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自由灵魂中的独特女性主义思想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始终笔耕不辍地为当代女性发声。她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内涵丰富,观点犀利,激励并引领着当代女性追求真正的自由,处处展现了其蕴含包容与和谐的两性相处方式的独特女性主义思想。
  作为20世纪英国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2007年,莱辛凭借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一举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成为年龄最大的诺奖获得者。她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紧迫问题,包罗万象,启发着读者的思考,每部作品都是她独特思想的结晶。其中,莱辛对于两性关系的思索可圈可点,有其独到见解,作品中也无处不蕴含着其自由灵魂下的独特女性主义思想。
  多丽丝·莱辛自由灵魂中的独特女性主义思想
  多丽丝·莱辛并非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形态化。”[1]她对女权主义更是采取批判态度,认为其太过偏激,应该要辩证地看待两性关系,两者应该是既对立又统一地存在的。莱辛在《金色笔记》序言中写道:“人们相互之间都可以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引起思考,相互促成各自的行动。”[2] 莱辛的女性思想是一种与已经演变为偏执教条的女权主义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是不再以男性为敌对目标,承认双方的缺陷与优势,重新审视两性二元对立矛盾的先进思想。她倡导的“自由”也并非狭隘的脱离男性,独立存在,自我封闭,而是在两性对立统一的进程中实现“自由”。
  解读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野草在唱歌》和《金色笔记》分别是莱辛在1950年和1962年创作的小说。从其处女座《野草在唱歌》到其巅峰之作《金色笔记》,我们不难看出莱辛的思想在不断地进化成熟。莱辛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洞察整个社会现象,不断探索女性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倡导男女两性和谐相处,逐步形成了彼此成就的独特女性主义思想。莱辛批判二元对立,反对将男性放在女性对立面,狭隘地看待两性关系。她认识到男女两性的真正价值关系,双方可以通过沟通、互补,最终达到乾坤相生的理想状态,实现女性的真正“自由”。
  《野草在唱歌》这部小说将背景设定为南非殖民地——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即男权统治的社会。作品深刻揭示了女性卑微的生存状态。小说中无论是白人殖民者还是黑人内部都是受父权制思维方式支配,因此,无论是白人女性(即便优于黑人男性)还是黑人女性,在男性眼中都只是附属品。在这样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女性无法获得独立,享受自由,只有依附男性。
  作品中,两性二元对立是造成女主人公玛丽失去自我、失去生命的罪魁祸首。由于玛丽的意识中没有正确的价值体系评估自己,所以只能利用社会的主体价值——父权制思维去衡量自身价值。这样便不可避免地使自己陷入男权社会这一主流社会体系,对男性的依赖最终导致了其悲剧的命运。她本想做一名独立的职业女性,但却迫于男权社会的道德压力,只能选择婚姻,这便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玛丽的存在对于丈夫迪克来说只是满足他作为男性的虚荣,证明他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在玛丽对丈夫彻底失望后,她想逃离这段无望的婚姻,但却因为无法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只能再次回归婚姻。而就在此时落魄的玛丽受到了黑人奴仆摩西的照顾,她再次对男性产生了依赖。正当两人渐生暧昧之时被另一白人撞破后,玛丽的绝情使摩西走上了复仇之路,最终玛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部小说展现了精神力量与社会价值的激烈冲突。莱辛利用两性失衡造成的可怕悲剧,深刻揭示了当代女性拥有独立、自由人格的重要性,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关键,也是莱辛终生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
  《金色笔记》将扭曲的社会作为背景,以人物坎坷的命运为主线,深入剖析了当代女性生存的状态和渴望自由的诉求,体现了她独到的女性主义思想。小说中,莱辛将黑、红、黄、蓝笔记“自由”穿插于整个故事之中,金色笔记作为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安娜作为自由女性的作家经历、政治生活、情感婚姻及精神生活。故事中安娜处处遭遇打击与挫折,作者借由安娜的身份表达了女性在社会中处处受制的现实,同时也在暗示追求表面“自由”是狭隘的,对改变女性自身处境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安娜也在苦苦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深刻反省,认识到女权主义所标榜的“自由”只会为自己画地为牢;反之,只有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以微笑面对生活,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在不断探索,寻求自由的道路上,只有“和谐”才是“王道”。
  首先,身心和谐才能达到自身和谐。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完满自己的人生,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精神层次的高度化。正如文中所说“我们终身奋斗,以便使人们比我们稍稍聪明一点,从而可以领会伟人们一向明白的真理。”[3] 正如人类不断探索未知,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一样,安娜也在经历了令其迷失的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后,才得到了象征“真理”的金色笔记,使其迈向了精神的更高层次。她认识到身体和精神的和谐是自我和谐的最佳状态。当经历了社会的不公、残酷后,她知道要寻求自身和谐,一定要充分全面地认识世界,努力提升自己;同时,以包容的心态接受社会的阴暗面,强大自己的内心,锻炼自身的忍耐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带來的坎坷与苦痛。最终所有经历的磨难都将变成光环回到我们身上,加持我们,让我们无坚不摧。安娜认识到只有自己达到身心的内在和谐,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只有与他人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整个社会才会达到和谐的美好状态。
  其次,两性和谐才能达到社会和谐。《金色笔记》中安娜与索尔之间的关系代表了典型的两性关系,莱辛以此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深入思考女性命运,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安娜与索尔都是经历了生活给与的种种不堪与考验后,仍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索尔的神经质表象下,安娜看到了他真实的内心。正因如此,索尔被安娜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安娜也在索尔坦诚的态度影响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莱辛以此描述了自由女性面对父权制社会从对立走向和谐的过程。我们“需要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男女关系,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在莱辛的作品中被抛弃了。”[4]
  《金色笔记》是莱辛探索女性追求自由解放的最完整的作品。她思想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她愿意面对现实,愿意面对这个以男性价值为主导的世界,以便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温柔这个两性社会。在莱辛的眼中自由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构成社会,同时也通过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完美着这个社会。女性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世界“妥协”,这种“妥协”实际上是一种“彼此成就”,用以退为进的姿态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权益,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这正是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的过人之处。
  多丽丝·莱辛不愧是这一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用自身的经历,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洞悉整个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她能够将女性追求自由的诉求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认识到了“自由”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要融入到两性和谐共存中。只有两性平衡发展,女性才会实现真正的“独立自由”。她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女性只有保持经济、思想、空间的独立,才能构建两性平等、乾坤相生的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天津天狮学院
  本文系2020年天津天狮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重点培育项目“从女性视角研究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自由性”(项目编号:K2000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多丽丝·莱辛生平及著作详解[EB/OL]. http://culture.ifeng.com/renwu/special/lessing/content-4/detail_2013_11/18/31326926_0.shtml.
