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价值探讨及创新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st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价值何在?它有助于学生接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助于学生增强为人处世的智慧才干,有助于学生拥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其创新策略:一是科学设计教育方案,恰当设定教育目标;二是及时消化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学用结合;三是巧妙融合家庭美德,突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四是有效使用现代技术,形象展示国学精髓。
   [关键词] 小学;国学教育;价值探讨;创新策略;举隅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价值何在?面对文言知识一片空白的小学学生,用何种策略才能创新性地开展国学教育并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总结对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接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中国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财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基础,是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能量。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是中小学校的重要任务,对于教師而言,以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承担传承中国国学文化的重任,不仅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身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弘扬。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通过国学的学习接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文化上受到熏染,在视野上不断开阔。
  (二)有助于学生增强为人处世的智慧才干
  中国国学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古代大家的生活积淀和实践总结,充满人生智慧,饱含处世哲理,对于增强学生为人处世的智慧才干十分有用。例如:在中国国学文化中,从上古时期的《易经》《商书》,到春秋战国的《诗经》《道德经》,再到后来的《菜根谭》《增广贤文》等,内中的经典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名句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一种正派为人、成熟处事的体现,所揭示的道理也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高尚品德的至理。像出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的警句“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揭示乐极生悲的道理,给人以尊重事物发展的必然之势,不犯人生大忌,不让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说明做事不要太满,要懂得适度、适中的智慧,要明白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自然之道,以居安思危、持满戒溢为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像出自《增广贤文》的名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揭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单纯金钱关系的不正常现象,把亲与不亲完全决定于钱财多少的不良社会现象深刻表现了出来,启发人们切不可如此为人处世。像出自《礼记·坊记》中的名句“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告诫人们谨慎说话,说到做到,不可妄言妄语,说到而做不到。这就启发人们在说话之前要先想一想,如果事情无法做到,那么千万不要承诺,否则就是妄言或吹牛。像中国国学文化中的这些名言警句,句句饱含智慧,字字宛如珠玑,蕴含深刻道理。
  (三)有助于学生拥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华国学文化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好资源。在小学开展中华国学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用古代优秀成果立德树人。尤其是国学中涉及的古代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对学生来说产生的就是榜样的力量,其思想品德、精神风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极大。还有中国国学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文化知识,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均会起到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美化品德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其本具有的善良之心、纯洁之心,就会变得更为慈善。受到良好国学教育的学生,懂得如何尊重长辈老师,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祖辈,懂得如何友善待人,懂得如何克己复礼。所以,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诚实守信道德品质的同时,用国学文化塑造学生文雅的举止习惯,让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将来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育方案,准确设定教育目标
  教师功底再深厚,如果对所教内容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梳理,临时抱佛脚,教育效果肯定不佳。尤其是国学,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文言功底,而且需要教师的精心选择。内容太难,距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太远,不能选用;语言艰涩,根本不合学生的朗读记诵,不能选用;思想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不能选用。为此,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序列化、适度性的设计,按照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恰当设定教育教学目标。例如:选用《弟子规》作为教育内容时,教师把《弟子规》的总序先讲给学生,然后再按照小学生特点,由前到后进行学习,效果肯定要比杂乱无章的学习好得多。为什么?《弟子规》总序中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具有提纲挈领、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在学生认知规律上,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往往容易让学生接受;从小学学生的年龄特长上,越是押韵、朗朗上口的内容,学生记诵起来越容易;在学习目标设定上,按照学生接受能力适度而定,理解多少记诵多少,不求多,不图快,不求一日之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句含义的基础上,把握一个适度性,每一节课让学生学习、记诵学生能够轻松完成的内容,不仅能够坚定学生学习国学的自信,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成效。
  (二)及时消化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学用结合
