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自我意象,改变行为模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我意象;行为模式;幼儿
  马尔茨博士提出,人的一切行动、感受、行为、举止甚至才能,都与自我意象相联系。简言之就是人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按照这一类人的特点去行动”。更重要的是,自己根本无法背其道而行之,哪怕有意识地努力也无济于事。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构建的“自我”(或形成的一幅关于“自我”的图像)始于成人和同伴的评价,一旦某种针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就会变成“事实”。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抗拒型孩子,如何走进他们的“精神蓝图”,让他们获得成功型性格?如何对这类孩子进行“管理”和有效教学,让孩子一生受益?这是每个教师都可能面临的“课题”。
  一、抗拒型孩子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意象
  (一)基本情况
  杰杰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农村家庭,在他两岁时父母来此打工,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杰杰的学习习惯差,性格倔强而暴躁,爱打架和恶作剧,家庭教养方式趋于放任型,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类型。
  (二)行为特征
  镜头一:我不愿意!
  绘画时间,孩子们正专心致志地画着自己成长的故事。杰杰却拿纸折了一架飞机把玩着,影响了很多孩子的“工作”。我走过去,轻轻地问:“杰杰,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能画给我们看吗?”“我不愿意画!”杰杰斩钉截铁地回答。
  镜头二:我是撞人了,怎么了?
  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在玩游戏。忽然传来一阵告状声:“不好了,杰杰把雨卓撞倒了,雨卓在哭……”我心里一紧,赶紧跑过去,雨卓摔得不轻,我迅速处理了雨卓的伤口,开始了解事情的原由。孩子们围着我,告诉我杰杰的“罪状”,杰杰却根本不关心雨卓,跑到其他地方去玩了。我很恼火,走过去严厉地问:“雨卓是你撞的吗?”杰杰扬起头,十分不服气地说:“我是撞人了,怎么了!”“那你应该道歉!”“我就不!”杰杰摇着头,一脸愤恨。
  镜头三:有什么了不起!
  游戏时间,积木建构区响起了告状声:“老师,这个孩子来搞破坏,把积木都扔了”“他还抢我们的积木”另一孩子补充到。我试图与杰杰进行沟通:“杰杰,他们说的是真的吗?你能解释一下刚才的事情吗?”杰杰却一脸无所谓地说:“我不告诉你,你有什么了不起!”
  (三)心理意象
  外部因素:杰杰的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的世界观对杰杰性格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杰杰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社会对其存在一些偏见,造成他们对某些事情过度敏感,以前他们在与学校交涉时就说过很多不理智的话。而父母敌视、抗拒的情绪很容易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内部因素:孩子自我意象的形成主要由三个因素控制——权威来源、严厉程度和反复性。权威者的评价可能会成为孩子自我意象的“印记”。
  权威一:父母的话,让杰杰认为自己和家人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不公平对待,他的自我意象中出现了仇视心理,在与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对抗中,这种情绪得以宣泄。
  权威二:老师和同伴的态度和评价,让杰杰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意象:霸道,不守纪律,坏孩子。这些意象成为一种边缘记忆,时刻影响着他。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杰杰会以实际行动把这些意象表现出来。
  二、改变孩子自我意象的策略
  孩子的行为、感受和举止是自身意象和信念的结果,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杠杆”,可以运用心理控制,打开孩子的心理之门。抗拒型的孩子,其行为是在长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暗示中慢慢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反复性。这就需要教育者用更多的爱,以实际的关注和赏识作为突破,加强教育的一致性,逐渐使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象,并不断强化。
  策略一:让孩子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
  孩子意象的形成来自于某个权威渠道对其进行反复而强烈的刺激。要影响和改变原有的“信念”需要获得另一次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反应,使孩子重拾自信,并激励他质疑和拷问原有的信念。
  场景一:你的力气可真大!
