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放歌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a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
  延安,中国革命的心脏。
  有多少仁人志士向往革命圣地延安。
  有多少抗日军民寄希望于延安。
  “我要去延安”,这是时代的呐喊。
  “我一定要去延安”,这是我心灵的涌动。
  我同样向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朝思暮想,梦绕魂牵。
  2016年金秋时节,作为东北方言研究者、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我有幸被邀请参加在延安大学举办的“第七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大兴安岭东麓素有“塞外苏杭”之称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扎兰屯市出发,一架银白色的中国民航客机穿越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飞过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黄河,来到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伟大诗人白居易有词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而这里我要说,“岁月沧桑今胜昔,中国革命换新天,谁不想延安?”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万里长征,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人类几乎不能克服的艰难困苦,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杨家岭,便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总部的初始驻地。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揮中国工农红军和亿万抗日军民以“小米加步枪”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延安杨家岭,便成为中国革命的心脏和指挥中心。
  如今的延安小城,同样是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同样是汽车如流水,霓虹灯闪烁,俨然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完全没有了昔日印象中黄土裸露、窑洞破旧寒酸的旧模样。
  金秋九月,本应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而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小城,却是淫雨霏霏,连日不开。
  杨家岭——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的初始驻地,同样笼罩在濛濛细雨之中。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王稼祥等人的办公室兼卧室旧址旧居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杨家岭半山坡。今日对外展出的窑洞外貌虽已装饰一新,但仍然难掩当年破旧不堪、简陋寒酸的旧貌;条条崎岖的黄土小路虽然已被现代化水泥台阶替代,但仍然难掩当年黄土裸露、泥泞不堪的容颜。孔孔窑洞风格几乎一致,依山为屋,凿洞为室,狭窄陈旧,不过数米,桌椅残破,床榻简陋;油灯一盏,电话一部。被国民党蒋介石称为“朱毛赤匪”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办公兼卧室的窑洞,也不过多了几张破旧的躺椅而已。如今漫山遍野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芳草树木,从各窑洞陈列展出的旧照片中不难看出,当年也是荒山秃岭,黄土裸露,沟壑纵横,崎岖不平。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部、统战部等中央领导机构的办公窑洞,几乎与中央领导人的办公旧址毫无二致,只不过多了几孔窑洞、几张破旧的桌椅而已。中共中央大礼堂曾召开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当年召开大会时悬挂的会标以及破旧的长凳、墙上张贴的标语口号都保持着当年的旧模样。
  就在这斗屋陋室里,就在如豆的油灯下,毛泽东挥动如椽的巨笔,写下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论持久战》等鸿篇巨著,指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徜徉在杨家岭的土路上和窑洞间,不禁浮想联翩、感慨颇深。就在这黄土坡上的窑洞里,就在这简直不可想象的斗屋陋室间,就在这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中共中央是以怎样的博大胸怀、凛然气势,指挥着亿万抗日军民同穷凶极恶、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浴血抗战,怎样同数倍于我、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直至夺取全国胜利、“进京赶考”……
