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晚年不该被保健品绑架!

来源 :神州·养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来讲一个不久前发生的新闻。今年3月11日,山东青岛的60岁老人落入保健品骗局,四年间花光几十年的积蓄购买了近10万元保健品。发现上当受骗后,老人留下一封遗书投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遗书中写到:“我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我再也不去上当了……”又是一起保健品骗局坑害老年人引发的悲剧。
  网络搜索“保健品骗局”发现,打着“保健品”旗号坑害消费者的事例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被骗的事主几乎全都是退了休的老年人。浙江的一名退休教授因为身患高血压而热衷购买各种保健品,前前后后花费了40多万元却没有任何疗效。山东一对老夫妻都是老干部,退休金加起来快2万,四个儿女的家庭条件也都不错。但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大家庭,却为两位老人痴迷保健品伤透了脑筋。据两位老人自己统计,从2005年至今,他们已经花了130万元购买各种保健品,几乎是他们每年退休金的全部。老两口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吃的用的都有,一支牙膏260元,一买一箱子;一模一样的床垫子非说功能不同,1万元一个,一回就买仨。广东一对夫妻年近八旬,一个正教授职称,一个工程师职称,月退休金加起来近两万元,如今却成了“月光族”,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在保健品公司年轻后生仔的“关怀”下,10年间老夫妻购买各类保健品花费近百万元,但这些昂贵的保健品疗效如何呢?老太太经常被推销员送去医院就诊,老伴则常年住院并被医院下达过病危通知书。南京一位年过九旬的张老先生过世后,他的家人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在南京两家保健品公司购买了十余万元的保健品,身后竟然还留有五六張寄存单据,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还寄存在这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够老人吃十多年。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一些老年人因痴迷保健品而人财两空的事例触目惊心,但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有的甚至不惜和劝自己远离保健品的子女反目。保健品究竟有什么魔力?保健品推销到底有哪些套路?为什么保健品骗局专坑老年人?保健品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这一期,就跟您聊聊老年人与保健品那些不能不说的故事。
  认清对手,保健品到底是个什么鬼?
  重点提示:根据我国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保健食品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既然保健品如此神奇,那么传说中的保健品到底长什么面目呢?从字面上理解,保健品是指能够保护人体健康的产品,包括所有的食品、药品、健身器材等。而在实际生活中所说的保健品,是指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商品,即在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具有某种特殊功效的商品。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汤品、鲜汁、药膳等,具有色、香、形、质要求,一般在剂量上无要求;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均属于这一类;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小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衣服鞋帽、垫毯等。由于保健品中保健食品占比最大,因此也有人习惯上将保健品等同于保健食品。
  从概念上分析,保健品是介于生活必需品和医药用品之间的物品。它的主要特点是含有一定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也就是说,保健品既不同于生活必需品,也不同于医药用品,它与两者都有明显的区别。
  以保健食品为例。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一般食品都富含这些营养素,但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例如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人都适宜喝。而保健食品不同,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但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的人群,比如高血压患者服用深海鱼油、大豆卵磷脂等会有一定的疗效。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与药品又有很大不同,它只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比如高血压患者,单靠吃保健品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依靠药物才能够控制、缓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上来说,保健品只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配角”。它既不能代替保证人体健康的营养品,也不能代替治疗人体疾病的药品,实在不值得过多重视。这就好像零食,虽然对人体营养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绝不能以之代替主食,如果以零代主,非但于健康无益,还会带来很大的损害。
  之所以许多老年人热衷保健品、痴迷保健品,就是因为没有认清保健品的定位,被保健品推销员夸大其词的宣传忽悠住了,混淆了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把保健品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可以说,那些在保健品骗局中上当受骗的老年人,十有八九都是把保健品误认成药品了。其实,保健品和药品的差别是相当大的。第一,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根本不须经过医院临床实验,可直接投入市场。另外,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属于保健品的则不然。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很多。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第四,说明书和广告宣传方面的不同。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   既然保健品不是药品,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判断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呢?很简单,看批准文号。凡是经过国家审批的药品,标签上明显位置都印有批准文号,其中化学药品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8位数字,中药的格式为:国药准字Z+8位数字。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及“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其中“G”代表国产保健食品,“J”代表进口保健食品,同时必须有天蓝色专用标志(俗称“蓝帽子”)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还有一点要注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文规定,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5年,超过5年必须重新申报。
  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包装标识也有严格规定,必须注明以下12个项目:保健食品名称;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功效成分;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储藏方法;执行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卫生许可证号。标识不全的,肯定不是正规产品。
  同时,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功能也规定了27种,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瘡功能、去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分功能、改善皮肤油性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凡是超过上述27种保健功能范围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的宣传都是违法的。也就是说,那些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百分之百是夸大宣传,必假无疑。
  看清真相,保健品推销暗藏哪些猫腻?
