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是生物科学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实验教学目标与项目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引入合作性、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等方面为突破口,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同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基因工程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简介:王忠华(1972-),男,浙江开化人,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斯越秀(1979-),女,浙江诸暨人,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和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c201008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36-0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核心技术。[1-3]通过“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知晓从自然界的生物中克隆所需目的基因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熟悉从最基础的核酸、质粒的提取,到基因分离方法的确定、基因的克隆、鉴定、表达以及最终能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基因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比较系统的认识。[4,5]通过一系列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因工程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一、目前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具有综合设计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并且与农业、医药、环境、能源和食品等行业紧密结合,发展空间广阔。但目前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
  1.贴近行业的实验项目缺乏系统的创新性设计
  基因工程实验尽管开设时间较长,但实验项目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与行业结合不够,不能适应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创新性项目成点状分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因此有必要增加一些研究性、行业相关性的项目,并根据学生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可供选择的实验项目,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依据实验教学计划,安排每次实验的内容。实验前,教师先把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完整地讲一遍,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时只需“依样画葫芦”,机械模仿、重复操作,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都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激情。不能从主动探索中获得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体会,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抑制了个性发展,甚至泯灭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精神。[6,7]
  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基因工程面向行业的特点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确立了综合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基因工程实验的能力培养层次及培养途径
  能力层次 具体能力描述 拟培养途径
  学科研究能力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培育转基因新产品;开拓新产品、新工艺;利用基因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放创新性项目训练
  工程应用能力 核酸与蛋白质提取工艺参数优化能力;基因工程产品产量与品质参数优化能力 工程性项目训练
  综合技能 核酸分离纯化能力;PCR操作技能;质粒连接、转化与筛选技能;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检测技能 综合性项目训练
  围绕不同能力的培养目标,本文从项目设计、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对基因工程实验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同时对改革的初步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讨论,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项目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不同层次的能力目标,根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因工程》三级训练体系鱼骨图(见图1),设置了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技能训练以原有的项目为基础进行优化;而工程能力训练和开放创新训练项目则为本课题的改革重点。项目主要来自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拟设置的项目详见表2。
  表2 部分实验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备注
  综合技能
  训练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其产物的凝胶电泳 原有
  DNA酶切产物的纯化、重组质粒的连接 原有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及筛选 原有
  质粒DNA的分离和鉴定 原有
  PCR扩增技术及其扩增产物的检测 原有
  工程能力
  训练 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新增
  碱性磷酸单酯酶基因的定位、克隆与表达 新增
  富锌功能水稻品种特性改良 新增
  明胶植物源替代物关键参数优化 新增
  开放创新能力
  训练 葡萄不同品种的ISSR分析 新增
  转抗螟虫基因蔺草新种质的培育 新增
  浙贝母分子身份的鉴定 新增
  富锌水稻分子指纹图谱分析 新增
  根据不同行业现状,教师先拟定了一些具有行业生产应用前景的目标蛋白或产物(如外膜蛋白、碱性磷酸单酯酶和白介素等)布置给学生,并将实验方法和重要参数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交,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进行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形成总结性材料。以生物制药行业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简称Omp)为例,其免疫保护力远远高于灭活全菌疫苗,有望作为高效疫苗的重要成分,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大量生产应用于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由此可将“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作为设计应用性实验。涉及的重要参数有DNA分离纯化参数、PCR扩增体系和程序参数、不同载体构建参数和不同表达产物检测技术参数等。通过这个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用学到的基因操作技术(核酸提取技术、引物设计技术、载体构建技术、基因检测技术、表达产物检测等)去解决具体的行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   开放创新训练项目围绕教师科研、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进行,如特色经济和药用植物(蔺草、葡萄、浙贝母等)及海洋生物(中华鳖等)的分子身份与种质资源鉴定、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医药与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等。主要是采用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解决当前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科学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先进的、应用性强的专业综合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综合技能训练项目,采取虚拟实验与实战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必须在实验前进行预习,然后反复进行虚拟实验(购置相关软件),最后进行实战操作,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班级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相应的点评,使学生了解出现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过程与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工程能力训练和开放创新训练项目,采用“自主设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法。即要求3~5位学生组成课题小组,确定小组感兴趣的课题,或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提出申请和实验预约,经教师审批后,利用开放实验时间完成实验,最后递交实验报告,并书写实验总结或论文。鼓励学生从行业调查入手,自行选题、自行查阅文献、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备齐所需试剂并进行实验。允许学生分多次来实验室完成同一个实验项目,允许学生对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如核酸提取可采用酸法,也可采用碱法、SDS法、CTAB法等。同一种方法还可在不同提取条件下进行,如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等。自主设计实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改革
  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实验课程考核新模式。
  在对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进行考核时,采用全程性评价,实验预习环节的评价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准备和过程环节及实验操作考试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实验笔试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对于工程能力和开放创新训练项目的评价,主要是从查阅资料和设计环节、实验参与环节、实验结果和总结环节等方面来考核,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口头表达能力、专业操作技能、文字组织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对于有创新部分的学生要给予加分与奖励。这种全方位的成绩评定方法既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又能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五、改革实施初步成效与物化成果
