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是目前国民教育的重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对此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寓德于教做了特别强调。德育与体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德育纳入进去, 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以及高尚的体育道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德育教育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与体育技术技能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德育教学为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保证。反之,学生完成技术、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过程, 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特点的有利因素,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及对德育的影响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的。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虽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解决“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问题。体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身体,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现代体育的发展进一步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也处于明显的基础性地位。
  (一)体育能有效地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不论是体育的学习、训练或竞赛,参与者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克服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及障碍,胜利也往往取决于一再坚持的努力之中。从而可以培养人自强不息、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的思想品质。
  (二)体育的竞争性能激发、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体育的渐成性, 又能教会人们放弃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而趋向于长期不懈追求的价值观;体育的协作性、整体性可促使人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客观地评价自己,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组织纪律性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体育能使人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对待事物能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对在困难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予以及时、合理地转移、排解,使心理调控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从而提高人的应变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都蕴藏着生动的德育教育的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形成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品德。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他们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应试教育。在这种状况下,体育教育只能处于辅助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只起到点缀作用。所幸的是这一弊端已被社会所发现和认识,并正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变。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学生的理论知识不亚于许多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学生,但在综合能力方面却存在相当的差距,特别在大学阶段更加明显。在知识教育观念的支配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生理卫生知识、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三个方面。生理体育观仍是大多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主导观念。当然,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也包括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综合素质等等。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实际上有既育体又育心的双重功能,这就是体育教育中正确的体育观。
  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较丰富的知识水平与经验, 所以应重视对他们进行唯物辩证的体育观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组织、指导、分析教学方法,使之懂得德、智、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伟大的体育家顾拜旦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从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将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思想中”,指出“奥林匹克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同时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这种体育精神,强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促使青少年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参与,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这种体育教育理念与德育的完美结合,揭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健康的教育,也是一种品德教育。
  三、树立学校德育立体化,寓德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中
  学校德育立体化就在于要打破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奉行的专业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无涉的观念,实施德育工作与一切相关教育相结合的全面化、立体化的方法。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体育理论和训练,业余的主要活动也和体育相关,这实际上为我们德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直接而重要的途径。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派生功能,就学校教育体系而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的教育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体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让二者结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计划之中去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将道德教育寓于体育活动之中,无疑也会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如教育者可以利用体育比赛和评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激烈的竞争性,这正好与体育比赛和评比的特点相吻合。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小组、班级、运动会等比赛形式和考试评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竞争与协作的矛盾统一体中,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我表现,有目的地消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不良品质,以使其好胜争强的心理特征升华为敢于拼搏、努力向上的进取心。
  四、积极开拓思路, 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会完全不同。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德育的目的,目标引导法、游戏比赛、困难设置法、保护帮助法、评价激励法和榜样感染法都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至于具体怎么运用需要体育老师深入的研究。
  体育老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设置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就是最基本的目标引导法。通过篮球、足球等集体游戏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竞技比赛中增强集体观念,学会相互协作,自觉提高思想意识是最为有效地德育方式,游戏比赛法应该成为提倡的教育方式。评价激励法也是很常用的方法,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大家产生赶超意识,自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困难帮助法和保护帮助法也是很好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品质。最后特别要提的一点是榜样感染法,这个对体育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体育老师要有高尚的情操,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
  德育过程中,是教育者用预设的思想品德“标准”,通过一定教育手段,规范、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知”是基础,“行”是标志,“情”在“知”和“行”之间起“催化”作用。因此,德育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面对学生人格的两面性和多面性,德育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应该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价值判断和情感上感化学生,使学生的个人品德、道德修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将体育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地挖掘体育学科教育中内在的德育因素,以《两纲》教育为依据,不断地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有效方法,以使高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促进高校学生能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关注安全,具有民族体育思想、团队精神、个体责任感和积极互助、诚实守信、合理取胜的良好行为,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素养。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人们不断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对于运动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在所有运动项目中,拳击运动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在拳击运动中,女子拳击运动这一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女子拳击训练的时候,我们要不断提升拳击运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性格内向学生的教育,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投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利用课间和体育课,用细致的观察和耐心与之交流,通过体育锻炼进行调节,努力做到最大的收效。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让他们融入集体,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我想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活动 性格 合作能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在高校散打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本文就高校散打教学中学生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散打教学 运动损伤  散打是踢、打、击、摔等武术技击方法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随着美国NBA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篮球爱好者开始关注NBA比赛,洛杉矶湖人队在2008-2009赛季NBA总决赛中最终以4比1的成绩战胜了奥兰多魔术队,取得了总冠军。为了使广大专业、业余篮球运动员以及篮球爱好者更好的学习科比·布莱恩特的篮球技术,以提高篮球水平,本文拟以2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在篮球运动中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部动作和运球技术相结合。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突破能打乱对方的防守布置。破坏对方对进攻方的防守组织,突破还能造成篮下得分和造对方的防守犯规。同时,一支球队的进攻水平的高低就在于这支球队突破水品的熟练掌握。篮球运动中突破技术的分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对抗性强,运动中损伤发生率是比较高的。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和专家走访的方法,从三项运动的项目特征、运动方式、技术特点对比分析了这三个项目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种类与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或干预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还要有较强的稳定性,这就要求运动员赛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心理素质在的培养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心理训练的方式和计划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应用得当,心理训练一般会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从射箭这个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膝关节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结合篮球技术动作特点,确定了膝关节各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提出通过掌握运动员膝关节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科学指导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预防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膝关节生物力学 运动损伤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所有体育人所关心的问题。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将会破坏教学训练的系统性,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也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因此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运动损伤进行归类和分析,是非常值得重视与探讨的。  关键词 体育专业 田径 运动损伤  一、受伤项目分
期刊
摘 要 从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 认知失调理论 体育学习 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7年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平衡的倾向,一旦不平衡,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平衡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的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