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其与该基因5′CpG岛甲基化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的正常黏膜中IGFBP-r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并通过T-A克隆、测序加以验证.不表达IGFBP-rP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株Lo
【机 构】
:
310058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310058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310058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310058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其与该基因5′CpG岛甲基化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的正常黏膜中IGFBP-r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并通过T-A克隆、测序加以验证.不表达IGFBP-rP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620经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后,分别用RT-PCR和MSP检测IGFBP-rP1表达改变和甲基化状况.结果 mRNA水平上,IGFBP-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的正常黏膜(P<0.01).在4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28例(60.9%)可检测到IGFBP-rP1基因5′CpG岛发生甲基化,而在配对的正常黏膜中,37例(80.4%)可检测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rP1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5-aza-dC处理后,两株细胞均出现IGFBP-rP1基因的再表达,MSP法检测证实基因发生了去甲基化.结论 IGFBP-rP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5′CpG岛甲基化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DNA甲基化是结直肠癌中IGFBP-rP1表达调控的一种机制.IGFBP-rP1低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1999-2004年期间,本人以国家教委公派的访问学者及博士生身份在日本高知大学医学部(前称高知医科大学,创建于1976年,设医学院和护理学院,于2004年并入高知大学并改称为高知大学医学部,两者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城市,其中高知大学医学部坐落于日本南部四国的高知县南国市)第一病理教研室留学5年.2000年,在本人攻读博士期间有幸被选为文部省(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备案的医学部做教学助理.做教学助理是日
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涉及肿瘤细胞本身,而且还与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有密切关系.虽然肿瘤间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已得到公认,但研究的重点始终聚焦在肿瘤细胞本身,对肿瘤微环境尚少实质性关注。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KAI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两基因与该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关于普通腺癌伴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分化的发生机制存在许多不同的假说.目前多数认为NE细胞和上皮细胞均来源于内胚层多潜能干细胞[1]。
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最主要的手段,并且在肿瘤(尤其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在病理诊断及其技术,乃至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加强广大病理工作者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切实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并提高我国病理实验室、相关技术和诊断规范化的水平,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会和病理学分会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协办的
当前病理学工作者们正不断将现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应用于病理学领域,以探寻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建立诊断方法和技术,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实用工具.解剖学、组织学以及免疫学等并行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病理学的发展.在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基因为研究对象,以规模化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命科学新学科——基因组学也必将丰富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手段,为病理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基因组学对病理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而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其发病率已上升至第2~3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原发肿瘤,其发生和恶性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肿瘤内新血管生成是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胶质瘤血管生成最主要的调节因子[1]。
慢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但其他原因(如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慢性肝炎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