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模体结合因子1与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T模体结合因子1是一个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其转录本mRNA的选择性剪接产物之一,ATBF1-A能与甲胎蛋白启动子序列的AT富聚区结合,下调甲胎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地发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文将通过分析近些年有关AT模体结合因子1与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的文献,探讨AT模体结合因子1与其他生物因子的作用通路,揭示它多样的生物学功能,阐述AT模体结合因子1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生长和侵袭产生的影响,探讨AT模体结合因子1表达水平作为一种预测指标在恶性肿瘤地应用,以及肿瘤基因治疗的前景.
其他文献
在21世纪,腹腔镜技术应该是我们广大外科医师掌握的一门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地提高和器械地不断优化,腹腔镜手术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开腹手术.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
期刊
随着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在临床上地广泛应用,Phillips[1]经胆总管途径,Stoker[2]经胆囊管途径开展了腹腔镜下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但T管的留置给患者生活、护理带来一定地不
期刊
2006年1月9日,世界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在上海发布了其2006年度的第一份榜单:2006福布斯中国潜力100榜。这是《福布斯》中文版继去年首次推出该榜单以来,第二次发布
5月11日凌晨,湖南省衡阳市一医院儿科值班医生袁小平,因其接治的病儿抢救无效死亡,被多名病儿家属殴打侮辱近4个小时,还被逼抱着病儿尸体在医院游行两周示众。为解救袁医生,
期刊
专栏导读:AME Groups旗下出版了Journal of hToracic Disease (《胸部疾病杂志》)、Annals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心胸外科年鉴》)、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肿瘤细胞系培养技术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肿瘤生物学研究地发展,但在肿瘤新疗法地临床转化研究中,细胞系肿瘤模型地预测能力有限,且不稳定.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能高度保留原肿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进行性肌萎缩疾病,主要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陷引起.抗肌萎缩蛋白是一种肌纤维膜结构蛋白,在维持肌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此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药理学治疗.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通过传递正常基因或修正突变基因以及移植正常细胞,如干细胞来进行治疗;药理学治
诱导多能干细胞揭开了一个干细胞研究的新途径,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逐步分化为肝细胞,这一突破性地进展使得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为了一个有前途的临床应用来源.在诱导多能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平衡状态中起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不仅Tregs数量减少,而且伴有明显的功能下降.但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和分子机制等尚不明确.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对Tregs的数量和功能都有改善作用,而且往往与疗效呈正相关.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的Tregs治疗免疫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