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待拐点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12个月之后,车市销量再现月度正增长。
  7月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达到176.6万辆,同比上涨4.9%,相对于2019年1-5月累计下滑11.9%的增速大幅改善,也是时隔12个月后首次单月销量同比出现正增长。同时,6月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达11.6%,更是创下本世纪以来6月环比增长最大的纪录。
  这是昙花一现还是拐点将至的信号?
  分析师普遍认为,6月乘用车零售数据同比正增长并不意味着零售拐点的到来,主要是经销商加大促销强力清除“国五”库存带来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2018年的低基数也是原因之一,不排除7月、8月零售有再次进入负增长的可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6月车市销量的异常反转,主要源于经销商迫切需要在7月1日前清理完‘国五’库存车辆,但大幅降价清库存无疑令经销商损失巨大,因此,6月车市销量的提升并不能代表车市真正回暖。”
  2016年以来,随着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5%的政策推出及随后两年购置税优惠逐年退坡2.5%,汽车行业经历了周期繁荣的顶部后步入下行通道。2018年国内汽车产销首次以-2.76%的负增长收尾,2019年1-5月,汽车销量继续延续2018年下半年的下滑态势,销量仅1026.6万辆,同比-13.0%,汽车类消费也成为16个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别中为数不多的负增长的品类。
  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汽车产业链是宏观经济中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链之一。从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端的源头驱动力来看,对内需来说,除了房地产、基建两大產业链谱系之外,就属汽车产业了。以总产值衡量,汽车产业2015年在整个经济中占比为3.4%,而其关联行业影响范围更大。若同时考虑直接与间接拉动,汽车行业的产值增长对其他行业形成的需求拉动大约为本行业的2.5倍左右。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消费需求下降、“国五”去库存等因素影响,2019年1-5月,中国汽车市场低迷,汽车类单位商品零售类值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2.0%,严重拖累国内社会商品零售消费水平。
  因此,汽车行业上半年政策频繁发布,“国五”切换“国六”、鼓励消费、牌照放开等政策纷纷出台。2019年1-6月,中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995.42万辆,下滑幅度为9.3%,较1-5月的降幅有所收窄。虽然6月车市销量的提升并不能代表车市真正回暖,但招商证券认为,伴随7月1日65%销量地区“国六”切换,汽车行业批发、零售、库存开始逐步进入恢复向上区间。结合基数效应、行业自身周期,预计汽车销量增速拐点最早于9月显现。

去库存与补库存


  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汽车销量增速与M1增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016年下半年至今,M1同比增速持续下降,汽车销量增速也随之放缓。2018年下半年开始,汽车月销量增速开始由正转负,车市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2018年和2019年还是第二轮乘用车购置税政策退出后的头两年,由于优惠政策的推出,导致2017年年末乘用车市场出现抢购行情,透支了部分未来的需求,叠加宏观经济形势波动以及中美贸易战过程反复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乘用车销量在2018年出现了首次的同比下滑,并延续至2019年上半年。
  2019年7月8日,乘联会发布的6月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6月狭义乘用车销售176.6万辆,同比增长4.9% ,环比增长11.6%,相对于2019年1-5月累计下滑11.9%的增速大幅改善,也是时隔12个月后的首次同比正增长,出现了“本世纪”环比增长最大值。1-6月乘用车销售995.42万辆,同比下滑9.3%。
  细分市场来看,6月轿车零售同比增长2.2%,SUV同比增长10.8%,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4.9%,主流合资品牌增长9.1%,自主品牌下滑8.3%。
  乘联会分析认为,6月零售增量以“国六”区域在月底前须“被迫”完成清理的“国五”车型为主,强力去库存带来了6月零售数据的正增长。
  2016年12月,环保部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拟于2020年7月1日起分步实施。按照法规要求,国内轻型汽车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执行6a阶段限值要求,2023年7月1日起执行6b阶段要求。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要提前实施“国六”。