  在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声中,在涌动的人流间,我的脚步蹒跚;绵绵细雨中,我的思绪在升腾,在翻滚……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驻地由杨家岭移驻枣园。枣园革命旧址风格与杨家岭革命旧址大体一致,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窑洞较之杨家岭的窑洞面积大了些,庭院宽敞了些。令人不解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旧址”既无一部电台陈列,也没有一部电话陈列。真不知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发出的封封重要电报、全国各地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发往延安的情报党中央是如何接收的。
  延安革命纪念馆建筑规模巍峨宏大,毛泽东主席巨型塑像耸立在纪念馆前空地。远望之、近观之,敬佩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延安革命纪念馆即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以图片、实物、图表、雕塑等多种形式,展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从秋收起义到红军的建立、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壮大和成长过程。漫步其间,目不暇接,思绪翻滚,步履蹒跚。这里展出的不仅仅是延安革命史,更是中华民族革命史。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它是中国革命的史诗。世界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言谈举止、外貌长相、性格特点,都是通过《毛泽东》《开国大典》等电影、电视剧中获知的、看到的、领悟的,如今在几座革命旧址中都一一得到了验证。
  宝塔山、延河水,早已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与延安城近在咫尺,无论日观夜赏,均可一目了然。而夜观宝塔山,朦胧夜色中,金黄色的灯光笼罩的宝塔山熠熠生辉,格外耀眼。宝塔山下发生的故事,任凭人们述说、遐想、凭吊……延河水在山脚下日夜流淌,向人们述说着昔日激情燃烧的不朽岁月。宝塔始建于唐朝大历年间,跨越几千年,到了近代延安成为革命圣地才真正有了名气。凝望着巍峨的宝塔,耳畔中响起陈毅元帅的诗歌,由远而近,逶迤飘来:“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犹如竖战旗,敌军胆气丧。犹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革命诗人贺敬之更有诗赞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作为延安标志性建筑的宝塔,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像一座闪烁的灯塔,吸引着无数进步青年,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延安寻求民族解放的真理。“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无数诗人为之作诗放歌,无数画家为之挥毫作画,无数歌唱家为之引颈歌唱。
  距延安城百里外的延川县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落户当知青的地方。一孔孔破旧的窑洞,一盘石碾,一口水井,一泓淤坝……留下了习近平及其他北京知青昔日战天斗地、度过知青生活的痕迹。我也曾经是一名知青,我也曾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然而,万千知青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成为芸芸众生,而成大器者、成为领袖人物者能有几人?望着那似曾相识的景物,回想近五十年前的知青生涯,我不禁思绪万千。
  延安为什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到底有什么魅力?是八十年前土窑洞里的灯光?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巍峨的宝塔山?是滚滚的黄河水?还是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那一孔窑洞?我一时无言以对。假如没有当年延安张开那宽阔的臂膀接纳疲惫不堪但信念坚定的中央红军,假如党中央没有将指挥中心设在延安,假如当年陕北没有付出巨大的代价支援中国革命……没有“假如”,有的只是历史的必然。无需找到正确的答案,魅力永远属于延安。寻此轨迹,我终于读懂了延安的华彩乐章,读懂了它优秀的品格魅力。
