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亦琦专栏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亦琦
  《营销时代》作者
  商业模式中的价格优化
  在商业模式的优化中,价格的优化往往是关键因素。
  从近几年的明星创新商业模式,如滴滴打车、摩拜单车,我们不难看出价格策略给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带来了继续发展的生命力。当然,从某种程度,我们还是不得不感谢微信支付,是它第一次将便捷、小额支付在中国变为现实。
  摩拜单车利用了小额支付的便利,从牙缝中挤出了一个解决百姓出行最后一里路的方案;而滴滴打车则是将原来不透明的价格体系变得透明起来,今天出租车司机可以预知哪位顾客的路程远,哪位顾客的路程近,从而可以疯抢大的单子,而避开短途客。应该说这种提升多数还是单方面,司机是清楚了自己的选择,而乘客只有部分长途客得到了便利,而短途需求仍然无法满足。当然,相比过去还是有了巨大的进步。
  能否通过价格优化来进一步提升打车的服务体验,从而优化其商业模式?答案应该还是有的,只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形成。打车APP的创始企业Uber曾经以实时数据分析来调整打车的价格,因为Uber的主体是非挂牌出租车身份(有时也被归为“黑车”,现在正名为“网约车”),Uber具有实时调价能力与方案,这在主体为挂牌出租车的打车APP,如滴滴打车,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出租车牌照是地方政府颁发的,它的价格一般也是受到相应管制的,不可随便乱动。Uber通过实时价格调整,能够使得远程短途的客人、人多人少的打车位置都有相对满意的服务,当然,也有服务是得到了,但支付的成本不菲。价格优化的确可以促成商业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之前去香港出差时,一直非常感慨香港的地铁规划,尤其是站内的换乘设计,你在换乘站走出地铁车厢,往往对面刚好就是你要换乘的那趟地铁,一切都设计得如此人性化,其实让你在地铁换乘站少走路本身就是于你于地铁运营方都有利的事,既节省了你的时间,也减少了人为站内拥堵。你想评价一下国内那些“不高兴”与“没头脑”设计的地铁设施吗?我不予置评。香港地铁的定价也是很实际的,坐得远就付得多,并未采用国内部分城市的单一价格制,其实地铁是进站划卡,离站划卡,要做到按里程长度差别收费并不难。
  但拥有几乎完美地铁设施的香港,却有着价格非常无厘头的巴士系统。香港巴士也采取按照里程长度的差别化收费,但唯独与地铁不一样的在于:巴士只有上车划一次卡,下車是不划卡的。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假如这辆车有15站,你只要乘坐它前面的3站,车开到你面前,你是不会坐上去的,因为你上车划卡时会被收取坐15站的车费。所以香港人都知道,要去找另外一辆这3站已经是最后几站的巴士,这样你被收取的车费才是最少的。这或许也是香港巴士数量巨多的原因之一,它得有数条重复覆盖同一段线路的巴士线,以确保各个站点上车的乘客都有机会坐到接近终点的巴士,不至于被收取过多的车费。这个显然令人很“不高兴”的“没头脑”设计将导致在中途下车的人极少,一辆巴士从开出站起,它的前段路程的空载率会很高,因为即使人家可以坐这一段,也会因为被收算你到终点的冤枉车费而不上车。其实要解决并不难,只要在下车的中门(或包括前门)加一个下车划卡的装置,一切便迎刃而解:乘客就不必为是否坐的是接近终点段而纠结,反正上下是按实际使用结算的。好的设计与坏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念之差,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那么在挂牌出租车领域,打车APP能否通过价格优化来达成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如提升短途客的用户体验:能打到车,也不必要支付过多的冤枉钱。假如你以一个烧钱的模式,这并不难,打车APP公司只要补贴短途客就是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短途客的打车难就解决了;但以一个要赢利的商业模式,这就有点难度了:首先,你还没有向出租车司机收取费用的权力或能力,现在的APP司机端是免费的,司机每一单的收益也必须按单进入出租公司的财务系统。你收不到,自然就没有资金来补贴短途客。所以在可预见的时间之内,要进一步优化价格体系来满足全部乘客的需求还是有难度的。当然,或许对不挂政府颁牌的网约车可以做些价格调整;另外,打车APP也有别的产生收益方式,要是以这些收入来填短途客这个洞,也许会有部分改善,但由于短途客可能是多数,这样做的代价也就会很高,而且是否能全部承担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在商业模式的优化中,价格的优化(可高可低)往往是关键因素,只要用心去思考,总能设计出优化的价格策略,提升用户体验,促成商业模式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编辑:
  周春燕(微信号:zhouchunyan57)
其他文献
“价值”,大象无形。谁看得见?  德鲁克曾经这样描述过一个对他产生终身影响的故事:神看得见。  公元前440年,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迪亚斯,受命为雅典城帕特农神庙创作一组神像,它们被置于神庙的屋顶,创作完成后广受好评。然而,雅典城的司库却拒绝按照雕塑家提供的账单付款,理由是:“这些神像立在神庙屋顶上,而神庙盖在雅典最高的山上。大家只能看到神像的前面,可你是按四周都雕刻收费的。也就是说,神像的背面
期刊
