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白质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帕金森症状、癫痫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且在核磁共振成像上呈非对称性脑白质损害。目前已确认唯一致病基因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基因。本文就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基因诊断咨询和疾病管理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PARP-1抑制剂PJ-34对人多发性骨髓瘤多药耐药细胞株RPM18226/R的作用,探讨PJ-34对DNA损伤修复和耐药性的影响以及与FA/BRCA途径的联系。方法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参与FA/BRCA途径对DNA损伤修复的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FA/BRCA途径中的关键蛋白FANCD2的表达;用Annexin V-F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a(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a,PPARa)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PARα mRNA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予PPARα激动剂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周期的改变;应用荧光分子探针,2’,
分开抚养双生子研究设计思路巧妙,被喻为“大自然的迷人实验(fascinating experiment of nature)”,是不可多得的遗传流行病学资源。但是限于研究样本获取的艰难性,开展数量有限,这也使得目前仅存的分开抚养双生子研究显得尤为珍贵。如何更为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是这一研究方向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分开抚养双生子研究产生的背景、基本设计思路、目前国外经典的分开抚养双生子研究实例以及
目的 分析评价4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原则、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40例,术中输血2例,平均输血400 ml.结果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2~28个月),无一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死亡,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住院时间12~22 d.36例患者功能满意,生活自理.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行的方法,但对手术风险需进行预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