  重点提示:保健品是为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准备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吃、什么保健品都可以吃的。正常人没有特殊需要最好不吃保健品。
  既然保健品的功能和作用极为有限,那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老年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呢。原因就一个字,钱。因为那些以卖保健品为“事业”的推销员们盯上了老年人手里的钱。按照推销员们自己的说法,老年人是他们的“优质客户”,几乎具有完美客户的所有特征:时间充裕且寂寞。老人退休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无事可做。一方面,社会价值感缺失使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儿女不在身边也让他们对亲情和陪伴充满渴望。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很多老年人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退休金,也有一定存款,再加上儿女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因此具备任性买买买的经济实力。为健康和寿命担忧。老年人退休在家,基本不再奔波于前途事业,也很少再为儿女操劳。此时,健康长寿成为了他们惟一的奋斗目标。有钱有闲有痛点,正是这三大天然的弱点,使得老年人不可避免地成了保健品销售们提升业绩的最佳人选。
  媒体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1928个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买过保健品,而在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消费数额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消费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所以有人说,中国最供需两旺的市场,非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莫属。
  我们知道,老年人尤其是中国老年人,一向以节俭著称,要想从他们兜里掏钱并非易事。那些保健品推销员是如何让老人心甘情愿地往外掏钱呢?说出来满满的都是套路。他们把老人的心理研究的极为透彻,会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千方百计让老人上套,坑老人的钱,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常见的推销套路有以下几种。
  专家陷阱。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各种毛病也会越来越多。对于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医疗上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于是很多老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防病”“治病”的保健品。正是看准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一些保健品往打着“科学”的旗号,拼凑出一些“纳米”“离子”“能量”等貌似科学的概念,再加上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等夸大其词的宣传,足以打动那些对健康充满渴望、对疾病充满恐瞑的老年人。有的为了迷惑老人,往往还会搬出所谓的“老军医”“老教授”“祖传老中医”等举办“专家讲座”。一些老人因为治病心切往往顾不上核实专家的身份就信以为真。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讲座大有泛滥之势,有些老人甚至把听讲座当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北京的王老太就是因为听讲座与保健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来,老人经常去听讲座,然后根据“专家”的指导购买保健品,家中保健品已经堆积如山,一听说有新的品牌又开始疯狂购入。儿子多次劝阻依然无济于事,王老太像是着了魔,谁的话也不听。儿女一劝,老人就声泪俱下,说孩子们没良心,辛苦把他们养大,花点钱买保健品还要受到指责。
