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新晋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闽北新晋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方式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晋本科 数字电子技术 问卷调查 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HAN Yangyang
  (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is the electronics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es the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method,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thesis counts result, analyzes and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olutions to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一些优秀的专科学校或地方的师范院校,通过资源的整合、师资和硬件的投入等努力,跨入了本科院校的行列。这些新晋的本科院校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从其发展现状来看,无论在本科办学的经验、理念、实践及质量等方面都较一般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对闽北新晋本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所呈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一些发展设想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是关系到新晋本科院校的存储和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①
  1 现状调查
  电子类专业一般对理论和实践均要求较高,只有全面、牢固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及创新。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公共基础课之后,专业课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工科的电子、通信、电气等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它为例进行调查及分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1 调查对象
  问卷1的调查对象为闽北新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的大二学生,问卷按班级发放并回收的共283份。问卷2的调查对象为闽北新晋本科院校内讲授过或正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13人(其中理论课教师11人,实验员2人)。
  1.2 问卷设计
  问卷1、2均由基本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问卷1的基本信息主要涉及性别、专业、任课教师等;问题部分由8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组成。选择题目主要包括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学习的态度、能力、兴趣、方法、努力程度和成绩排名等;开放性问题内容:你认为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问卷2的基本信息主要涉及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问题部分由8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组成,选择题目主要包括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的学时、培养目标、理论课与实验课设置比例、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分布等。开放性问题内容:你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2 调查结果
  在回收问卷时随机对被调查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询问,了解问卷的设计是否合理,还有哪些遗漏的问题,针对这门课程及其它专业基础课的想法等,以期对调查进行完善。回收的问卷结合随机问话内容,在计算机上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
  2.1 学生方面的统计结果
  结果表明:三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对课程很有兴趣和一般兴趣的比例,电子专业是67.4%,通信专业是76.2%,电气专业是64.7%,加权平均结果为:70.3%;努力程度不够,学习非常努力和一般的比例,电子专业是65.2%,通信专业是73.5%,电气专业是69.6%,加权平均结果为:69.4%;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问题,有33.8%(其中电子专业35.4%,通信专业32.1%,电气专业33.9%)的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只是上课听老师的讲解没有自学意识。开放性问题以及与学生的谈话也反映出不少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有些枯燥,讲授内容过多而练习和复习时间较少;书上理论已落后于时代;还有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相互的对应性不好,比如:实验项目所用的元器件有些是理论课未涉及到的。实验课和理论课非同一教师所上时,时间安排上会有一定偏差,有时会出现理论课还未讲到某部分内容,而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实验课已经先于其完成的情况。   2.2 教师方面的统计结果
  结果表明:13名专业基础课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6.9%;35岁以下的年青教师比例较高占84.6%,其中有61.5%的教师教龄不超过五年。教学方法以讲授方式为主的占69.2%,学生成绩在60-70分之间的占50.5%(其中电子专业51.5%,通信专业47.6%,电气专业54.1%),90分以上的占8.5%(其中电子专业8.7%,通信专业10.3%,电气专业4.6%),60分以下的点23.3%(其中电子专业27.2%,通信专业19.5%,电气专业22.9%);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不高,认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占63.6%,开放性问题以及对教师访谈出一些问题,其中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全书590页,共十一章,而总学时只有68,其中理论课学时51,实验课学时17。二是前后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有时前导课程里面和后续的课程相关的内容,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讲授或没有重点讲授,这样就导致后续课程学习的困难。比如:数子电子技术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里的场效应管一章,大纲要求不是重点讲授内容,但是在数子电子技术这门课的门电路一章,需要很熟悉MOS管(绝缘栅型)的特性和参数才能分析清楚CMOS门电路的工作特点和一些指标参数。
  3 分析与对策
  回收的问卷结合随机访谈内容,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类比、演绎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对策或解决办法。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下:
  3.1 学习兴趣和态度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专业基础课缺乏兴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没有其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理论上的内容相对较多,教学上以讲授法为主的话可能会让学生有枯燥的感觉。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要让学生清楚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为了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难度应有较清醒的认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②态度决定一切,端正了学习态度才会努力刻苦学习,学习的过程亦是兴趣培养的过程,所以说学习态度是关键。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习态度和成绩有很大的正相关性,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指数更高的专业,成绩也优于其他专业。
