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反转的再思考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反转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新闻的反转也让大众关注到新闻的两面性,同时,在面对新闻事件发生反转时,大众也在逐渐变得更加理性,职业新闻媒体人也需要进行反思,积极引导舆论的正确导向,坚守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
  关键词:新闻反转;成都女司机;类型分析
  近年来,新闻反转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主要集中于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并极易引发连锁效应,从而引发社会集体焦虑。
  新闻反转,并不等同于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反转更多的是对新闻本质的考验,对现阶段传播环境的反思,对民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一、新闻反转出现的背景
  “标签化”的话语表达方式造成新闻失实。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快”成为网络媒体的标志,使得每个人都是新闻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阐释者、监督者。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为了实现“快”,根据事物的显著特点,贴上“标签”,从而达到分门别类的目的。这样,“标签”的出现,提高了新闻编辑的速度,有利于彰显新闻的特性,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与此同时,“标签化”的新闻生产,不利于记者的深入采访,产生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并且,使得新闻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更严重的会导致新闻关键内容的缺失,丧失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的本质所在,缺一不可。
  先入为主的浮躁心理充斥着新闻行业。埃瑟·戴森说过,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力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网络媒体存在把关不严,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而传统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略逊一筹,对待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公信力方面上有着很大优势,同样存在着跟风炒作、弃真相于不顾,追随热点话题的问题。因此,作為新闻人要坚守新闻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切忌受到非理性情绪影响,回归新闻人本位,加强行业自律。
  “真相”在虚拟与现实中交叠。新闻反转的原始出发点在于新闻的”半虚半实“,新闻工作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掩盖事实真相,或流于表面,不深入调查研究,误导民众。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读者失去理性思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从而凸显出情感在新闻事件中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新闻反转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在一定意义上助推了受众的思辨能力,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而是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辨识能力的新一代用户。
  二、新闻反转的例证分析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笔者将此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解析新闻反转在这起新闻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这起新闻事件出现在公众眼前,是源于一位男司机当街暴力殴打女司机,从而引发了公众对“女性”这一公认的弱势群体的同情之心,深刻谴责男司机的暴力行径。在普通人的意识形态中,新闻事件中的”女性“等同于”被欺凌对象“的代名词。在类似的新闻反转事件中,标签化的初始判断是影响事件真相被模糊化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引发新闻反转的标签又多是社会敏感化的问题,例如”老人该不该被扶“、”医患关系“、”官本位“、”教育问题“等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却又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彻底解决的社会难题。当然,也不排除新闻行业内部,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利用敏感话题,制造社会矛盾,促使社会不安情绪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在引爆网络话题的热议之后,更多的新闻细节暴露在网络空间中。公开播放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内容,使得公众进一步了解事件的真相,但是网络的弊端也在发挥着消极作用,女司机的个人信息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更有甚者,将女司机个人的开房记录等公之于众,严重影响了女司机正常的生产生活。这是此案件的一次重要反转,网络风向极速逆转,由同情女司机到谴责女司机个人生活混乱,至此公众了解到”路怒“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公众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网络媒体发挥了自身的”澄清功能‘,加之,传统媒体利用其公信力,以及对这起事件真相的挖掘,合作还原了事件的真相。但是,女司机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遭到侵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并且,民法通则第101条指出“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网络影响在不断扩大,事件也是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网络上的声音出现分流现象,一方面一部分公众继续叱责女司机无故变道的不负责行为,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公众对人肉搜索、暴露个人隐私表示不满。出现这种分流现象,也正是我国公民意识在不断加强,民众的媒介素养日益提升。公民对媒体的态度,不再被动,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常态。不仅公民在时代的潮流中变化,媒体也在不断更新媒介形态、创建多元化的传播语境,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在完善细则,为创建更为美好的现代社会作出努力。
  三、新闻反转的类型分析
  针对新闻反转事件,有研究者将其类别分为政府介入澄清型、媒体主导生产型。以上两种类型,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案例逐一地进行详尽分析。
  政府介入澄清型的新闻反转,多集中于官民冲突类事件。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矛盾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避免矛盾的加深,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就某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主动进行澄清工作,保证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在2016年里,《农民自费24万修路却违法,做好事那么难?》这篇新闻中,村民查丁自掏24万元修路,没想到路修好后国土局却认定为违法,责令其拆除,从而引发民众热议,可是真相却是村民违法修建营利性足球场,为了保障足球场的正常运营,才自费违法修路。并且,在处理违法修建的足球场和道路问题上,不采用“一刀切”的处理方法,最后官方认定,修路违法,考虑到方便村民出行不用拆除,但违建足球场必须拆除。在这起事件的澄清过程中,政府的介入是最为关键所在,政府的及时发声,占领舆论的制高点,进行合理有序的舆论引导,从而达到自我澄清、缓和官民矛盾的作用。
  媒体主导生产型的新闻反转,是新闻反转事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它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当媒体主导生产的新闻发生反转具有积极意义时,表现出媒体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仍然具有较大优势。利弊总是相伴而生的,媒体主导生产的新闻反转,在多元化的传播语境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消极的方面。比如,新闻工作者为了达到“吸睛”的效果,故意利用强调其中的关键信息点,屏蔽一些重要信息,引爆受众关注,在合适的时机下,吐露全部的事实真相。
  四、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中,媒体要正确地引导舆论,首先需做到提高议程研判能力和加强把关力度,新闻从业人员要提升新闻专业素养和专业主义精神,承担起把关人和瞭望者的职责。此外,网民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发表观点要理性,给事实多一些耐心等待。总之,规避反转新闻的发生需要媒体、网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J].新闻与写作,2014(5).
