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目标应是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什么样的人是和谐发展的人呢?我认为应该是有健康身心、独立思想、创新精神,根据自己兴趣、才干快乐学习、快乐做事的人;应该是自立的、主动的、有内在担当的自觉发展的人。那么如何引领师生和谐发展、主动发展,提升主动责任意识?我想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激发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把教育教学发展作为自身内在的事业追求,主动承担学生素质发展职责,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主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主动与同事合作共谋学校发展,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发展应是我们学校的核心追求。
一、主动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
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思想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人的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人类的一种自觉发展与自我提升的实践活动,更多强调的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我希望师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实现生命的自觉。生命的自觉需要生命个体内省自身、外察宇宙,达到主动寻求发展的积极状态。
2009年初,学校争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被纳入淮安市统一规划,拟整体东迁至新址,并更名为“淮安小学”,定位为淮安市窗口小学。这是一个特好的跨越发展的机会,学校工作如何从有序走向有为?我们适时提出了“主动责任”的命题,对师生的发展提出了“走向自觉”的要求,在更高层面引领师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地具有优越感的追求。那么,在学校管理中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每一位教师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自身力量的迸发和自我超越的努力。有了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追求,才能成就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建设期待教师的主动发展
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老师,教师的专业水准、敬业状态、兴趣特长等等都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传统的或者说由国家、省相关部门制定的约定俗成的课时计划已经严重制约教师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兴趣特长的发展。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受到制约,完成任务的观念在大部分教师身上显现。怎样才能让教师主动发展呢?我们通过反复论证,抓住学校搬迁、学校发展转型这一特殊时机,以省级规划课题“学校发展转型期教师主动责任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强化课程建设,引领教师发展自己。
在实施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我们广泛调研,在课时计划中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形体课程,这两门课程看似两节课的问题,实则对老师的影响很大。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老师怎么办?教师无形中感到压力,认为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我们从孩子入学开始开设形体课程,培养孩子怎么走、怎么站……包括两人相遇怎么交流,两人之间应保持多远距离为宜都是我们训练的项目。通过训练,孩子走到人面前是那么的神情气爽、落落大方,老师看在眼里会怎么想?我们还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学校的培养目标,那就是“健康体魄、阳光心态、创新精神、高雅大气的人”。一种心理需求,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优越感的追求,使老师们关注起自己的穿着打扮,怎么穿衣、怎么走路也成为老师的话题。教师的外在形象不断变化必然会在内心深处发生质的改变,气质的提升引领精神的飞跃,一个更自信、充满阳光的关心自身形象、关注内在品质的教师群体逐渐显现。
为了确保老师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让有能力的老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我们每周用一个小时时间,集中实施“菜单式”校本课程,全校学生在这一时间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特长老师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淮安风情、国际象棋、书法、绘画、演讲、武术、魔术、英语沙龙等等精彩纷呈。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老师自主申报校本课程,老师们根据自身情况,拿出课程开设计划,教科室论证后,可行的立即作为一门课程向全校学生推广,教师的能力得到认可、工作激情得到激发。一部分老师的成功必然会带动整体队伍的发展,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摆在老师们面前。以前只要能教好某一学科就是好老师的观念受到冲击,要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得先全面才行。
活动课程再推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为了提升师生的全面素质,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游戏节、赞美节、英语节、读书节……一句话,要让老师们也“会玩”,会玩的老师一定是聪明的,是最有智慧的。教师的科学素养、才艺水平、游戏方略、语言表达无疑是对学生最有效的示范,一个“会玩”的老师一定会使学生阳光、幸福!
科学规划课程对教师主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期待效应。
三、课程建设助推学生主动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整齐化一的批量产品。学校的课程建设就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用学校教育给予其滋养,张扬个性。
小班化课程设置让关注到个体成为现实。我们追求更具个性、更为精致的教育品位。每班30人的小班教学让老师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增长、空间扩大,使“关注到每个孩子”成为现实,每个孩子每节课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充分发展,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变多,机会增多,创建了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校本课程的开发张扬了孩子的个性。我们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不在于挖掘孩子的潜能,而是引导孩子积蓄潜能。培养浓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以备未来更好地发展。为此,学校根据教师特点和学生需求,创造性地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形成了淮安风情、武术、魔术、国际象棋、手工绣、形体、乐团等24类40多个校本课班,进入课程计划,排入课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激发了兴趣。师生实现了教学相长。
舞台展示,提升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绝不在于课堂的学习,更多的在于课外的活动的延伸,也就是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息息相关,要有化社会的能力!
