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局式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效果更好,手术前准备时间短、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讨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全局式护理模式更有益于患者,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局式护理模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及时抢救能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1]。而全局式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缩短术前准备的时间,给患者提供迅速的治疗,而且可以缩短心肌缺血的时间,有利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手术治疗效果[2]。因此这次研究就是针对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局式护理模式。对照组共有35名老年患者,其中老年男性19名,老年女性16名,年龄分别在60到82岁之间,平均(69.4±0.5)岁,其中前壁心梗21名,后壁心梗14名。观察组共有35名老年患者,其中老年男性17名,老年女性18名,年龄分别在62到81岁之间,平均(70.4±1.6)岁,其中前壁心梗19名,后壁心梗16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体重、性别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就诊于我院的这5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局式护理模式。全局式护理模式如下:高度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后迅速给予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心电图检查、加急进行心肌酶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联系主治医师立刻实施心肌缺血再灌注手术。做好术前准备,经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1ml进行碘过敏试验,然后嚼服300 mg氯吡格雷、500 mg阿司匹林,帮助患者取下饰物、更衣等。向患者交代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转运风险评估,并将患者送入导管室。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前准备时间长短、手术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手术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软件用作对统计学数据的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有受试对象参与分析的所有数据均采用该软件处理。关于平均值对比的研究数据选择(x±s)的格式表示,使用t检验验证差异性;关于例数、比例相关的研究数据选择[n(%)]的格式表示,使用2检验验证差异性。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临床效果分析
  根据记录患者手术前准备时间,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准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给予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滿意度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1,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3]。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及时的诊断、治疗将有益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后续治疗的效果以及疾病的预后[4]。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效果更为理想,且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全局式护理模式更有益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哈拉木吉,申晓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27):292+295.
  [2]于敏敏.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42+245.
  [3]张媛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作用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277+287.
  [4]张晶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08):190-191.
其他文献
摘要:帕金森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一类常见疾病,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主要的病发年龄段在60岁以上患者。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以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为主,言语障碍也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症状,具体为发声困难、发音过弱、发音含糊、音调变化减少等。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百分之40-70左右的帕金森病病患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问题,还有研究显示此症状可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仅展开对症治疗的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透患者106例,将其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而干预组采用品管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饮食管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小儿心肌炎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应用意义。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接收的106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探究组和参考组,各53例。在本研究中,参考组患儿的护理干预选择常规措施,而探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2.5%(49/53),明显优于参考组的73
期刊
摘要:现今中医传承型人才的培养在中医院校颇受关注。为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中医传承型人才,我们进行了此次問卷调查。方法:在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开展调查,调查2016级共190名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OBE教学模式的看法。结果:中医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不足,主要是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表示接受过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对OBE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结论: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例如OBE教学模式,能提高
期刊
摘要:HCC(肝细胞肝癌,英文总称: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全球第六大肿瘤,同时亦是发生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55.0%),故该病的发病率呈严峻态势发展,主要原因为我国有规模庞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这个数据高达1亿多,而每年新生儿发生垂直感染就有100万。该病具有以下特征:①起病隐秘性;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肝脏部分切除手术+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两组患者分别为38例。单一组采取单纯的开腹手术治疗,联合组采取肝脏部分切除手术+胆道镜联合治疗的方式,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瑞格列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开展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56例。按照病案中记录的患者体重指数随机分组,参照组为BMI指数低于25分的非肥胖患者,治疗组为BMI指数高于25分的肥胖患者,均使用瑞格列奈药物治疗,对比该药物在肥胖患者及非肥胖患者应用的治疗有效率及血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纤维化情况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卵巢早衰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进行检查后的二维超声图像的具体参数数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卵巢体积和子宫体积更小,其子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医康复疼痛科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中医康复疼痛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1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患者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健康宣教、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