  二是教师方面,可以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1)仿真软件(Multisim或Proteus)的引入,介绍某种型号的器件时,可以借助Multisim软件里面丰富的元器件库和虚拟仪器,分析器件逻辑功能以及输入、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平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会更加生动形象不再枯燥无味;(2)采取多种导入方法,新章节可用问题导入法,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他们很感兴趣的问题,将相关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3)课堂增加互动环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进度,以便合理安排下节课的内容,同时学生也能就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向老师询问。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果;(4)可以让学生组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小组成员先在一起讨论,得出一个共同答案后再与老师讨论。③
  当然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亦有其原因,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所以采用填鸭式讲授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不在少数,这样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练习、复习、互动、演示等。还有被调查教师中以年青教师居多,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龄都不超过五年,教学经验的缺乏也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态度的端正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的努力,还需要学院对专业基础课的支持和投入。教研组应及时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不合理的设置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年青教师应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课堂教学技巧的培训,多组织他们去观摩、学习经验丰富的教授及骨干教师的授课。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2 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问题
  学习能力和方法等因素和学生成绩有很大关系,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普遍较差。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程度不够,有一定的惰性,学习依赖老师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只有方法得当,努力刻苦,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学生自身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了长远目标,据此制定短期目标,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学习的计划,对自己的时间科学管理和合理安排,还应有一些必要的记忆策略,逻辑推理能力也应进行一定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适应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方式。
  二是教师未能正确激励和管理学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任课教师普遍将工作目标定位于讲授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对动机和成就的激励,没有针对学习方法的辅导,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倦怠之心。④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告诉学生怎么去学习效率更高,侧重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以成绩来评定一切。
  3.3 沟通和协调的问题
  包括前后课程的相互协调;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相互协调;这就需要教研组、任课教师之间沟通协调,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培养不是教师个人努力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的某门课程成绩的问题,而是大学四年的综合目标的(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85页)实现。教师的任务不应只局限在某门课程的教学,而应是对学生培养计划的整体把握;还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传授与接受的对应系统,在两者之间建构一个顺畅的知识、信息传输交流的通道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除了日常交流,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构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学与学的沟通渠道,学生之间也可通过沟通平台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⑤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闽北新晋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的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兴趣和态度问题;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问题以及沟通和协调的问题,对每个问题逐一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或对策。此现状调查及分析的结果对闽北新晋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 夏耘.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工科专业基础课[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1):81-84.
  ② 王国新,宋婀娜,张桂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2):49-50.
  ③ 陈燕熙.《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趣味方法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4.1:86-87.
  ④ 何莹,赵永乐.新晋升的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浅析[J].考试周刊,2013.13:151-152.
  ⑤ 唐志伟,杨银静.专业基础课如何与学生保持互动[J].学园,2013.1:39-40.
其他文献
摘 要 究旨在探讨中学生公正世界信念、自我和谐以及自尊的现状及关系。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自尊量表对4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公正世界信念、自我和谐以及自尊得分均较高;公正世界信念、自我和谐、自尊相关显著(P<0.01);回归分析发现,自尊对自我和谐感总分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到47.0%,公正世界信念在自尊与自我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  关键词 正世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分析学生学业困难的因素及现状出发,从招生工作的视角揭示学业困难学生与招生录取过程各环节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转专业制度的完善,为本科学生学业困难提供建议和对策,解决部分学业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招生工作视角 学业困难学生 帮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Ways to Help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
在我国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油画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元素,由此促进了我国高校美术油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高.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美术教学
本文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潮流,指出了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学习革新之处,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互联网金融需要以金融历史中有效的经验原则为指导。针对
萧红大量优秀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她以这种自传性的怀旧笔调,以其对生活的特殊的敏感和理解,描绘了东北浑厚的自然风景,记述了东北民间古朴的地方民俗,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
奎氏兄弟作为实验影像艺术家,对于定格动画的探索和发展深深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电影美学趋势.本文通过对奎氏兄弟作品研读,总结与概括其艺术特点,探索其定格动画艺术在高校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