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37.2岁.均在伤后平均30个月(40 d~17 年)行顶椎楔形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椎生理弧度良好,随访无角度丢失;15例CT复查显示手术减压满意;手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1级以上18例;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顶椎楔形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入路简单、显露充分、脊髓前后方均可有效减压、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手术后伤椎稳定等特点。

其他文献
在创伤性休克的基础研究中,制作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制作"大鼠断股骨+剖腹+动脉放血"这一常用的动物模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术中大鼠意外死亡发生率高,大鼠时间存活率不稳定等.针对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如麻醉过深,肝素用量过多,测压管道护理困难,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放血量不合理等,笔者对一些具体步骤和方法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期刊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 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气管切开.对这些患者病情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动态测定部分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1例死亡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脓毒性休克于入院后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20岁,移居高原2年.因风钻爆炸致全身多发伤后1 h于2005年4月18日入院.入院时意识不清,血压为零,脉搏测不出,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下腹大量小肠外露,右腹股沟区及右大腿大片皮肤撕脱缺失、部分肌肉离断,伤口内混有大量黑色颗粒,右侧精索横断,右侧睾丸外露,右手自腕关节离断,仅少量皮肤相连。
期刊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 方法 本组坠落伤7例,交通伤2例,重物砸伤1例,ISS评分为5~22分.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3例.9例骨折达AO/OTA各分型中的2~3度,6例跟骨为关节内塌陷粉碎骨折.6例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钉、螺钉或克氏针同定,其中4例加外固定架固定,跟骨骨折行撬拨复位克氏针或空心钉同定;2例单纯行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2例两处骨折保守治疗.
2002-2003年用自行研制的前臂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尺骨骨不连2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损伤伴休克患者8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期刊
目的 建立一个关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简单、便于使用、变量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快速获得的预测准确率高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分析方法,选择8个预后因子,对579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预后指标为外伤后6个月GOS. 结果 GCS是最好的预测因子,血糖、头颅CT表现、年龄、瞳孔情况是强有力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情凶险,治疗复杂,病死率高[1].如何提高该病治愈生存率是当前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血液净化领域近20年来最新成就之一,是治疗学一项突破性进展[2]。
期刊
雷公藤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一种重要的有毒天然药物资源.最早有文献记载始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药物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类亦死,其性暴烈."
期刊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21岁,于2006年5月21日晚被破啤酒瓶刺伤左颈致大出血,同伴即用双手紧箍其全颈,送至当地医院.入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颈部伤口予以加压包扎,伤后4h转来我院.患者来院时意识不清,气管插管,呼吸机外控通气,心率100~120次/min,血压95/57mm Hg(1mm Hg=0.133kPa),脉搏血氧饱和度0.99,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