“赞美节”是我校一大创新性特色活动。每一届的“赞美节”都由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如“赞美,点亮精彩生活”、“微笑,让你更美丽”等,家校全员参与,家长赞美孩子,学生赞美伙伴,老师赞美学生,学生赞美老师和家长。赞美让校园的语言更温暖,让师生的心态更美好,让交流的方式更有效,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尊重,使师生进一步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
(作者:淮安小学校长)
一、主动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
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思想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人的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人类的一种自觉发展与自我提升的实践活动,更多强调的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我希望师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实现生命的自觉。生命的自觉需要生命个体内省自身、外察宇宙,达到主动寻求发展的积极状态。
2009年初,学校争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被纳入淮安市统一规划,拟整体东迁至新址,并更名为“淮安小学”,定位为淮安市窗口小学。这是一个特好的跨越发展的机会,学校工作如何从有序走向有为?我们适时提出了“主动责任”的命题,对师生的发展提出了“走向自觉”的要求,在更高层面引领师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地具有优越感的追求。那么,在学校管理中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每一位教师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自身力量的迸发和自我超越的努力。有了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追求,才能成就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建设期待教师的主动发展
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老师,教师的专业水准、敬业状态、兴趣特长等等都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传统的或者说由国家、省相关部门制定的约定俗成的课时计划已经严重制约教师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兴趣特长的发展。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受到制约,完成任务的观念在大部分教师身上显现。怎样才能让教师主动发展呢?我们通过反复论证,抓住学校搬迁、学校发展转型这一特殊时机,以省级规划课题“学校发展转型期教师主动责任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强化课程建设,引领教师发展自己。
在实施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我们广泛调研,在课时计划中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形体课程,这两门课程看似两节课的问题,实则对老师的影响很大。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老师怎么办?教师无形中感到压力,认为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我们从孩子入学开始开设形体课程,培养孩子怎么走、怎么站……包括两人相遇怎么交流,两人之间应保持多远距离为宜都是我们训练的项目。通过训练,孩子走到人面前是那么的神情气爽、落落大方,老师看在眼里会怎么想?我们还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学校的培养目标,那就是“健康体魄、阳光心态、创新精神、高雅大气的人”。一种心理需求,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优越感的追求,使老师们关注起自己的穿着打扮,怎么穿衣、怎么走路也成为老师的话题。教师的外在形象不断变化必然会在内心深处发生质的改变,气质的提升引领精神的飞跃,一个更自信、充满阳光的关心自身形象、关注内在品质的教师群体逐渐显现。
为了确保老师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让有能力的老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我们每周用一个小时时间,集中实施“菜单式”校本课程,全校学生在这一时间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特长老师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淮安风情、国际象棋、书法、绘画、演讲、武术、魔术、英语沙龙等等精彩纷呈。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老师自主申报校本课程,老师们根据自身情况,拿出课程开设计划,教科室论证后,可行的立即作为一门课程向全校学生推广,教师的能力得到认可、工作激情得到激发。一部分老师的成功必然会带动整体队伍的发展,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摆在老师们面前。以前只要能教好某一学科就是好老师的观念受到冲击,要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得先全面才行。
活动课程再推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为了提升师生的全面素质,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游戏节、赞美节、英语节、读书节……一句话,要让老师们也“会玩”,会玩的老师一定是聪明的,是最有智慧的。教师的科学素养、才艺水平、游戏方略、语言表达无疑是对学生最有效的示范,一个“会玩”的老师一定会使学生阳光、幸福!
科学规划课程对教师主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期待效应。
三、课程建设助推学生主动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整齐化一的批量产品。学校的课程建设就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用学校教育给予其滋养,张扬个性。
小班化课程设置让关注到个体成为现实。我们追求更具个性、更为精致的教育品位。每班30人的小班教学让老师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增长、空间扩大,使“关注到每个孩子”成为现实,每个孩子每节课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充分发展,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变多,机会增多,创建了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校本课程的开发张扬了孩子的个性。我们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不在于挖掘孩子的潜能,而是引导孩子积蓄潜能。培养浓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以备未来更好地发展。为此,学校根据教师特点和学生需求,创造性地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形成了淮安风情、武术、魔术、国际象棋、手工绣、形体、乐团等24类40多个校本课班,进入课程计划,排入课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激发了兴趣。师生实现了教学相长。
舞台展示,提升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绝不在于课堂的学习,更多的在于课外的活动的延伸,也就是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息息相关,要有化社会的能力!
“赞美节”是我校一大创新性特色活动。每一届的“赞美节”都由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如“赞美,点亮精彩生活”、“微笑,让你更美丽”等,家校全员参与,家长赞美孩子,学生赞美伙伴,老师赞美学生,学生赞美老师和家长。赞美让校园的语言更温暖,让师生的心态更美好,让交流的方式更有效,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尊重,使师生进一步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
(作者:淮安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