  [2] [3]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M].  陈才宇,刘新民,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4] 钟慧.  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2:24.
其他文献
沈祖棻(1909—1977年)字子苾,是我国的重要词人之一。沈祖棻的个体生命充满着时局的烙印,她的生存状态与时代兴衰紧密相连,是历史时局在个体生命上的映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流民遍地,这其中以知识分子居多。据统计,高级知识分子中的百分之九十,一般知识分子中的半数以上,都从敌占区迁徙到了抗战大后方和解放区。民族的苦难,个人的流离,在沈祖棻的笔下都有记录,她将个人的流亡与国家的战争背景紧紧结合在一起,
期刊
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大宋风华,尽彰于楼台。宋人生活,衣食起居、行住坐卧,莫不关此。宋代建筑之美,正如宋代绘画艺术之超然,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数,令人扼腕。幸运的是,众多宋元之界画名家,在其画作中以宋代建筑为书写对象,共同绘就了一幅宋代建筑的形象历史长卷。《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的有趣好看,正在于以两宋界画名家名作为媒,“图说”宋代建筑外观流变的历史演进。  1
期刊
城市书房是温州这座城市的精神驿站、文明路标、城市窗口,涵育了温州人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温州人的文明素养,展示了温州人的文明形象。在城市书房的建设和运维中,温州各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实现多方共建、合作共赢,推动城市书房持久良性发展。  序曲:法人治理,搭建社会共治新平台,为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厚植土壤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在实践层面得到应用和推广
期刊
书籍是人类不离不弃的朋友,不同的好书带给我们不同的滋养。  畅销书不仅是主人公的传奇,更是作者的珍珠,出版人穿针引线隆重推出的华服、台前幕后忙碌后的盛宴。读者则成了贪吃的食客,读了内容还不解馋,甚至想那作者也是一个宝贝,如能一睹风采才能平复被激发的无限热情。  畅销书多数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其不朽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是其畅销的内在因素。畅销书于个人、于社会是有着非凡意义的:《老照片》
期刊
《身边的二十四节气》  刘从康 著 定价:48元  武汉出版社 2020年5月  当你翻开日历,看到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会联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前“公历”年代,这一天是什么节气吗?这样的节气里,你的爷爷、祖爷爷又会做些什么呢?节气与植物、与身边的物候景观有什么联系呢?《身边的二十四节气》就是通过博物学视角看到的二十四节气和每个节气里花草树木的故事。  节气是古已有之的,植物亦是古人吟咏过的,我们翻看
期刊
2019年年底朋友带着孩子到家里,聊天中从书架上抽出了两个不同时期版本的《傅雷家书》,引起了再读的兴趣。最近找到了2016年译林版的《傅雷家书》,编者傅敏用目前可寻尚存的并不完整的四位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弥拉(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十余年(1954—1966)的往来信件文字,尽力还原了艺术与教养传承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深情与庸常。  特殊年代书写的、已成为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的《傅雷家书
期刊
“学校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如何去建设学校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学习的殿堂,一直是教育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一所学校有书香之气,就显得宁静、雅致而祥和;师生有了读书之好,就具备了基本素养,就少了一些浮躁,这正是育人为本所追求的境界。提高大学书香育人的环境质量,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渠道。我国高校普遍认识到大学校园书香育人的重要性,也加强了校
期刊
木心在内地出版的一些著作,可见他常常在思考着一些似乎“无意義”的东西,那就是诗意与哲理。  早期他就写有像《哈姆雷特泛论》《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等装订成20册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各种文体著作(手稿),但都在“文革”时候被销毁了。虽然听说后来他居住欧美后,为了补偿过往文学作品的丢失,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天要写下万字左右文章;他也曾与朋友巫鸿谈到他要编写
期刊
与汉铙歌《临高台》及后世的同题鼓吹曲辞相较,魏晋南北朝诗人关于《临高台》的拟作作品较为明显的带着一种文学自觉精神,谢朓、沈约、王融等人所作的《临高台》都体现出一种诗歌语言形式艺术化、诗歌主题情志化的倾向,反映出魏晋时期诗歌文人化的趋势。因此,将对曹丕、谢朓、沈约、王融的同题作品《临高台》进行对比,通过语言风范、主题思想、审美情趣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几首《临高台》同题作品的异同,从而理解其体现的诗歌文人
期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针对学习过程进行研究的理论内容,与传统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重视内在心理作用。人们在学习知识时,外部灌输是重要的知识来源,而想要更好地掌握外部知识,需要通过内在建构过程将其转化为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表现出足够的主动性,结合自身经验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让知识切实为己所用,而不是空有理论却没有具体着手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