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儿藕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翁是誉满画坛的丹青高手,擅画花鸟鱼虫。他画的鱼鳍动鳞开,放在水中好像就能游走;他画的鸟抖羽振翅,仿佛一挥手,它就会被惊得飞上门外的树枝。用出神入化来形容白翁的作品,一点儿都不为过。市面上白翁的一幅四尺小品最低开价是十两纹银,所以从没有谁论交情跟他开口索画,因为人家一动笔,那就是钱哪!
  白翁在绘画造诣上虽然登峰造极,但性格孤僻生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很低,能够跟他成为朋友的,很少。但他和慈惠墩的张刷子却关系异常。
  张刷子能算画家吗?他从小喜欢乱涂乱画,既无老师指点,也无古画临摹,完全靠心灵手巧当了一名画匠。他的工作是给东家画个影壁,给西家画个四扇屏,谁家有需要涂涂画画的地方,都会说,去请张刷子,他画得好!就是行将入土的老人都点名让他去给画棺材头上的五福献寿。
  
  这样一位乡村画匠硬是和丹青高手不可思议地成了好朋友,并且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白翁隔几年还会长途跋涉地来到慈惠墩,在张刷子家住上些时日。慈惠墩紧靠汉江堤岸,到处都是菜园。白翁来了,不是去葱茏茂盛的菜地里,就是去小树林看鸟起鸟落,要么就到汉江边上看捕鱼钓鱼,每当有鱼泼喇喇被拉出水面的一瞬,白翁的眼睛都会唰地一亮。回到家里,白翁并不作画,只是蜷缩在椅子上一碗一碗喝闷茶。张刷子是没工夫陪他的,白天要去画画,晚上有时会被东家留住吃了饭才回来。
  一年冬天,白翁又来小住。白翁来后,接连下了几场少有的雪。张刷子一早就出门干活了,白翁因雪就呆在家里独自饮茶。天近黄昏,忽听外面街上喊,新鲜藕,煨汤的粉藕—
  藕分脆藕和粉藕两种,脆藕适合煎炒烹炸和凉拌,粉藕适合煨汤,入口即酥。这样的天气,如果能有一煲排骨藕汤驱寒,特别是在外面冷了一天的张刷子回来后能喝上几口,岂不是好事?白翁摸出几文钱,想去买。腿还没迈出去,忽然灵光一闪,古时书圣有用一个“鹅”字换一群白鹅的佳话,如果我用一只藕画去换他一车真藕,也不失为一段趣事!
  白翁信手摊开案上的宣纸,提笔挥毫,三下两下,一只拙朴弯曲略显嶙峋的藕不修边幅地跃然纸上,细看,藕节处还带着些许塘泥。藕下侧两株青草旁是一只螃蟹,张牙舞爪地举着一对钳子。白藕青蟹,静中有动,白翁远看近看,颇觉满意,题名钤印,不等墨迹全干,就松松地卷在手上出了门。
  卖藕的人边叫卖边四下张望,堆满藕的独轮车旁没有买家。
  白翁方步踱到跟前,慢悠悠地问,掌柜,这一车藕卖多少钱?
  许是从没人这么买过,卖藕人蒙了,说,这是我自己塘里种的,大概、大概总得能卖出一两银子吧!
  白翁志在必得,唰地抖开手中的画,说,瞧,我这只藕,只换你这一车藕,可以吧?
  卖藕的看了一眼画上的藕,又看一眼白翁抖在风中的白胡子,问,这是……
  我刚画的,特意来换藕。
  哦,你老人家不觉得吃亏吗?
  没事没事,谁让我想跟你换呢。
  可我不想跟你换,你自己留着吧!
  白翁说,换吧,谁让我想吃藕了呢。这样吧,你随便给些,够我吃两顿就行。
  卖藕人说,想吃拿钱买,没钱要也行,这画儿你自己拿回家好好留着,我不稀罕。以后别倚老卖老干这种装疯卖傻的事儿,知道了吗?藕要一只还是两只?白送你!
  白翁一阵眩晕,忙扶住墙站好。
  远处来了个人影,走近了是张刷子。张刷子问,你俩唠什么呢?
  哟,张大画师,谁跟他唠?真是大白天遇见鬼了,在纸上画只假藕,要换我这一车真藕,这是谁家的老人啊?非疯即傻!
  张刷子说,别瞎说,这是我远道来的朋友,他的画可值钱了。
  卖藕人重新把画打量半天,说,我更喜欢您的画,这样吧,还是您给我画上一只,这车上的藕随便拿!
  张刷子说,好吧,我去给你畫。
  一只肥硕白嫩的藕让卖藕人欢喜不已,卖藕人抱起一抱藕就往屋里搬。张刷子拦住说,够煨一顿汤的就行,不过,藕不粉的话,我要找你扯皮!
