吃错了药;可是金秀凭着直觉,倒有几分相信,她预感到某种可怕的事情终归要发生了,心里好比打翻了许多调料罐罐,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真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儿。
  (15)企业扭亏增盈,应在转换机制,完善管理,练好内功,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决不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将“亏”报“盈”。靠卖固定资产等做法来“扭亏增盈”,终归會“现形”、“露馅”。
  (三)表强调事实的“终归2”在句中可以与“毕竟”等同类词语连续使用,如:
  (16)然而象征终归是象征,比喻毕竟是比喻,岳桦林终归是岳桦林。
  (17)我赞成年轻人独立思考,不盲从,不信邪,但年长者毕竟是过来人,他们走过的道路,经历的顺利曲折,终归是一种实践,是付出心血代价而换得的财富。
  三.结语
  上文所言,《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编1998)中意见一致,认为“终归”的用法同“总归”。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经检索,“终归”、“总归”两词的使用频次比约为1.5﹕1,“总归”由于在历时演变过程中主要出现在吴方言作品中,因此就频率而言,“总归”和“终归”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二者意义相近,“终归”的语法化程度低于“总归”,多表达对事件最终发展结果的确认,“总归”则由表概念义向情态义方向发展,带有说话人明显的主观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陆俭明、马真.关于时间副词[A],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985].
  [2]孟昭水、陈祥明.副词“终归”的形成[J].汉语学习,2009,(4).
  [3]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1).
  [4]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其他文献
一rn我这个年龄段的作家,早期的文学储备,很多来自于“文革”时期的诗歌、小说,准确地说,来自于那个特殊时期的标志性作家——浩然.
期刊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其中潜藏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这一环境下,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团结对发挥事业单位团结协作实现创新
1临床资料rn患者,男,46岁.以“突发胸痛10余小时”于2010.04.28入院.无明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史及冠心病家族史.但有嗜烟史10余年,平均30根/天.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心电
步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国有企业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实力平稳提升,并有效带动“一带一路”工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应有效处理生产
“ 尊敬老人,善待老人”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祖国的功臣,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虽然他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基层单位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档案门类和案卷数量都迅速增加,许多单位的档案室积累了数十年、几千卷的档案,向上级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工作日显必要。为确保接收进馆档案的质量,完整齐全地保存党和国家的档案财富,适应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要求,促进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本文结合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应对措施。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交接;问题
新时期下,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表现出一种滞后性的现象,很多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主流思想观念的转变,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进展效率缓慢,
本文对落叶松幼苗期的抚育管理进行论述.
期刊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创先争优中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使命,也是企业党务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
本文是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全篇阐述了周恩来精神的形成、内涵以及价值.通过总结分析周恩来精神的主要方面,汲取其思想精华,再结合所处的时代环境、客观现实、社会需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