  学生理解、背诵记忆了学习内容,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了国学内容。学习之后,还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消化。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弟子规》总序的内容与含义并进行了记诵之后,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释《弟子规》中这八句话的含义或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初步理解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发挥弟子规的要义:作为古圣先贤的教诲,它首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要谨言慎行,讲信用,和人相处时要彼此平等,有博爱之心,而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有了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挥,或者联系家庭生活想到孝敬父母,并由此延伸到理解父母、尊重长辈上;或者从与兄弟姐妹的细微事情上想到手足之情,并由此延伸到和同学关系的友爱友善上;或者联系校园中班级同学之间的误会或矛盾想到言语伤人的结果,并由此延伸到彼此之间的礼貌相待、用语文明上……如此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消化学习内容,就能学用结合,增强国学的学习价值。
  (三)巧妙融合家庭美德,突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
  中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涉及家庭、社会。为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国学文化教育时,巧妙融合家庭美德,突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就能让国学教育走出校园,由家庭美德的传承到社会公德的培养,在更广范围内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两句话是中国国学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真实写照。“忠厚”作为传统家庭美德的内容,通过家庭的教育,孩子就能以此为美德修养自身;诗书礼乐作为国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家庭美德教育,就能启迪孩子的心灵,规范孩子的行为。也正是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合了国学文化,这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才更为显明。还有“德勤孝义传家宝,和善信诚处世风”“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等,都反映出家庭教育是中国国学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重要基础。而且,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除学校、家庭外,社会更是一个实践园或检验场。把从家庭、学校认知的国学文化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去,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才能真正释放国学文化的巨大能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等,即使是国学中的一点一滴,都能形成正确的教育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从中受益。
  (四)有效使用现代技术,形象展示国学精髓
  在当前国学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作用也不容忽略。小学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的趣味性强,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国学文化形象化,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又能给学生以教育的形象感和趣味性。以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三字经》为例,其中,大禹治水、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囊萤映雪等许多生动的故事,都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木偶剧等来把人物幻化成有血有肉、会说会动的形象,在形象学生感知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胡苏平.大力提升国学教育的时代价值[J].前进,2015(12):10-11.
  (责任编辑:刘莹)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可以从落实梯度培养、立足校本研训、坚持质量兴校、发挥辐射效应、搭建高阶平台、着眼未来教育等角度,构建教师多维成长空间,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关键词] 学校;教师;多元发展  如果说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那么教师就是学校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专业发
[摘 要] 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为基础,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会经历很多的教育故事,将这些教育故事写下来,进行研究反思,也是教师教研工作开展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本文针对教育故事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故事;“七要”  某些高校教育学专家认为,中小学教师更擅长于教育叙事研究。然而也听到不少基础教育类杂志编辑反映,部分老师写
新任校长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关乎着基础教育的成败.针对以往的新任校长培训部分存在的目标欠明、模式欠新、针对性欠强现象,笔者提出,构建新任校长“沉浸
[摘 要] “视觉锤”出自美国新一代营销战略大师劳拉·里斯的著作《视觉锤》。文中指出,“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定位是一个语言概念,是钉子,将定位这个‘钉子’钉入消费者心智的工具就是‘视觉锤’。”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一个“视觉锤”,并在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心智中建立一个“定位”,这样才能建设富有教育价值的班级文化。本文尝试从“视觉
[摘 要] 劳动是做人的本分,是人的基本素养。热爱劳动,才能热爱生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实效。农村学校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让学生参加农事劳动,培养劳动观念。一所农村小学努力打造“农耕文化”,为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走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 劳动教育;学校文化;农耕;村小  江苏如东县华丰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规模不大,在校
[摘 要] 全童同时入队,红领巾变得人人唾手可得,队员不懂得珍惜和爱护,自豪感和荣誉感大打折扣。此时迫切需要分批入队。要想扎实有效地实行,党建引领是核心,队前教育是关键,公平考核要秉承,入队仪式要规范,既树立榜样鼓励先进,又要及时做好暂未入队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最终完成全童入队。   [关键词] 党建引领;研发课程;创新模式;规范入队  自1981年8月15日团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童同时入队”后
学生犯错是对教师的一种提醒和帮助,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可以出错的时与空.只有教师善于化错,才能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只有允许学生试错,才能有学生
[摘 要] 在高中日常教学管理中,班主任采用的管理方法是否合理,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还是身心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就目前来看,很多班主任都习惯采用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干预,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这一层面来看,还是应该采用柔性管理这类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柔性管理  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