  本改革以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2009级、2010级学生为课程改革实施对象,直接受益学生数为200人/年。由于本改革能紧密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用且能紧跟专业前沿,因此,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近两年来,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课程组教师相关科研项目的有50多人次;完成相关校级创业创新基金项目或校科研基金项目近10项;获浙江省科技厅“新苗计划”资助项目2项;获浙江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项目1项;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与课程相关学术论文8篇。
  通过对毕业生综合表现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在所进行的毕业实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基因工程操作能力、实验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考研学生在复试中,较强的基因工程实验技能受到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教师的肯定。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课程组全体成员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教学改革与推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着眼于现实建设、着眼于未来发展,不断更新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项目始终保持可持续的高水平的发展。项目的后阶段任务与计划如下:
  首先,继续完善教材建设。通过学生的试用,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对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程进行修订,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并根据教材适用对象进行推广,增加辐射面。
  其次,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建立相对稳定的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库及操作规范。
  再次,完善开放式的管理制度与全程式参与的考核办法。
  最后,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学习,增加辐射面,提升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邢万金,扈延茂.本科基因工程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J].生物学通报,2007,42(2):48-50.
  [2]陈鲁勇,孟和,许文平,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21-122.
  [3]杨海灵.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70-71.
  [4]高凤山,许崇波,刘庆平,等.基因工程开放实验中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13-216.
  [5]王文锋,范雪晖,穆灵敏,等.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6(1):99-100.
  [6]蒋曹德,廖志华,杨应斌,等.分子生物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200-202.
  [7]曾瑾,吴晓玲.以科研促进基因工程的教学[J].生物学杂志,
  2009,26(3):93-94.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环境工程仿真与自控”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影响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激发学生主动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善环境设施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提高研究性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影响因素;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何莲(1973-),女,江苏姜堰人,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扬州 22512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分析当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各高职院校要分专业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并就如何构建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等数学;教学评价;高职  作者简介:段峰(1977-),男,湖北英山人,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安徽 铜陵 24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数学课程体系研究
期刊
摘要:“运筹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各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必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的数学思维方式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从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手段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物流工程;运筹学;库存控制  作者简介:谢逢洁(1974-),女,重庆人,西安邮电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期刊
摘要:分析高职高专“数据库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引入PBL教学法,通过实施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据库技术;PBL教学法  作者简介:郭金勇(1962-),男,广西桂平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蓝永(1963-),男,广西博白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期刊
摘要:针对外训工作及教学过程的特点,分析了外训教学中参与对象的关系构成,运用层次法讨论了各层关系与课前准备、课堂实践、教学保障及检查考评四个环节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四个环节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结合弹药修理工程师培训部分内容,阐述了改善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键词:层次法;教学组织;外训教学;军事翻译  作者简介:姚恺(1978-),男,陕西兴平人,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讲师;吴雪艳(1978-),女
期刊
摘要:分析了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指出了由于该模式存在的教师垄断选题、内容以知识和专业为导向、研究路径固化等弊端所导致的教师因循固有模式、学生自主性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性地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开展了探索性课题研究。阶段性进展表明,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开展探索性课题是可行的。结合实践探讨了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和作用,并就创新探索性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质量评价、延长毕业设计
期刊
摘要:实习是教学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组织开展成效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实习环节通常由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三部分组成,如何有效开展实习工作是当前独立学院甚至包括普通本科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探讨了利用Moodle构建专业实习平台,并有效利用平台功能实现实习过程性管理和评价,总结分析了网络化实习平台构建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实习;Moodle
期刊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电气信息类专业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把应用型学科竞赛渗透到本科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了由4个阶段(院级、校级、省区、国家级竞赛)、4个层次(基础、专业、综合型、创新型竞赛)、4种能力(基本、专业、综合、创新能力)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通过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湖北师范学院从实验教学模式和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杰(1980-),女,湖北云梦人,湖北师范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詹习生(1979-),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师范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黄石
期刊
摘要:“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必修课和特色课,是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基础课程。在新形势下,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教法陈旧、考评简单、教学效果甚微等问题,尝试探索“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此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和谐共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教学改革;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左媛媛(1988-),女,山东日照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