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注意和同伴介入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共同注意(JA)和同伴介入(PMI)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优化ASD儿童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60名具有正常发育同胞的ASD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操作智商进行配对分组,分为共同注意组(n=30)和同伴介入组(n=30).对两组ASD儿童分别实施JA训练和PMI法干预,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4周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早期社会交流量表(ESCS)、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值.结果 干预结束时JA组在指示跟随、注视跟随、注视交替项目干预前后评分差值高于P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12、2.33,P<0.05),两组手指指示和主动展示项目干预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I组CARS量表干预前后的评分差值与J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4周后,JA组与PMI组干预前后指示跟随、注视跟随、注视交替项目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4周后PMI组SM量表的评分差值均高于J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2.29,P<0.05).结论 共同注意和同伴介入疗法均对ASD儿童的干预起到积极作用,共同注意训练对响应性共同注意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即时效果,但两种方法的维持效果相当;同伴介入训练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优于共同注意训练.
其他文献
胃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诊断率逐步提升,深入研究早期胃癌,对于认识胃癌的发生、发展,进而防治胃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黏液蛋白MUC2、MUC5AC、MUC6在早期胃癌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对于早期胃癌的分型及预后有着指导作用.本文还结合新版WHO介绍了早期胃癌的一些特殊类型.
目的 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第3年生存状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性.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患者5年生存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死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微血管密度(MVD)、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4(Tim-4)、程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