  “国六”a作为过渡标准,仅要求在“国五”标准基础上降低一氧化碳限值30%;而“国六”b限值则全面大幅下降超过33%,并新增指标;测试方法从NEDC变为WLTC循环;新增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增加排放质保要求等。
  “国六”b将成为全球最严排放标准之一,目前,全国共有15个省市提前实施国六标准,合计销量在全国占比达70%(除北京2020年起),其余地区均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北5省市率先实施“国六”b销量占比达23% 。
  乘联会表示,由于“国五”库存消化的时间紧、任务重,加之2019年上半年以来终端消费持续疲软状态,这给经销商和厂家带来巨大的压力,自6月初开始的厂家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切换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车市零售转正。   展望7月,乘联会认为,7月是全年销售的淡季,由于天气炎热和厂家高温假等因素,首购用户购车低迷,换购用户热情也不高,因此历年的7月都是市场的谷底。
  上半年部分车型的“国六”车型刚刚申报定型,尚未生产到位,截至2019年6月20日,市场上仅有99家企业共2144个“国六”车型,约占市场上销售车辆型号的一半左右,“国六”车型产品的供给是逐步推进的,需要一个过程。7月开始的生产供给逐步走强,一定程度上推动厂家批发持续恢复,但是受到上半年盈利状况不佳的影响,各经销商在7月需要休养调整,加上7月传统淡季,经销商进货热情预期仍不会高。
  5-6月大幅促销扰乱了汽车市场正常的价格走势,终端价格修复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加上二季度超强的促销力度对下半年购车客户的消费透支效应。7月购置税新政策实施,购车具体是否优惠,消费者存在观望态势。总体来看,7月终端零售市场活力不强。
  东北证券也认为,在经历了6月零售增速超预期之后,7月的零售增速或将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包括:一是6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车抢装行情将透支7月的需求,且7月新能源补贴大幅减少,市场处于调整期和冷淡期,新能源乘用车或将出现负增长,对整个行业的作用从6月的正贡献转为7月的拖累。二是6月的“国五”大幅优惠清库存将透支后面一段时间的需求。三是部分车型尚未推出“国六”版本,且“国五”库存出清之后终端折扣收窄,给消费者带来观望情绪。四是2018年7月的销量环比6月有所回升,基数较高。
  乘联会表示,经历过上半年市场走势的艰难局面,厂家与经销商两方面都需要修正未来的年度目标,实现有效的目标激励。从8月开始的厂家进货量会增长,车市走势会明显改善。
  乘联会称,2019年上半年是以“去库存”为主特征,下半年的“补库存”趋势将进一步显现。
  2019年上半年,车市呈现极其艰难的局面,在消费信心不强、购买力不足的被动压力下,经销商库存压力相对较大。
  随着7月1日“国五”排放标准大幅提早实施,占全国销量60%以上的经销商面临巨大的清理库存压力,形成上半年的强力去库存特征。大部分经销商在6月底前基本清理完成“国五”库存,6月末的经销商的总体库存水平也大幅降低到历史低位。
  随着“国六”车型的定型和生产销售的逐步推进,7月开始的“国六”车型库存逐步补充,将形成厂家批发给经销商的销量远高于经销商零售的补库存周期。
  下半年的行业补库存周期会大幅改善汽车供应链的生存状态,对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有很好的逆周期促进作用。
  中银国际研报称,汽车是周期性消费品,存在明显的库存周期性。从汽车制造产成品存货来看,从2005年开始已经经历了三轮周期(2005.02-2008.11、2008.12-2011.12、2012.01-2015.07),时间在37-46个月左右。本轮汽车制造库存周期从2015年8月左右行业开始复苏,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2016年7月左右开始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2017年2月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2017年12月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如果按照库存周期推算,本轮周期已经走过约45个月,接近本轮周期的尾声,预计下半年产销有望逐步恢复增长,开启新一轮车市复苏周期。