  体育活动时间,我预设的内容是“小小平衡木”,需要将几根平衡木摆放在一起。孩子们看着我忙碌的身影,纷纷要求来帮忙。我看了看杰杰,期待地问:“杰杰,你能帮我一下吗?我觉得你很重要呢!”孩子们也说:“对呀,他力气可大了,杰杰,快来!”杰杰很爽快地答应了,一鼓作气完成了任务。我高兴地说:“杰杰,原来你这么厉害呀!”杰杰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采。
  策略二:祛除情感伤疤,做“情感整容”
  孩子在情感受到打击或伤害后,会形成一层“心灵之茧”,为了避免再次受伤害,会将其他人拒于千里之外,形成厚厚的“情感之墙”。杰杰获得肯定后,需要教师不断“催化”,不断巩固他的积极情感体验,让他袪除情感伤疤重新找回自我。
  场景二:苹果班的跑步健将
  贴烧饼游戏时,我说:“杰杰,今天你的心情不错,这个游戏你一定很会玩,请你加入吧!”杰杰没有拒绝,游戏时他奋力奔跑,动作灵活,没有一个孩子能追上他。我适时引导:“孩子们,跑第一是杰杰的一个优点,你们说说这个优点可以帮我们大家什么忙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运动会可以帮我们苹果班拿第一”“小朋友摔倒,可以飞快地去扶”“跑步时当领头人”……我看着杰杰,自豪地说:“体育小健将,你听到了吗,你可以做这么多好事呢!”杰杰摸着头,第一次露出了憨憨的笑容。
  策略三:放松情绪,启动成功的自动机制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让自由平等成为孩子学习的主旋律;不断用积极暗示刺激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应与家长密切合作,步调一致,让教师成为家园之间的情感纽带。
  场景三:你会干得越来越出色
  有一次,我偶然得知杰杰时常在家做家务。于是我以杰杰为蓝本,编了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杰杰。从那时起,孩子们开始真正喜欢他,他光荣地成为了“小蜜蜂组长”,帮助保育员阿姨管理卫生。从此,杰杰的脸上经常洋溢着笑容。我常常对杰杰的妈妈说:“这孩子不得了,他一定会越来越出色。”通过一次次的交谈,杰杰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也改变了,每次都会谦逊而客气地表达谢意,家园合作变得和谐而美好。
  策略四:让孩子释放真实的个性
  只有让孩子释放内心的创造性潜力,他们才能自如地表达“真我”。如果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获得小小的成功都能受到欢呼和庆贺,那么孩子的自我意象就会越来越积极,并不断巩固。在这种安全放心的环境中,孩子会有更多的空间创造性地表现自我。
  场景四:个性飞扬
  杰杰对课程十分熟悉,在预设的活动中,他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每次我都有意识地给杰杰机会展示自己。杰杰才思敏捷,激情洋溢,不管是游戏还是日常活动,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发光体,带领其他孩子快乐嬉戏。他的威望和领导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由衷为杰杰的成长而高兴。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寻找、调整和更新各自的自我意象。作为老师,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我们都要始终以鼓励、肯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只有树立了好的自我意象,孩子才能获得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和新的创造力,并使之成为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东张中心幼儿园,常熟,215537)
  编辑 / 何 妍 黄才玲 终校 / 杨 怡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中;心理课;课堂管理  心理课是高中所有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为它独特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有趣的过程以及特殊的效果,让学生有别样的感觉,尤其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同时,教师容易在课堂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让积极的情绪情感得到有效强化。然而,欢喜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那就是课堂很容易成为“集市课堂”。如果心理课堂的纪律得不到有效管理,其教学效果
期刊
〔关键词〕 积极思维;情绪调节;ABC理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绪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  【活动目标】  1. 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解认知对情绪产生的重要影响。  2. 学会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3. 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活动前播放周华
期刊
〔关键词〕心理实验;亲社会行为;移情    一、引言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有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并受到家中成员的厚爱与周到细致的照顾,容易形成自私、唯我独尊等不良个性。以幼儿为对象的一项调查表明:刚入园的孩子,有90%以上以自我为中心,不适应集体生活,更谈不上养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服务他人的社会态度与行为;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自私、独霸、不合作、不分享等种种问题,正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
期刊
〔关键词〕心理咨询;作业布置;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作业布置,即咨询员在每次咨询结束时为了达到强化和巩固咨询效果的目的,根据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调整、反馈的过程。心理咨询中作业布置的目的是为访谈者制定继续训练的目标,“以任务作业或家庭作业鼓励来访者进行实验练习,尝试新的行为,不断保持正性的良好行为。”咨询员要与来访者一同来商量如何将咨询效果落实于生活当中,这就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五年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使用灵活的椅子来提高心理课的课堂效率,具体包括:秧田式、圆圈式、长方形、站立和席地而坐等形式的运用及优缺点。  〔关键词〕灵活的椅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0-0013-03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把培养学生
期刊
〔关键词〕心理效应;积极氛围;心理学  前两天看了一本唐诺的书《阅读的故事》,我如同走进美丽富饶的世界,那么恬静、悠远、丰润……读书在唐诺的眼中不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不是思想的灌输,而是心智与心灵的洗涤与丰厚。闭卷沉思,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常年的毕业班工作,看到的是高高“书丛”中被淹没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如何让这些年轻的心灵领略到白纸黑字创造出的美妙呢?我想教
期刊
一、以创建“五个一”为抓手,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011年,晋中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抓好两项建设,实现三个关注的总体目标”,即抓好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实现关注全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与转介。  为使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市教育局以“五个一”为抓手,为
期刊
〔摘要〕幸福是客观事物在人们主观心理的一种反映。探析和揭示幸福的本质和各种特性,有助于增进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幸福感的建立,也有助于对青少年的幸福教育。  〔关键词〕幸福;特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2-0018-02     幸福感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家庭的和睦,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发展。因而近十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非
期刊
【编者按】生活中人人都在表达情绪,却并非人人都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才能有效促进与他人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必须生活在人类群体之中,良好的情绪运用能力能够调节个体与环境的适应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成就的高低。正如我们学习科学知识以提高心智能力一样,一些情绪能力也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加以发展。美国前沿的教育心理学家们即对此做了大量尝试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训练来从小培养孩子监控自己和他
期刊
〔关键词〕自我意识;周哈里窗;发现自我;接纳自我  【活动理念】  青少年时期被称作“发现自我的时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都更加关注自己,只有当他们了解“我是怎样的人”后,才能以“我是这样一个人”的稳定姿态去迎接未来的生活。  本课例以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的“周哈里窗”模式为理论基点设计活动环节,引领学生对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