  回到家,白翁刺啦一下把手中的画奋力一撕,张刷子眼疾手快抢下大半张,说,您这是干什么,何必跟一个卖藕的粗人一般见识?白翁摇摇头,铁青着脸把手里的小半张一条一条地撕碎。
  白翁走后,再没有来过慈惠墩。
  张刷子保存下白翁的大半张画作,好在撕毁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大半截藕上,题款印章俱全。
  几年后,张刷子家遭变故,无奈之下将珍存的半截藕画作拿出去售卖,卖出的价钱按当时藕的市价折算,足有一万斤之多。
  几十年后,张刷子的儿子在北京琉璃厂一家真品斋里再次遇见这半截儿藕,标价足够买一百万斤藕了。
  选自《天池》2017.4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这天,表弟在看一部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电影中,一场艰辛的仗打下来,很多人都死了。  表弟悲伤地问常在电影中跑龙套的我:“表哥,你说,人死了以后都去哪儿了呢?”  我想都没想,说:“人死了就去领盒饭了……”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
期刊
1  午夜,栖鸦岭,一阵尖细的喋喋抱怨声从一个黑咕隆咚的山洞里传了出来:“我等得花儿都谢了,到底什么时候能来个人?”  一个男中音说:“急什么?该来的总会来。”  那个细嗓子抢茬道:“我能不急吗?在这鬼地方我都等一百多年了。”  这时,又传出一个女子嗔怪的动静:“祖鲁,我警告你,再不找根针把嘴缝上,哼,就算来了人也不帮你演戏,让你永远留下来陪我们!”  这日凌晨时分,黑八摸到了一个黑黢黢的山洞前。
期刊
这几天真是太冷了。路过一家店,看到门口上面写着:貂皮50元一件,羽绒服20元一件,夏装10元一件,童装5元一件……走进去挑了三件羽绒服、两件貂皮,甩给老板娘两百元说:“不用找了”,就走了!  老板娘跟疯了似的,骑个大破自行车手里拿个大砖头嗷嗷地追啊:“你给我站住,我这是干洗店……”  (史志鹏)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早上出门遛狗,狗跑了,追了好长时间也没追上,忽然发现自己迷路了……这时家里来电话,我急忙说:“狗丢了。”  老爸说:“狗回来了,你在哪儿呢?”  我一愣说:“那是我丢了……”  选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班上新来一位学生,名字叫“马”。  开学点名了,班主任不知怎么念,就说:马叉叉到了没?  语文老师有点文学素养,点名道:万马奔腾到了没?  体育老师则直截了当叫:一群马到了没?  历史老师对这个名字很不感冒:五马分尸到了没?  数学老师更直接:马6到了没?  美术老师最形象:徐悲鸿到了没?  最后,还是教务处主任统一了叫法:马俩仨!  选自《中年读者》
期刊
民国时候,周市镇上有不少舞狮班子。舞狮有南北之分,周市镇舞的是南狮,又叫醒狮。狮子由彩布条制作而成,里面用竹子或铜铁做骨架。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锣鼓声中,表演者装扮成狮子模样,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还要使出各种招式展现南派武功,非常吸人眼球。  这些舞狮班除了参加一年一度的狮王争霸大赛之外,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都要舞狮助兴。平时他们也要出去商演
期刊
唐朝仪凤年间,二月里的一天,宝来寺祥光普照,喜迎新佛。百鸟朝着宝来寺的方向齐聚飞来,栖在寺内的梧桐枝上,欢鸣不止。  这幕奇景引得东归百姓前来围观。丁艺避过喧杂的人流,从一扇小门走下山去,恰遇寺僧弦月。弦月幼年时是丁艺的邻居,丁艺问起今日百鸟朝凤之事,弦月道:“丁施主就当那是宝来寺通灵吧。”    丁艺是东归书堂的一名教员,教授小儿识文断字,闲时挂点字画去卖,日子过得倒也丰实。每次路过富户王谦的家
期刊
我的老家在清明山下的槐安村。这里地方近海,历史上经常受到海盗滋扰。我爷爷说,明末清初时,天下大乱,这边的红毛夷尤其猖獗。有一回,佛朗机人的船又来了,我曾曾祖爷爷的二叔父运气不好,偏偏碰上了。  佛朗机海盗抓住了他,用火铳逼着他带路,他就带着一队海盗转圈圈。海盗后来发觉,一火铳打到他的腿上,他惨叫一声滚下山崖,跌到海里,摔断了两条腿。事关村里人的性命,他撑着一口气,两只手死命划水,往岸上爬去。  幸
期刊
人们常说:南京有个康百万,北京有个赵九沟。意思是说康百万有钱,赵九沟比他还有钱,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今儿个,我要从头到尾地给你讲一讲赵九沟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寡妇叫康喜连,和她儿子赵守仁,住在北京附近的深山沟里,母子二人十分贫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  这天,赵守仁去长街卖柴,直到日头偏西也没回来。康喜连非常着急,三番五次地出去观看。  太阳落山时,从南边跑来一匹枣红马,马上坐着
期刊
江湖中有一侠客,以善用大刀而雄冠整个武林。自他出道以来,从没有吃过一回败仗,身上也没有留下一块伤疤,因此,武林人送他“天下第一刀客”的美誉。    天下第一刀客无子无女,老了为使自己的刀法后继有人,他决定招收一个徒弟,将刀法弘扬下去。  消息刚一传出,前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有人问他:“在众多的徒弟中,你如何授技、择徒?”  天下第一刀客抚摸白须,笑着回答:“我自有办法。”  在向众多来拜师者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