  亲情陷阱。随着城市化发展,家庭关系逐渐弱化,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即便与子女住在一起,见面时也很难深入交流。老年人情感世界的真空,让保健品销售人员趁虚而入,他们推心置腹地陪老人说话,倾听老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有老人坦言,这些销售人员比儿女都孝顺,儿女做不到的他们却能做到。一名保健品推销员向同伴介绍经验时说,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的时候,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每天给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时间长了老人把我当成了亲孙子,家里断水断电,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马上打电话给我。老人病了,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我。上海有一位72岁的老母亲两年前疯狂迷上了买保健品,两年来家里成堆的各式保健品竟花了20多万元。尤其令儿女不解的是,妈妈不但花钱买保健品,竟然还把推销员认作了干儿子。提到干儿子的事,老太太也很是无奈,“女儿不在身边,我和八十岁的老头独自生活,生病的时候女儿也没办法来看我。她口中的‘药贩子’知道我病了,不仅打电话关心我还常常来看我。我觉得人家对我挺好挺真诚的,赚点钱也是应该的。”不得不服那些推销员的演技,明明是为了“业绩”装出来的真情,老人却信以为真,而且真心回报。   优惠陷阱。大多数老年人省吃俭用,花钱谨慎,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爱贪小便宜。再小的东西只要是免费,就一定会吸引众多的老人。经销商正是利用老年人这一弱点,通过免费参加体检、旅游,赠送礼品、试用品等为噱头,把老年人吸引过来,步步诱导老人购买其产品。老人购买产品后,保健品公司还会给老人发各种荣誉证书,如“健康之星”“客户董事会成员”“勋章获得者”等,满足老人的虚荣心,使他们在保健品的坑里越陷越深。某保健品公司以赠送礼品的方式吸引老人去听讲座。第一天去听课时给每个人都送了一包挂面和几颗鸡蛋,并且还收了100元押金,说是如果第二天还来就返还。第二天老人们又去了,对方果真给返还了100元,这下子大家就更信了,觉得人家不可能骗他们。有的公司还规定如果连续十天或一个月一直去听课,就奖励套碗、毛巾被,老人的积极性特别高。直到最后一次让交3000元,对方不返钱了,而是告诉她们说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价1万多元的保健品现在只售3000元,仅限一天。老人们都像捡了大便宜似的,高高兴兴地把药买了回来。
  这几招看起来很简单,却是招招戳中老年人的“穴位”,因而屡试不爽。“85岁老教授日服20种保健品,10年花费几十万元”“老人买保健器械三天花光退休金,子女拽都拽不住”等新闻,隔三岔五就会登上媒体版面,更有老人因被保健品骗光了钱财而选择轻生。痴迷保健品的危害真的不可小觑,广大老年人在遇到有人热心推销保健品时候一定要留个心眼,多想一想真诚热情背后的虚伪和贪婪,不要轻易落入骗子设计好的陷阱。
  理性选择,如何正确购买保健品?
  重点提示:首先要分清优劣选择正规合格的保健品,其次要遵从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第三要控制用量不可过度依赖保健品。
  说了这么多痴迷保健品的危害,不是要把保健品一棍子打死,而是提醒您不要上当受骗买到假的保健品,既损失了钱财又损害了健康。其实,正规的合格的保健品对人体的健康还是有益处的,这一点也不可否认。
  人上了年纪要适当保健,这是很正常的需求。老年人适量吃些保健品,也确实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资料显示,50岁后,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陷入骨质疏松的困境。因此,老人不妨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片。此外,对于有失眠、潮热、情绪不稳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可补充些植物雌激素,像大豆异黄酮就是不错的选择。老年人还应补充复合维生素,不但能改善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大有好处。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选择保健品呢?记住以下几点很重要。
  首先,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其次,理性对待保健品,千万不要预期太高。因为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3-6个月才能有效。补充保健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再用。第三,缺什么補什么。千万不要觉得一种保健品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看准自己的问题再出手。比如血糖高的就选择降血糖的,血脂高的就选择降血脂的。此外,吃保健品前,仔细研究说明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搞清楚这种保健品空腹吃好还是饭后吃好(比如钙片不要空腹吃),不能和哪些药物一起吃(比如保肝类保健食品与西药距离3~4小时后再服)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最后一点,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极力鼓动时,最好先以“身上没带钱”“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在与家人商量或找医生咨询之后再做决定。对那些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最好敬而远之。总之,要多听医生的指导,少听推销员的忽悠,这样就可以避免买到假的保健品。
