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北京文化科技融合魅力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北京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科技资源,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持续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动能,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北京在技术创新、融合路径、技术应用、内容创新和关键资源等方面,仍存在制约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因素,融合效率有待提高。坚持问题导向,北京应多管齐下拓展文化科技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以科技赋能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融合发展;  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0-006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1文化科技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北京既要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又面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
  “双轮驱动”激发融合创新动能
  北京坚持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推进文化和科技领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文化科技积极融合。
  文化科技融合资源集聚。经过多年培育,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的基础更加坚实。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家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拥有大学科技园29个、在京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70个、市级众创空间213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占全国六分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5G基站达到3万个。融合创新资源的不断集聚,释放出巨大的溢出效应,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步伐和质量双提升。全市有5家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全国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立起文化传媒、数字内容、电竞游戏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发展体系。设计之都建设深入推进,已形成核心区引领、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等园区带动、设计小镇等重大项目支撑、设计产业主体全力推进的发展格局。完善文化科技深度交流对接体系,建立了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等一批行业组织。
  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聚焦文化科技融合的关键节点,加大政策引导和创新力度,构建战略驱动、措施支撑、实体促进、生态完善的总体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先后出台《北京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明确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引导文化科技产业融合、技术融合、项目融合,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使得文化科技融合由单一领域向全方位拓展,由全面融合向系统融合升级,由部门奋战向群策群力转变,由关照当下向谋划长远迈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出“投贷奖”“房租通”等资金扶持政策,完善“投融担贷孵易”政策工具,依托国有资本促进文化科技要素双向流动,累计为7000多家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涵盖融媒体、数字文化产业、短视频等多个新兴门类。着眼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相继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把5G+8K、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共性技术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加快新应用、新场景、新消费培育进程。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日益活跃。得益于良好的融合发展环境,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呈现交相辉映、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企业加快融合创新步伐。龙头企业发挥先锋作用,国有文化企业講担当,歌华传媒建成国内首个广电5G实验展示平台,“北京云”融媒体平台技术优势全国领先。13家文化独角兽企业文化科技融合属性明显,数量和估值均处全国领先地位。全市已初步形成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基础研发、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领落地的支撑体系。在北京市科委2020年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成果发布会线上路演活动中,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实验室推出了“沉浸式课堂构建”“计算机视觉的多领域应用”等一批创新技术,为文化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提供了“组合拳”式支撑。2019年,全市文化作品登记100.3万件,是全国唯一进入“百万俱乐部”的省市,占到全国的37.1%;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18.5%。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所展现出的朝气与活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的强大根基和充足底气。
  融合创新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文化科技应用场景不断落地,“文化+”和“+文化”的新特点日益凸显。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用户画像、智能推送等数据抓取场景已广泛应用于文娱平台和社交网络,系统整合供应链叠加5G+8K、虚拟现实技术形成的AR体验、云旅游等流量经济场景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的远程会议、在线教育等无接触见面场景广泛应用,数字博物馆、文物IP开发等文化代入场景加快发展,云计算、三维声、全息投影等技术促进了沉浸式剧场、云VR书店等全息娱乐场景萌芽生发,区块链技术为版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场景创造了基础条件。在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文化科技融合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对北京社会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科技融合业态成为文化产业稳定和复苏的中流砥柱。2020年1—11月,规模以上“文化+科技”企业收入6299亿元,同比增长10.1%,收入贡献率达到44.3%。2020年规模以上“文化+互联网”企业收入7801.6亿元,同比增长22.7%,收入贡献率达54.9%。2020年全年,这两类业态拉动文化产业收入增长约15个百分点。
  瞄准关键性问题打开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北京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在一些關键领域和核心环节仍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取得更大成效,首先需要厘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技术创新看,“卡脖子”现象仍然存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在动漫游戏领域,市场中通用的引擎软件主要来自新加坡。在虚拟现实领域,主流硬件设备基本采用谷歌、微软的产品,投影膜对我国来说还是攻关重点。在影视制作领域,3D影片、4D影院的核心组件普遍采用欧美主导技术。此外,一些领域如芯片等基础科技的落后,也限制了5G、人工智能等科技在文化领域的落地成效。
  从融合路径看,供需对接渠道仍不畅通。科技和文化是各成体系的两个独立系统,相互融合的基础在于立足需求,打通渠道。发达国家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网络。英国由大学科研老师兼职联络员,承担本校科研创新与现实商业需求的媒介,在大学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走好科研创新满足现实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法国推出“竞争点计划”,布局技术转化重点,实现产学研系统集成攻关。芬兰成立“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对标国际先进做法,北京仍处于科技企业找不到文化应用场景、文化企业找不到科研成果的尴尬境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创新探索。
  从技术应用看,文化风险底线仍需紧绷。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事物,带来新颖别致的文化体验,但也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形成文化风险隐患。实践中,互联网技术促使新闻传媒业全面升级,自媒体如雨后春笋快速涌现,在推动信息瞬时传播的同时,也滋生出“网络暴力”“恶意炒作”“歪曲历史”等乱象,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游戏产业一直受全球市场青睐,但是不能忽视“游戏成瘾”1带来的不利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人脸交换”“语音模拟”等场景隐藏巨大法律风险,虚拟现实技术形成的“虚拟人物”也将对伦理问题形成新考验。
  从内容创新看,文化开发仍需加强。文化科技融合的成效归根到底要体现到文化内容的表达上来。北京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让这些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IP活起来,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使命。目前,北京文化产业的内容开发在展现首都、国家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方面还有欠缺。利用科技手段把已消失的遗迹投放到街区中去,促进现存遗迹与已消失遗迹有机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内容源头方面,严格符合8K甚至4K标准的视频内容偏少。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在跨国电视媒体视角下的全球城市文化网络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上,北京排名第11位,在指数得分上仅是第一位纽约的8%,是第六位孟买的29%。2
