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特色,也是引导乡村多元文化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可靠保障。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是顺应新时代农民对美好文化生活期盼的必然要求,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文化担当。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传统文化资源流失、现代市场文化的负面影响、封建文化的顽固阻滞等诸多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从“文化使命、文化产业、文化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其他文献
September 30 was a big day for David Ferguson. Dressed in his kilt, the 65-year-old Scotsman received the Friendship Award, the top prize given out annually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honor outstanding foreign experts,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期刊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在汕尾市的一个经济飞地,目前属于深圳市的一个经济功能区。深汕特别合作区转变为深圳市的市辖区可以有效解决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功能区管委会法律地位不明确,以及其所含的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个镇撤镇改为街道后,设立街道办事处陷入法律困境等问题。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宗旨和崇高追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从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探索为人民服务对增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合法性、促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以及凝聚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巨大革命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If you are a big fan of Tibet but worry about the altitude, the Beijing-based Tibet Culture Museum may be a good option for you to get a closer look at the plateau. A special exhibition featuring 61 artifacts and more than 350 old photographs is hosted in
期刊
“西迁精神”形成于交大西迁,西迁人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抉择、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权衡上展示出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交大西迁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不会因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结束,“西迁精神”的内涵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升华。“西迁精神”将以高校、社会以及世界作为其传承载体,汇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指引新时代青年继续投身到党与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促使人类以胸怀世界大发展的格局和视野,为全球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极其生动的群众监督实践,并积累起丰富的群众监督经验。依托人民监察通讯员构筑群众监督的核心路径;依托信访渠道构建群众监督的基本路径;注重加强群众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监督意识;注重与党和国家机关监督相结合,增强群众监督效力;注重与群众性廉政建设运动相结合,推动群众监督发展;注重制度建设,强化群众监督保障。研究这些经验,为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监督工作,织密群众监督之网,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战略进程。因此,从哲学视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深层的学理阐释是十分必要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进行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协同性,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五种特性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卫生防疫工作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卫生防疫机构,积累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宣传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宝贵经验,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发展边区经济、保证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边区政府群众卫生运动形成的关于“四个坚持”的治理经验,对于当前社会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管理机制,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育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命题与必要之举。青年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推进“五育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五育之间“失衡”“失联”“融合不深”等现实困境,高校需要变革育人方式,坚持立德树人,以加强劳动教育为抓手,全面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依托思政课堂实现了现代转化与发展。只有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传承的有效方法,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才能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怀。要在教学语言上突出其时代性,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其理论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其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上突出其启发性,从而使思政课堂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下也能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