  [2] 卢佳伟.从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看社会舆情[J].新闻世界,2015(11).
  [3] 赵国宁.浅论舆情反转的现象与成因[J].新闻世界,2015(7).
  [4] 李苏.从UGC模式的价值张力看舆论反转现象[J].新闻知识,2015(9).
  [5] 张相涛.基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J].传媒与版权,2015(7).
  作者简介:
  李天时(199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其他文献
敦煌,今天世界上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部,与西域之罗布泊接壤。敦煌之名,大约在月氏、匈奴游牧河西时就存在了,由张骞在公元前138年首次出使西域时得知,所以也就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因此,有学者认为,“敦煌”也许为月氏或匈奴语的音译,东汉应劭将此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命运从一开始就给敦煌注定了其“大而
期刊
我说“风走高原”,是说千古的风,千古如斯地掠过我们的渭北高原和陕北高原。而且,我相信,我们是越走越高了,从咸阳走到延安,再走到榆林。我说“风走高原”的“风”字,还有一层暗喻。我们用了七天时间,几乎跑遍了陕西境内的秦直道,七天六个县,差不多一天一个县,也算是“疯跑”了。这是我们参加陕西作家采风团第二届抒写西部文艺采风活动的秦直道采风。因为跑得太快,思绪也就有些零乱,于是只能以“拾零”以记之。    
期刊
清晨,晨曦穿透雾霭,轻抚着新西兰第一大城市沾着露水的脸,奥克兰超然恬淡的一天开始了。  行走在这座围绕着火山而建的城市,如同行走在一本画册之中。放眼是起伏延伸的丘陵地、蜿蜒变化的坡道、花园一样的居民住宅、蓝天白云下明净的高楼。    马路是不停的上山下坡,街景也因此渐渐变得有层次起来。没有摩天大楼,几乎所有的建筑不超过五层。奥克兰的市中心和其他城市有着显著区别的是,这里有着许多狭窄幽深的街道。据说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影的传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当下电影的网络传播过程还不够完善,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被随意解构,影视版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影的宣传体系也略显稚嫩,而且网络水军的涌现严重破坏了有序的电影市场,因而,电影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小觑。  关键词:电影;网络传播;问题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影的传播更加多元化。一方面,电影的宣传发行部门可利用微博等平臺制造电影
期刊
二十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技艺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随后,电影以其特有的魅力不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戏台,各方势力粉墨登场,在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大戏”。电影成为各方势力用来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工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影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数优秀的电影艺术家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所坚持的信
期刊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话,似乎最能体现《南京南京》与《辛德勒的名单》之间的差距。想必看过这两部影片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南京南京》不好看,太乱了;《辛德勒的名单》拍的太震撼了。同样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同样以二战时期的大屠杀为背景,那么二者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这两部影片中都有关于人性的塑造。但是人性该怎么来塑造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辛德勒的名单》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其中关于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人们文化的进步,数字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它传播更快,覆盖面更广,是当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媒介,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品牌充斥着我们的日常,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我们都更倾向选择熟知的品牌。本文主要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建设个人品牌。  关键词:新媒体;个人品牌;品牌建设  越来越多的行业都会通过新媒体媒介来推广,电影明星会通过直播来拉近与粉丝
期刊
摘 要:VR全景视频与传统电影相比呈现许多新特性。本文总结出VR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视听上的差异,进而体现观众视知觉的把握对于VR电影叙述完整故事的重要性,并根据视知觉与心理学原理总结出在VR电影中引导观众视线的方法与措施,使其能够更广泛的运用到VR电影的制作工艺之中。  关键词:VR;电影;视知觉  一、VR电影的特性  VR技术即虚拟现实,又称灵境技术,指用计算机技术产生“虚拟”的世界,让体验者
期刊
摘 要: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艾玛·斯通、瑞恩·高斯林和J·K·西蒙斯等主演的喜剧歌舞片《爱乐之城》荣获了第74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奖项,赢得了观众喜爱。电影中的色彩、光影和音乐具有高度的审美性,值得细细品味。本文通过低碳美学知识对电影《爱乐之城》的色彩、音乐和光影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爱乐之城》;低碳美;色彩;音乐;光影  电影《爱乐之城》在第74届金球奖颁奖晚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简捷、通俗、时尚为特征的西方“快餐文化”在我国电影行业中的影响愈加明显,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我国电影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尝试探析西方“快餐文化”对我国电影发展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西方;快餐文化;中国电影;电影工作者  “快餐”一词最早始于20世纪中叶美国的麦当劳快餐店,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麦当勞、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店席卷中国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