新能源车称亮点


  6月车市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新能源乘用车,6月26日,经过3个月的过渡期之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生效。相对于2018年的政策,在新政策下,退坡幅度高达50%以上,并且取消地方补贴。
  以蔚来ES8为例,如果还是按2018年的补贴标准,购买一辆ES8,国家补贴为4.5万元、地方(北京为例)补贴为2.25万元,即综合补贴6.75万元。如果按照最新标准来算,综合补贴仅为1.44万元(1.8万元的国家补贴×80%的电池能量密度补贴系数),退坡可谓是非常严重了。
  而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虽然进入补贴过渡期,厂商新能源车批发仍实现13.4万台的良好销售水平,环比增长38.7%,同比增长98.7%。乘联会认为,这说明新能源乘用车在逐步摆脱对政策的依赖。2019年1-6月,全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7.7万台,同比增长65.9%。
  6月纯电动乘用车的A级车增量最强,占比达到纯电动乘用车的58%。6月纯电动表现很强,插混车同比下降8%,合资车企逐步成为插电混动车型的核心力量。
  乘联会认为,新能源车颠覆传统车趋势已经体现。2010年以前的微型车和经济型车市场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当时被称为小排量市场,其中的夏利、QQ等自主车型是销量的重点,国际车企的奔驰SMART等也是为了节能减排推出的特殊产物。
  乘联会表示,随着电动化的发展,微型轿车市场已经出现电动化颠覆传统燃油车的趋势。2016年电动车占微型车30%的份额,2019年的电动车占微型轿车市场的90%。目前的SMART品牌地位下降,铃木退出中国等都是小排量轿车降低油耗需求的价值降低。
  汽油车的小排量节能概念已经被电动车节能概念取代。而在A0级车中,虽然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已经占很小份额,但自主品牌在A0级SUV市场的表现很好,电动SUV的比亚迪、奇瑞、北汽等新车型的销量较好,成为经济型乘用车电动化突破的良好代表。
  虽然主流中级车的电动化占比很小。但电动车在出租市场已经逐步启动,网约车的电动化需求也要看政策的引导。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在微型和公共领域用途的市场需求较强,电动车逐步的渗透将颠覆以传统车为主的格局。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的同时,作为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并非放弃。
  2019年7月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更新了2021-2023年度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对2021年及以后新能源积分标准和車型技术要求进行了修订,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传统能源车油耗引导等措施,更新了小规模企业油耗核算优惠,并将醇醚燃料乘用车纳入双积分核算。   东北证券表示,假如中国未来人均GDP能够在较长一段时期(比如20年)内保持或超过相同时期日韩两国人均GDP增速,即维持4%左右的一个增长速度,且报废周期保持合理正常水平约10-20年附近,那么中国乘用车市场有望对标同时期的日韩两国。
  即,千人保有量达到250-350辆左右,整体保有量相对当前有2.0-2.7倍空间;乘用车销量增速有望保持在3.2%-4%附近,销量天花板可能在4920万辆左右,相对目前仍有翻倍空间。