今天无人货架市场的玩家,也只有将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精细化运营,才有机会笑到最后。  日前,无人货架公司果小美迎来了一场风波:先是有媒体爆料了一份以果小美口吻声明的“重要通知”,称其公司将解散。果小美旋即发布声明,称“重要通知”非官方所为,严重扭曲事实。强调公司业务目前发展一切正常,正进行战略转型,将向云端电商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关于无人货架市场“凉了”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纵观互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追赶型经济特征使得我们在崛起的过程中,无处不充满了急功近利的痕迹。在言必称打掉西方品牌的溢价光环之后,竞争力终于碰到了天花板。我们是否还缺了一门课—以品牌为载体构建故事,并由此赋予消费者共同“信仰”的能力?这是来自一位90后女投资总监的“西行漫记”。  杨可逸  在从事消费品投资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合作伙伴希望协作收购西方品牌的业务需求,这使得我们不断在内心探索几个问题:中国企业的品
期刊
在无人货架尸横遍野的当下,我们思考新零售的未来方向或许能够更加清晰。那么,新零售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有哪些呢?  从某种程度上讲,无人货架打了新零售的头阵,初步为我们描绘了新零售的情形。但,无人货架只是将渠道下沉至每一个场景当中,并无法对零售模式进行改变和创新的做法仅仅只能将自身发展带入到相对较为狭窄的发展轨道。一旦资本供应无法跟上,这种以渠道下沉、网点铺设的重资本性的运营模式便会遭遇挑战。  去年
期刊
拥有娱乐精神的品牌,会在营销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品牌价值观和年轻人的消费观产生结合,让消费者变成自己的“死忠粉”。  自乐事上市以来,就一直靠着广告与创意不断刷屏,抢占年轻人的市场,制造出无数“网红”单品。从颇具特色的“猴年自拍装”到趣味性十足的“原谅抹茶味”,以及最近刷爆小红书的两款高颜值新产品。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组合,可以称得上是快消行业中的标杆。  乐事的营销策略有多厉害?从网
期刊
从IT时代到DT时代再到RT时代,从“新媒体+”到“新零售+”再到“区块链+”,作者围绕顾客价值演变一气呵成,我们正在见证德鲁克所说的“未来已来”。这是个技术驱动的时代,但更深层的改变是思想,这才是价值型互联网时代最根本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技一直在迭代提速,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巨大压力—转型和加速的双重压力,好像连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不少初步获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品牌,或多或少都是受益于营销
期刊
窦林毅  企业产品营销高级研究员,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  品牌要换新,但也不可任性  当你的品牌或服务在市场受挫时,记住不是大众市场不行了,而是你的大众市场不行了。  品牌换新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任性,不能想什么时候换新就什么时候换新,想怎么换新就怎么换新。  品牌定位不能换  品牌换新,主要换的是形象,是表现形式,比如今天孙大圣,明天至尊宝,后天死猴子,但定位不能换,最后都要去西天
期刊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仅将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营销品;第二阶段是将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的产品竞争、企业战略框架中,以求更持久地获得最大利益;第三阶段,社会公众从更多、更高层次上对企业提出履行社会责任并加强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之处,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外,还能够自觉自愿地承担员工、环境、周围社区等方面的职责
期刊
其实,店铺的赢利,就是从客户的抱怨开始的。  经营化妆品生意的“90后”王丽,把连锁门店开在安徽一个人流量大、交通比较方便的三线城市里。她以为这下生意一定会好,但经营一段时间后,门店经营业绩走势却一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面对如此的打击,王丽没有因此气馁,不管男友的挖苦讽刺,也不顾竞争对手的鄙夷和嗤笑,相反,她就像投掷在地板上的篮球一样,被迅速地反弹起来,似乎越挫越勇。  俗话说,机会总是青睐
期刊
马方  泰山管理学院院长  商业与人性  商业一方面利用了人性中劣性的一面,一方面需要利用人性中优秀的一面去经营企业,用理性控制欲望的泛滥,用理性去剖析商业的本质。  企业是由人来经营的,产品要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销路,而经营企业、经营客户更要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性为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围绕人性来展开的,那么,商业与人性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商业的发展源自人性中的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