  另外还要提醒老年人,即使是正规合格的保健品,也不能随便吃。因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需要的保健品是不一样的,吃什么吃多少也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下面是一位医生总结的不同年龄层的人吃什么保健品的建议,可供参考。
  50岁以上的可以选择预调节血压和血脂类的保健品例如螺旋藻、沙棘油胶囊、海狗油胶囊等。女性可以选择更年期类保健食品,如羊胎素、卵巢呵护素胶囊等。60是高危年龄段,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突发性疾病多发在这个年龄段,可以选择调节血压和血脂的,比如纳豆红曲、银杏提取物、沙棘油等。70岁以上应该选择延缓衰老类、补脑类和调节血压类的,如卯磷脂、健脑素、钙、羊胎素、蜂胶等保健食品。还有一点要提醒老年人,那就是千万不要过分依赖保健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还是靠平衡膳食、多多锻炼、生活规律、情绪乐观。在饮食营养保证各种需要的基础上,中老年人可以服用这样一些保健食品,以针对性地调节自身功能:一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二是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三是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包括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作用)。
  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都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营养素的吸收可能存在一定障碍。但即便真的要补,也应该依据身体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素。盲目补充营养素甚至过分依赖保健品,其结果很可能是该补的没补上,不需要补的又摄入过量,反而有害健康。比如维生素A摄入过多易引起骨质增生、皮肤干燥剥落、呕吐、颅内压升高等症状;叶酸(维生素B9)摄入过量可能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包括肺癌和前列腺癌;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容易造成砷摄入过量,超剂量长期服用何首乌可能增加肝损伤的发生风险等等。
  还有很多老年人以为保健品即使没效果,但也不会有危害,其实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多数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长期服药,如果选择的保健品不合适,甚至买到问题产品,保健品中的成分与药物成分相克,轻则使药效减小,重则对身体产生危害。
  65岁的张婆婆有一身慢性病,本来每天就要吃降血压、降血糖、强心药等四种药物,但她觉得药效不佳,从两年前开始吃保健品,买了“治疗”糖尿病、眼病和保护心脏的三种保健品。张婆婆原本是希望这些保健品能保她健康,可是后来发现自己眼皮和小腿发肿,精力越来越差,儿子送她到医院肾内科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张婆婆患上了慢性肾衰竭,已经发展到尿毒症,必须透析治疗。医生分析,张婆婆服用的三种保健品成分、来路均不明,里面很有可能含有一些损害肝、肾及消化道的药物。加上张婆婆本身就在用药,药物成分一叠加,肾脏承受不了而受到了较大的损伤。
  医生提醒,服用保健品一定要慎之又慎,就算是只是钙片、维生素等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保健品,如果服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有心脏病老人可能会用到洋地黄等强心药,如果他们同时服用含钙和维生素D的保健品,就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再比如有些老人本身有糖尿病,还吃一些含糖的保健品,就会使糖尿病更加严重。
  保健品虽然对身体健康有益,但不是治病的良药,更不是救命神丹。晚年生活,不仅只有保健品;晚年的幸福,也不能仅仅依赖保健品。愿广大老年朋友都有一双慧眼,看清保健品的真相,别让那些五花八门的伪劣保健品吞噬了你的积蓄,绑架了你的生活。
其他文献
5月26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京发布成立同仁堂养老产业基金,同时启动同仁堂北京健康养老项目,同仁堂养老子品牌“粹和”也在现场揭幕,这标志着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健康养老全國战略正式全面实施。  北京同仁堂养老产业基金由北京同仁堂集团携手中原高速、太阳纸业等投资者共同设立,规模约10亿元,首期已到位资金4.7亿元。该基金计划用5~7年时间打造北京同仁堂健康养老全国连锁运营项目,将重点
期刊
几乎所有人的印象里,格律诗是万分考究的魏晋风度、唐宋风景,是诗歌界的男神女神,近亵远疏,芳泽难亲。毋庸讳言,这是一颗不能轻易触碰的文学明珠。所以,创作格律诗与创作近现代的白话诗的通俗叫法区别颇大,前者谓作诗,后者谓写诗。两个汉字动词的意义并无差别,而区别不言而喻,前者显然谨慎得多。诗人在缺少准备作诗的某些必备条件而轻率触碰诗歌,常被视为对诗歌的大不敬。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想令不少诗人丧气,或者止步,
期刊