静待业绩拐点


  招商证券表示,“国五”切换“国六”是汽车行业的拐点时刻,之后行业将迎来比较确定性的布局机会。五、六月的零售已经超预期转正,起到强制去库存的作用。随后六月中旬开始“国六”新车型补库存,批发端开始逐步恢复。伴随着2018年的低基数原因以及需求轉强,预计8月后,批发、零售、库存同步开始向上周期,行业的β属性开始浮现,左侧布局机会逐步出现。
  2011年是中国第一轮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后的第一年,对其复盘对当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而回顾2011年以来乘用车板块和汽车零部件板块的走势和业绩增速情况,可以看出在2012年至2015年业绩低点处的投资介入性价比相对较高,对于行业回暖的预期将先行带动估值回升,后期公司业绩的兑现将进一步带动板块回升。
  根据东北证券的复盘研究显示,2011-2013年期间,中国GDP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明显失速,当季GDP同比增速下滑至9.4%,相对于2011年第二季度10%的增速下滑了0.6个百分点。此后,中国GDP季度增速开始进入持续下行阶段,直至2012年三季度才逐渐企稳,当季GDP增速为7.5%。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当季GDP增速提升至8.1%,此后一直到2013年年末,GDP增速一直稳定在8%左右。
  对应到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上来看,零售销量的增速同样是在2011年10月开始出现明显下滑,从9月的12.37%骤降至1.09%,并在当年12月和次年的1月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的情况。到了2012年四季度,零售增速开始出现回升,到2013年下半年,月度零售的同比增速再次回升到20%左右。
  从年度数据看,2011-2013年,狭义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7.52%、10.08%和21.01%。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011年的需求是被2010年年末抢装严重透支的,所以2012年10%的增速其实是建立在2011年低基数的基础上,2012年的实际需求增速应该是低于10%的。
  在此期间,受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乘用车零售增速大幅下滑,而整车厂商的策略却未及时调整,造成了厂家和经销商库存的高企,随后的主动去库存行为又严重影响了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从乘用车板块的整体毛利率变化来看,也有相同的情况。从2012年三季度开始,行业整体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整车企业开始调整生产策略,通过降低产能利用率并且在终端加大折扣力度来消减库存,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对应到乘用车板块的单季度毛利率上,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毛利率出现下滑,到2012年三季度,也就是行业主动去库存的阶段,毛利率出现新低,为15.40%,相比于2012年一季度17.64%的单季度毛利率下降了2.24个百分点。2103年下半年,乘用车销量整体回升,乘用车板块的单季度毛利率也不断回升到较高水平。
  通过复盘2011-2013年汽车板块的股价表现,可以发现行业基本面的变化都将带来板块股价表现的拐点。2011年10月开始,乘用车零售增速快速下滑,造成板块的股价暴跌;到2012年初,春季躁动叠加行业复苏预期,使得板块反弹,到2012年3月板块开始横盘,直到二季度厂商库存高企,行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整车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板块股价出现再一次的大幅下跌;直到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开始企稳回升,乘用车终端需求再次复苏,零售增速提高,且此时行业完成去库存,终端优惠收窄,板块股价表现快速上涨且大幅跑赢大盘。
  回到当前,华创证券表示,基于“国五”“国六”切换促销以及本身需求抬升因素,6月上险达到202万辆,假设6月出口与5月一样(5.3万辆),则国内渠道库存下降39万辆,加上5月合计下降54万辆。按近24月“批发-出口-上险”累计差额来看,6月末行业库存为2018年5月以来最低;结合流通协会行业库存系数来看(5月为1.65),6月末232万辆为2015年1月以来最低。全行业2019年上半年去库存45万辆,轻装进入下半年。
  华创证券表示,后续两个月行业基本面的潜在利空因素主要是7月销量疲软(8月上旬公布)和8月上市公司中报业绩较差(8月中下旬集中发布)。
  而6月上险增速大幅度转正主要源于“国五”促销并透支后期需求,市场对此已有充分认知。只要数据与预期没有大幅度偏离,那么就不会成为驱动股价的核心因素,7月行业销量数据相对而言并不特别关键。
  由于二季度行业批发增速仅-14%,与2018年四季度、2019年一季度的-15%和-14%相仿,市场对于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报预期也较低,此外,随吉利汽车(7月8日预告中报业绩-40%左右)等公司逐步发布业绩预告,市场也将在未来1个月中逐渐消化汽车上市公司中报表现较弱的预期。
  华创证券认为,2019年三季度可能成为汽车行业利润增速拐点。
  从终端来看,行业上险过去4个季度(2018年三季度-2019年二季度)增速分别为-12%、-21%、-5%、8%,低点在2018年四季度,对后续几个月销量表现持乐观预期(宏观平稳、短期负面因素影响逐渐消除,需求回归中枢)。
  从批发端来看,行业过去4个季度增速分别为-8%、-15%、-14%、-14%,数据一直在底部主要在于渠道库存压力一直过高,而2019年5月、6月库存压力开始缓解,预计7月开始批发增速继续向上险增速靠近,2019年二季度可能为最后一个低点,三季度有望转正。
  从价格端来看,5、6月“国五”促销力度一次性放大之后,提前实施“国六”地区的价格体系有望迅速恢复,其他地区预计恢复较慢,但假如行业需求继续回暖,较低的库存压力能避免行业惨烈竞价,二季度可能为价格及盈利的低点,三季度有潜力成为行业批发和盈利的拐点季度。
其他文献
“全球正在对工业4.0、数字化转换、工业生产操作的协同效应这些问题进行持续讨论。讨论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囊括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消费者的网络这一愿景。”4月22日,德国机床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而维权机制的构建是工会维权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把维权机制构建工作做好、做实,这是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激发了
全球并购市场持续火爆,特别是欧洲市场一扫阴霾,其强劲走势令人刮目相看,而其背后深藏的原因更是发人深思
通过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该学生在此方面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
会计核算工作是各个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在企业日常运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力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文章对
当前形势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使用互联网进行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与互联网相关的支付途径也在
中国的企业培训经过10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进入稳定成长的阶段,培训的日常化也在众多企业中逐步实施起来。让员工成为一名游戏者怎么能够让员工爱上培训呢?我们先来看看很多
党员责任区工作,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划分党员责任区范围,明确党员责任区任务,是新时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制度的落
股市的舆论环境从来就没有安静过,股改中试犹如在本不平静的水面上投下重磅炸弹,激起惊涛骇浪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只有紧密结合具体实际,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