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仪点亮生活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用礼仪点亮孩子们的生活。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愕然之际,不得不拿起礼仪挑战孩子们身上那些不文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为一名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的人。礼仪,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涉外礼仪和网络礼仪等。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尤以学校礼仪为重,用学校礼仪辐射或弥补孩子们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在网络中得不到熏陶的部分,在日积月累中,使孩子们行为由量变到质变,达到具备完全行为礼仪的社会小公民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有理有据,有的放失
  通过观察、调查和专题采访,收集孩子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场所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有意的将这些不文明行为突显。查找自身的不足。当孩子们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他们幼小的内心一定渴望得到矫正。这时,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训斥有这样行为的孩子,让他们去改。但具体怎么去改,孩子们心中一定很茫然。此时,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就像对待站在屋檐上的孩子,扶他们沿着梯子一步步走下来。老师告诉孩子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网络礼仪等的具体内容,让他们以此为标准效仿改正。开始时,孩子们肯定有些心理上的逆反或不适应,但是不要紧,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们的行为,在学校用礼貌用语,孩子们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也就潜意识里埋下了礼仪的种子。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一个事实——丑小鸭变白天鹅了,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二、礼仪内外因结合,装成“习惯”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礼仪知识,以小见大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师在进行语言熏陶的同时,用自己得体的行为举止给孩子们做好示范。这样内因在逐步起作用的同时,辅之以外因的强化,这样孩子们就会用礼仪约束自己的言行,一开始,教师鼓励孩子们努力去做,做不自然的时候,可以去“装”,“装”做一个有礼仪的小学生,当“装”的时候长了,也就变成了一种行为习惯,举手投足间彰显自己的风采和个人修养的素质。因此,内外因结合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恒心铺路,耐心指路,爱心上路。执着的把利益行为结结实实的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里,使之尽快的走向预期的目的地。
  三、强化礼仪行为,争做礼仪小先锋
  在我们国家政策中,有一种提法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致富”,在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已不妨运用这一原理,让孩子来影响孩子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明显的多。因此,当孩子的礼仪知识普遍渗透,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已初见端倪时,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加规范与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不妨采取一些措施强化礼仪行为。外在表现就是进行礼仪知识竞赛和文明礼仪小先锋的评选活动,选出一部分孩子作为其他孩子身边的榜样,达到鼓励与促进相结合的目的。这种活动的开展最好具有周期性,使孩子们具有努力的方向和期待的梦想,等他们的文明礼仪行为真正成为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那么孩子们的内心一定会别有一番感受。这时候,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大胆走向家庭、社会、网络,让他们懂得洁身自好固然可贵,但用自己的行为改变身边的不良习气更值得推崇。
  四、用小我影响大我,让社会更加和谐
  当一个讲礼仪的孩子制止他们的父母不要随地乱扔,不要用不文明的语言交谈,不要……也许,表象上十分幼稚,但本质中却令人惊醒。当一种文明的呼声蹒跚起步时,教师给予她们的只有扶持和鼓励,这就是小我的力量虽稚但很执着,让大我的不文明行为一点点收敛,一点点消失。学校是文明礼仪的殿堂,学生是文明礼仪的使者,他们是实践者,也是实施者,社会的和谐就是在我这小我的呼声中,一点点构铸,“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这些简单的字符却深深地蕴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理解和彼此的重要,真的希望,有朝一日,国外的公共场合的警示牌上书写的不再是汉语,那不仅是对我国文字的践踏,更是对我们名族的歧视,消除歧视,只有从我做起。可见,利益虽小,但事关重大。
  总之,在培养孩子文明礼仪行为的过程中,路并不平坦,但教师要敢于承担这一重担,从孩子入学的那天起,从孩子从无到有,从有到做,从做到倡导,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的付出。但我们要始终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当孩子用稚嫩诠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中有我们的影子。当孩子长大成人,用行动诠释社会礼仪,涉外礼仪,网络礼仪时,我们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有我们曾经的记忆。
  
其他文献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教育人的基本要求。目前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各种现代信息大量涌入,人们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学生对事物的鉴别和行为选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对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系统地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稳步发展,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并以此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由洋思中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洋思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它对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笔者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探讨洋思模式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  洋思模式理论中的“先学”,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思考、讨论、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只是注重传授知识的正确性,理解知识的层次性,而忽视学生辩别是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仅要求学生记住一些概念和原理,掌握有关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的理论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期刊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也变得尤为强烈。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学生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正确分析孩子们存在的心理问题  1.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中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期,身体特征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些孩子的恐慌、好奇和害羞,虽说在
期刊
我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一、音韵美  文言文一般读来朗朗上口,文字简洁凝练,节奏抑扬顿挫,韵律感较强。文言文句式强调语势,其流畅、贯通的语势多源于作者在文中合理运用骈偶、铺排等手法,韵散长短结合,通过句式的错落变化,形成一种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气
期刊
我们都知道,真诚的向学生倾吐内心的感受,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用心,才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记得一次上课时,我推开教室门,很自然地把课本、录音机放好,准备上课。由于年级组布置了任务,需要先安排。在布置任务时,有许多同学表情无奈,似笑非笑、甚至有些抗拒之意。  我懂同学们的心事。我平和、伤感地说:同学们,说心里话,我知道你们很苦、很累。因为你们要学八门课的知识,还要应付许多本不属于你们的差事。但不做
期刊
最近几年宋,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尽管政府部门一如既往的重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但从老百姓的言谈中还是流露出国民对教育的现状依然有不满的地方。  那么导致社会对教育满意度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社会上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下降,于是政府拿出大把的钱用来培训教师,试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但是,几年下来,教育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
期刊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一种新的境界,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目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存在着一大批薄弱学校,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
期刊
要做好高考的复习和准备,就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作一个独立思考的专家型教师。  一、规律  1.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2.人人淡化了对知识记忆的考查,加大了材料解读利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3.提供新情景利新信息的力度;4.外始增加考介文史知识利史学思想方法的试题;5.世界史的比亚加大,中国占代史次之,中国近现代史后之;6.试题突山了“材料
期刊
中小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普实”达标了,学校领导松懈了。我县于2003年通过甘肃省教育厅“普及实验县”达标验收。当时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较低。达标后,一些学校领导不再重视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