合肥光明老年护理院是一家集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综合护理院。养老院于2014年成立,坐落于合肥市环湖东路572号,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总床位500张,医疗床位96张。光明护理院主要以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为服务对象,向老人提供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是一家极具特色的医养结合式
期刊
俄罗斯为陈昊苏授勋  2006年是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应俄方邀请,中国派出友好代表团。 我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次活动。陈昊苏同志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又是中俄友好协会会长,这次是由他率团前往的。  10月23日下午3时,俄中友协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莫斯科社会大学礼堂举行。主席台上悬挂着以熊猫和熊为标志的俄罗斯中国友好年活动的图案。陈昊苏、伊万诺夫、季塔连科、库里科娃、朱可夫、
期刊
深秋,西北大漠。  蜿蜒的弱水河泛着粼粼波光,犹如一条细长的玉带,紧紧盘绕在广袤的戈壁上。河床两侧,一片片婀娜的胡杨树,被秋天的漠风染成耀眼的金黄色。  距离胡杨林不远的地方,神舟友谊大桥飞架南北,横跨在宽阔的河面上。  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自1958年10月组建以来,一代代大漠航天人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扎根戈壁、逐梦太空,先后打出一系列“争
期刊
近来网上热传一段“广场舞大妈抢场地与小伙大打出手”的视频,引发社会热议,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对此事进行了跟蹤报道。事情发生在洛阳市王城公园的篮球场,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与在此打篮球的小伙子因争夺活动场地产生矛盾,从口角升至肢体冲突,并导致年轻男子受轻微伤。事情惊动了120,闹到了派出所,公园出于安全考虑临时关闭了篮球场,协调双方商量场地分时共用,结果双方都不肯让步,仍在僵持。  又是一起广场舞惹来的祸端
期刊
1986年出生的孙建芳正值最好的年华,外表看起来还像个小姑娘,可实际上她已经算是一个老院长了。2010年大学一毕业就投身养老事业,一干就是7年多。2013年担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振亚老年公寓院长,至今也有4年了。入行7年,她把养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入住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养老这个充满了爱的事业。2015年,她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模范院长”称号,2
期刊
怎样正确理解养老建筑标准化设计  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  国家近期很重视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一方面,国家近些年制定了诸多养老标准化的政策,大多与养老服务相关,例如在2013年出台的《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2017)》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养老服务业标准化的相关政策,例如北京市2015年出台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
期刊
目前社会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空巢老年^数量持续增长。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突出,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即多重用药。口服药用药种类≥5种,即认为多重用药。多重用药和潜在不适当用药是临床中老年人用药较突出的问题,多重用药有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恶化,例如营养不良、骨折、跌倒等。不适当用药可能造成病人用药依从性差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初期时不易发现的药源性疾病。因此,安全合理用
期刊
著名歌唱家贾世骏  清晨我来到哨位上,  常常会产生许多联想。  看到远方滚动的沙尘,  想起了平原浩荡的长江。  看到天边飘舞的金霞,  想起了故乡起伏的麦浪。  啊!  我爱长江,我爱麦浪,  我把长江麦浪刻在心上。  夜晚我来到哨位上,  常常会产生许多联想。  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  想起亲人的笑声朗朗。  看到满天灿烂的群星,  想起了万家灯火辉煌。  啊!  我爱笑声,我爱灯火,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