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十个“不”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老年,遇事要注意“不”,“不”的对应面是“要”。“不”正是要快乐、要健康、要幸福。从而得到高质量的生活。
  (1)不要随心所欲。人步入老年后机体逐渐老化,有别于青壮年,生活上要放慢节奏,如进食、行走、起居、解便、体位改变、运动、休闲等,急不得,不能随心所欲,由着性子来,要突出一个“慢”字。养成慢节奏的习惯,不仅能减少疾病,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还能提高生命的质量、保持身心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2)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人的一生难免被名誉、地位、金钱、权力所纠缠,千万不要为功名、利益所惑。退休了一切就成过去,要淡泊名利,这样才能心地坦然、怡情悦意、洁身自好,就可赢得一个轻松愉快的好心情,有益健康。
  (3)不忽视“清规戒律”。老人的生活起居必须有规律,但决不能成为规律的俘虏,被机械的规律所禁锢。老人应该随遇而安,有困即眠、有饿即餐、有趣即玩,这才是遵循“健身有法而无定法”的大规律。
  (4)不离童心、童趣。一个人童心未泯,就会充满朝气、充满快乐,就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它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味良药。要培养童心、追忆童趣、多交童友、多看童话、多读童书、多些童颜,保留一份孩子般的天真和好奇。人老不要紧,去掉暮气、胸怀童心,不妨学做一个真正的老顽童,放出自己的夕霞光芒。
  (5)不与社会脱节。老人面对孤独感、“空心”感,切忌闭门不出,不要整天呆在家中,自我封闭,要走出家门,主动出击,参与社会活动,与亲朋好友多联络、多聚会。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活动中,就能“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融洽于周围善良的人群中,愉快地度过晚年。
  (6)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人老了,不要把期望订得过高,要这要那,应将人生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顺其自然,懂得善待自己。对儿孙也不能用那些老观念、旧传统来看待和苛求,要顺应时代,为晚辈做表率。一个善待自己、又能善待他人的人,最终会得到更多人的善待和欢迎,人老而生辉。
  (7)不必在意“谈论死亡”。老人一生经历了沧桑岁月,晚年时却最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不畏衰老、战胜恐惧、直面死亡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8)不怕与“药品相伴”。人老了多病,家里必然有许多药品,不足为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人与疾病和平共处,必须终身与药相伴;还必须常备感冒、镇痛、消毒等药品。当然必须遵医使用,不可滥用。
  (9)不要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养宠物确实有益健康,但是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研究表明,养宠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更长寿。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命更短。
  (10)不轻信“马路广告”。有许多骗子设下陷阱和圈套诈骗老人,什么“健康讲座”、“免费治疗”、“参加听讲座有礼相送”,都是迎合老年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而耍的花招。要做到不为诱惑所动,使自己身体不受害、经济不受损失,“马路广告”就会失去市场。
  以上“十不”,老人们以此修心养性,必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编辑 汤知慧)
其他文献
从理论上讲,不论男女老幼都有得糖尿病的可能。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上海及十四省市40万人的调查结果表明,40岁以上的男性、50岁以上的女性,及干部、脑力劳动者、离退休人员及
期刊
期刊
期刊
妊娠,是女性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妊娠期血糖异常,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糖尿病妊娠,是指在妊娠前就已知有糖尿病;二是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后首次发现糖尿病;三是妊娠期糖耐
期刊
期刊
太极拳,顾名思义是效法太极学说,由先辈拳家创编而成的拳法。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也是万物生成变化的哲理。《太极图说》指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