  我崇敬延安。
  我景仰延安。
  责任编辑 王冬海
其他文献
在松嫩平原上  那些青草,被群鸟的羽翼掀翻  我们相遇的路口,被一汪水浸透出天蓝云白  大面积的芦苇正临摹诗情画意  我看得见的炊烟,在滩涂上,是一片被蒸发的雾气  像襁褓,一点点松散了幼儿的身体  一个茁壮的我,一个步入中年的我,长出奇迹  仿佛,我生命最柔暖的地带,是松嫩平原给我的  用大把的庄稼,用大把的云朵,用一捆目光耕犁的泥土  把大机器开进去。它轰鸣的声音如同被剪落的鸟语  我习惯了用
期刊
哐!哐!  昏暗微弱的房间,门被人两脚踢开了,门口站着两个模糊的人影,洛措列缓缓抬起头借着微弱的光线看着进来的人影。  他们旁边半截的空塑料豆油桶里塞满了烟头,整个房间里烟雾缭绕。  几天了,洛措列、佳达、依日古、乌发除了抽烟,只能干待着,他们也不知道抽了多少盒了,烟气腾腾的破房里,老鼠以为着火了,全都吓跑了。  而在这几天之前——  洛措列、佳达、依日古、乌发坐上部队式的绿色大卡车,大卡车便于走
期刊
初冬的一个黄昏,我游走在芦苇坡和一截丢弃的荒河边。芦苇的叶子已经金黄,白里透灰的芦穗在微风中荡漾。这条荒河大约有十里长,河里全是蒲草和芦苇。流水只是些许的流动,有的简直就是死水。一会儿我在河南边的荒滩上游走,一会儿我在河北边的荒滩上游走。荷花已经枯萎,有的耷拉着头,偶有莲蓬还挺立在枝头,有的荷叶散盘成一只圆碗的样子,碗里盛着水。我想象着荷花盛开时壮阔的樣子,红艳艳的一条河,好像整条河燃烧的样子,远
期刊
自腊月十八到腊月二十七不满十天,尝到甜头的山贼刘福带领第三路土匪再次到垛庄劫掠。  这天的集市散罢,天已擦黑,喧闹了一天的垛庄终于安静下来,鸡不叫狗不吠。袅袅炊烟笼罩着静谧安详的村庄。她即将进入甜美温馨的梦乡。  就在这时,不知谁家的大门“吱吜”一声响,接着传来一阵狗叫,街上就传出人跑动的声音。紧接着又是“砰!砰!砰!”一阵爆响,响声在寂静的夜空里格外清脆。人们起初还以为是有人在年前放爆仗呢。紧跟
期刊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谈及对当代几位围棋大师的评价,坚信当代大师只有吴清源是棋圣,因为他有恐怖的创新能力。  大家可能相对熟悉的是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天才少年击败围棋爱好者也是一代枭雄的段祺瑞,但这在棋圣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吴清源少年时看父亲赌棋忍不住插嘴,父亲脾气好听他的,结果胜率大幅提高,后来直接让小朋友上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横扫北平高手,结果被段总理听说,邀去对弈。段祺瑞人品很好,
期刊
鄂伦春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其中一部分集中生活在大兴安岭区域,这个仅有几千人口的民族,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中顽强地生存着,炼铸了勇武与坚毅色彩的文化品格。“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初次爱恋上的文化或事物,正像个人生活史上的‘初恋’——是震撼人心的,对一个民族将有‘永恒的魅力’,将顽固地保留在心灵的深处和意识的底层。”①“莫日根”是鄂伦春语“猎人”的意思,是鄂伦春族神话故事中的主体人物,鄂伦春族神话故事中
期刊
1  老婆:  叉路口突然转弯  我的腰闪了一下  迎面走来的一个人,怕是我的老乡  他背过身去  故乡的一座村庄也背过了身  我没想到陌生的横岗,软软的灯光  会浅浅对我抚慰  抚慰我失落的心  抚慰我空扁的胃  抚慰我疲惫的脚  下班的路真长啊!  再走100米  就到了租房  2  老公:  横岗的风泛起了涟漪  推搡着我  听到了远方的云朵  我的衣裳确实有点旧了  街上竟有男人看我  春
期刊
组织部安排一批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作扶贫第一书记,我第一个举手,申请去走马镇槽溪村。  走马古镇在著名的川鄂茶盐古道上,走马就是一个在路上的地名,走马走马,槽溪村驷步河幺店子是走马古道上著名的驿站,我总觉得那条古道那方驿站有什么在等着我。  槽溪是古道上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村支书派了一个叫向长路的来镇政府接我。我特别告诉村支书,有很多书很多行李,还有给群众购买的玉米种子,一定派个年轻的。村支书说放心,
期刊
按下浮光掠影的想象,遠处劈波斩浪  钢铁城堡正从海市蜃楼的底色中驶出  巨轮划开洋流的脚步,组成未来的音阶  驱策海洋强国梦成为时代的号角  月色彻夜漫过船槽,紧跟海风的脚步  在昏暗的海面拨开地平线的曙光  每一桢画面都赋形于深蓝海底,在白帆的衬托下  摆开巨大的尾鳍,纵身一跃探求海底几万里  天涯海角一线桥  “喂,妈,回家的路不好走  我今年过年不回去了。”  “……嗯,在外面照顾好自己。”
期刊
恐怕穷尽你的想象,也想不到  当年一个闭塞、贫穷、逼仄的村子  如今这样繁荣、开阔而饱满  深秋,在一个叫长沙的村子里行走  那些整洁的道路,摇晃的花圃、瓜果  和闪亮的房屋,以及地里的烟叶  拐枣树上鸟儿都在为这个季节鼓掌、歌唱  那些在路旁招手的小草、野花  也长得很有教养。小鸡、小鸭在  场院里踱步,计算着产蛋数量  怀孕的母猪,享受着主人专供的小灶  还有小棕溪富足的欢笑声  一路狂奔,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