  从关键资源看,人才供给仍是短板。人才是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必要条件。但近年来,北京市人才供给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基础人才供给不足。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在京就业量占比连续3年下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仅占总量的6.8%。3另一方面,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导致一些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仍处于简单模仿、粗浅搭载的状态。
  抓住重大机遇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北京应以更广阔的视角、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聚焦发展痛点,实施联合攻关。围绕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研判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果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应用和重大场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工作计划,推动国家和行业研发平台共享与服务,提升外部文化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整合全市资源,以文化企业场景应用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实施“揭榜制”,推动形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协同攻关的文化科技专项攻关联盟。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项目”等相关政策范围,制定有利于文化科技融合重大技术设备发展的特色政策。遴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尝试开展“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工作。
  疏通融合路径,匹配融合需求。举办与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研讨活动,定期发布全市文化科技融合需求报告,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思想碰撞、技术转化、场景落地的发布平台。探索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场景创新平台,一端连接科技企业,不断汇聚科技创新成果;一端连接文化企业,承担展示、推介、撮合等服务功能。探索建立文化领域“反向创新”机制,鼓励全球优质文化科技融合资源参与。促进产学研更紧密的融合机制,支持文化企业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立研发中心,尝试在首都高校建立“融合联络员”机制,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进一步打通科技流向文化应用领域的渠道。
  密切跟踪创新形态,加强融合监管。建立文化科技融合“沙箱”机制,强化对新应用、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项目的试验和跟踪,努力从技术源头控制风险。加快认定一批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承担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试验功能。发布文化科技领域投资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健康发展。提高“投贷奖”“房租通”政策对文化科技融合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财政资金引导和社会资本投入的良性发展格局。
  完善技术基础设施,促进文化内容创新和传播。加快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开展文化领域IP普查,完成知识产权、物权等确权工作,消除文化IP开发的障碍,推动文化资源数据共建共享。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5G网络,加强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历史遗存、街区景观等公共场景的智能化、网络化、移动化配备。促进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领域发展,推动4K终端、超高清内容资源平台等迭代发展和市场替代进程,以硬件升级倒逼内容制作升级。加强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融媒体中心功能,推动融媒体矩阵由国内为主向国内国际并重发展。做强做优内容创作产业链,培育一批品业兼优的MCN1和“网络红人”,丰富文化开发传播的新产品和新资源。
  加强人才供给,增强内生动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优化培育、发现、引进有机串联的人才涌现渠道。更加注重育人和留人在人才建设中的作用,发展文化科技融合领域职业教育,开发重点培训项目,纳入北京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依托首都科教资源、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等,建立5G+8K、电子竞技、数字创意、网络直播等文化科技融合人才实训基地,开展项目、操作、环境、模拟作业式培训,促进大学创业园发展。推动人才提质扩容,在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中强化文化科技融合导向,推动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完善容错机制,用好“四个一批”“高创计划”等政策,在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优秀京外人才进京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9-19.
  (作者简介:刘绍坚,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曹   晶
其他文献
[摘要] 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是密云冯家峪镇作为生态涵养区产业振兴的基础。一箱蜂一亩田,凭借优质的自然资源禀赋,冯家峪镇围绕“小蜜蜂大产业、小蜜蜂大生态、小蜜蜂大发展”3条主线,把中华蜂这个特色小产业做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关键词] 产业融合; 生态平衡; 中蜂产业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国的贫富差距状况趋于向好。建议按照“核心—基本—外围”的逻辑,构建“点—轴—面”三位一体的科学治理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加快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抑制社会结构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 贫富差距治理;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摘要] 审计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北京审计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审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聚焦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安全发展,把审计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助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关键词]
长期以来,来自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被认为是中国行政诉讼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困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最高法院探索由刚刚从铁道部转隶并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的铁路运输法院承担部分行政审判任务.这一举措可视为建立“行政法院”的试验.本文使用2015-2019年间全国法院23.8万份一审行政判决书,以原告胜诉率为指标,对这一改革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与描述性统计呈现的初步印象相反,铁路法院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多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审判结果因法院级别和被告级另别而异.具体来说,铁路基层法院相较同级普通法院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京郊大地拥有众多红色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深挖京郊红色资源的宝贵财富,找准“一红一绿”融合发展的结合点,让绿水青山、红色文化、乡风民俗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对于助推京郊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大幅增加,人均资产显著提高,行业结构趋于优化,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但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机制创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时期实现
[摘要] 北京“侨之家”怡海花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侨建促社建;坚持以侨为桥,发挥侨联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教育为本,支撑社区健康成长;坚持服务为先,创建“七有”“五性”服务示范;坚持共治为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坚持文化为根,培育弘扬社区精神。经过近30年努力,怡海花园社区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侨之家”特点的社区发展之路,创造了党建引领、以侨为桥、创建“七优”的怡海经验。  [关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但是对中国之治的世界认同却内外有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在带领人民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这
期刊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的主题,百年理论探索的主题,百年精神赓续的主题,未来奋斗目标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进行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主题  [中图分类号] D
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内在构成因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厚植和培育文化治理的主体力量,找准人民期盼同推动文化治理的结合点,持续推动文化治理的现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