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的表现特征与发展指向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cheung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文化”以全新的主体、内容、传播方式获得公众青睐,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探究“微文化”的表现特征,准确把握其价值影响,有助于把控“微文化”未来发展方向,让“微文化”成为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促进民主政治落地生根以及为企业与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微文化” 表现特征 发展指向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微文化”的表现特征


  “微文化”的产生,使文化主体更倾向于平民阶层,任何公众都可以生产“微文化”,并进行传播。在“微时代”,社会公众借助电脑、手机创造“微文化”。相比传统文化,“微文化”门槛较低,成为社会公众青睐的文化创作形式,“自媒体”“公众号”如雨后春笋一般,占据了“微时代”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流。同时,“微时代”中,文化创作和传播不以主体身份划分,社会公众和社会精英可以在同一个平台发表观点。此外,随着时代发展,公众对社会精英、意见领袖的认可度降低,普通百姓的观点反而更容易被认可,也为“微时代”下的文化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微文化”的核心在于“微”,任何微小的文化都能够在“微时代”广泛传播,一个表情、一声感叹、一张图片、一段文字都是“微文化”的主要内容构成。“微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对主体的语言和文字功底不进行要求、对主体及语法和态度没有限制。任何内容都可以在“微时代”进行传播,只要发表的观点被社会公众认可,就是受欢迎的“微文化”。同时,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微文化”以短小精炼的形式满足公众的碎片化时间需求,公众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关注自己喜爱的文化内容,促进了“微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文化与传播密不可分,再优秀的文化也要通过传播影响他人。相比传统的文化传播,“微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网络普及让“微文化”呈现出多向、互动、网状、裂变式传播,并且有着“一次采集、多形态生产、无限次传播”的特性,微博、微信、各类APP都是传播途径,点赞、转发、评论都是传播方式,“微文化”实现了个体与群体、虚拟与现实的同步文化传播,让信息的获取与传递更加便捷,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传播生态。同时,“微文化”的传播具有粘性,以微信群为例,微信群将具有相同爱好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信息传播共同体,群内文化的传播频率、渠道、方式都明显提高,加速了“微文化”的传播速度。

“微文化”的价值影响


  “微文化”对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积极效用。随着“微文化”兴起,社会公众获取文化、汲取知识更加便捷,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关注自己喜欢的内容,创作自己热爱的文化,并在网络中进行交流与分享,逐步累积和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在“微文化”环境下,社会公众的文化创造力得到激发,表达意愿增强,促使整个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同时,“微文化”是一种双向文化,社会公众不再被动接受文化,而是随时随地与传播源进行对话,强化自身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此外,“微文化”还给予社会公众足够的关怀,让文化传播更具人性情感。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优秀的文化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在“微时代”,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更加顺畅,激发了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面对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及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公众的感受,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建设加快。在良性民主政治环境下,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更具公开性、透明性。同时,“微时代”赋予社会公众更多的话语权,将社会公众从“旁观者”向“监督者”进行转变,鼓励社会公众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提出建议,在群众智慧影响下,政府多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也更益于政府作出正确决策。
  在“微文化”中,个体的自由与创新被发挥到极致,对社会经济也产生巨大影响。“微文化”的核心是网络信息技术,“微文化”的兴起促进了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微文化”,并加大资金技术进行研发活动,希望能够为社会公众创造更加便利的“微文化”环境,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可。在“微文化”的带动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微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带动社会公众消费方式转变,在“微文化”影响下,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更注重精神消费。面对消费需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定制服务,基于消费者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此外,由于消费者更关注舒适、健康的生活品质,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多,促进了我国消费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微文化”的发展指向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微文化”是现代社会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生态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新生态文化,“微文化”不仅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要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微文化”要积极利用自己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范畴,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工作,要将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传播给社会公众。未来的发展中,“微文化”要在丰富多彩的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创新性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更易于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促进民主政治落地生根。“微文化”的特点在于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为文化传播者和接收者架起沟通的橋梁。在“微文化”这座桥梁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增添了浓厚的时代感。在“微文化”影响下,社会公众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态度。“微文化”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平台,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交流提供场所。在“微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下,社会公众的参政热情明显提高。未来发展过程中,在肯定“微文化”对民主政治促进之余,还要对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提出要求,要求社会公众以理性的态度参与政治,公正地看待政治事件,客观地发表言论,要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意识到感性言论可能会对其他公众产生负面价值影响。同时,在“微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公众的权力监督意识也明显提高,“微博问政”“微信反腐”等监督趋势明显,也将助力我国民主政治落地生根。
  为企业与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微文化”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对经济领域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微文化”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和精神文化消费产业,并以此带动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未来发展过程中,仍需肯定“微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让“微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微文化”为社会经济提供新的营销方式和竞争手段,充分挖掘“微文化”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意识到社会公众的需求才是消费点,促进企业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围绕消费者需求开展市场营销服务。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找准消费者需求,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均为湖南工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周静:《技术与价值:“微文化”的双重逻辑》,《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1期。
  ②马爱杰:《微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剖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
  ③杨联星、李四维等:《论微文化视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坚定地遵循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坚持重视技术、技能及应用性的基本特征。高职教育的特性与特色是通过课程具体体现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评估和发掘土地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楼盘营销中的突出卖点。但是,地铁对一套房产价值的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进入小康阶段.特别是沿海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由于其自身的优势,经济更是突飞猛进.深圳在这一方面始终走在全国的前
以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偏重于生产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性的认识,使人们思想上易产生误区,既不顾及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盲目追求物质
【摘要】在汉代,太学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封建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教育管理、人才选拔的职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行使育人职能;三是学术研究机构,履行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发行职能。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注重教材建设、重视考试、鼓励质疑辩难、尊重学术传承的传统,值得当下力主创新、争创一流的高等学府参考借鉴。  【关键词】汉代 太学 人才选拔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大戴礼记·保傅》记载:“
从廊坊市高职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和廊坊市开发区的一些外企对英语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需求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人才的交际能力对廊坊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开
"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遵循任务(项目)驱动—文本细读—切身实写—公开发表的一般流程,在"当众表达"、"项目开发"、"活动使用"等方面予以发表。这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从教
最近,有专家撰文提出:高房价、高租金和高生活成本,是控制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无序膨胀的唯一生态门槛。北京想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都市,必须要有生态门槛。这是在证明北京高房价的合
民国初年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民权素》是民初刊行的大型文学杂志。通过对杂志内容的考察可以看出民初婚恋观念的变化、文体形式的变
针对目前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实验教学体系的设想,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师资和实验基地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