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的实习是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的延伸与发展体现,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社会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对学生未来就业前景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一、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实习管理简述
  目前,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实行的是分散型实习与集中型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集中型实习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灵活性增大,企业接收学生的概率提高;由于实习单位面广,学生实习内容也比过去更为丰富。目前的分散型实习方式也深受中职生喜爱,但是,我发现,学生在一年的实习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集体感缺失。中职生正处于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二次断乳期,有的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去陌生的环境下实习,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社会孤独感。
  (2)心理压力大。实习是中职生在跨入社会各行各业之前提交的最后一份作业,而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使得学校对学生作业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主体,于是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懒惰性。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分析,发展规划也不够完善,定位模糊,导致实习过程过于随意。如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等。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例如,酒店1班有两位国赛获奖的学生张某某与陈某某,都选择了南宁市鑫伟万豪酒店实习。选择做餐厅服务员的张某某尽管外形好,英语口语好,却因为收入低和与同事相处不融洽等原因辞职。选择做前台咨询的陈某某在被分配做服务员后埋怨工作辛苦,随后被调换到前台做咨询工作,没多久也辞职了。这两名学生都因国赛获奖而自我优越感较强,没有提升实习质量,增长社会见识。
  2.学校方面
  很多外出实习的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无法对其实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或产生惰性消极情绪时,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学校教师不了解学生实习的感受、状况和生活情况,也无法对实习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断层,实习的质量与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3.企业方面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是与学校挂钩的,如缺乏校企合作资源和动力。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提出了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但具体的合作依旧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归其原因,主要因为企业大多重视对人才的使用,而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产生信任。
  4.实习评价与管理方面
  由于中职生实习点多而分散,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客观而准确地给出实习成绩与评价,而过去的实习质量与成绩结果大多又侧重于职业道德评价,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习动态缺乏有效监督与总结,因此学生消极对待实习的情况时常发生。
  三、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对策研究
  1.学生方面
  (1)完善实习计划。中职生要严格约束自我,接受挑战,不能因为有某方面的特长而狂妄自大。在实习以前,实习指导小组要与实习单位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具体事项,由学生自行制订实习计划,由学校召开实习班级班主任和指导老师会议,明确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学生必须统一思想。
  (2)全面宣传动员。学生要做好自身的宣传动员工作,才能从思想与行动上真正做到正视实习,认真实习。因此,宣传动员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应该成为学生自己的责任。组织全体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以前,除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实习纪律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外,还要求教师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海报等资源,传递企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并利用班会课、职业道德课程强化学生关于《校外实习管理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以促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发展潜力和企业的文化精神,明确自己的实习身份和实习目的,以应对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与探讨,强化自律与训练。
  2.学校方面
  学校实现对学生实习管理的全过程监管,要从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①双导师制度。保证每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配备有专业导师和职业德育导师对其提供指导,为了节省师资资源,指导教师可以兼做大部分学生的导师。其中,专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技能方面的学习情况。职业德育导师则应关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看清社会形势,面对自身问题,正视实习工作,提高适应能力。②周汇报制度。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时间内要利用每周末的时间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并开展有效的思想工作。③定期巡查制度。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领导、班主任和就业指导教师为主的实习检查小组,对实习生进行定期的巡查与走访,特别要关注有国赛获奖经历的学生的心理态势,对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④网络服务制度。建立针对学生个体在时间、地域限制下的技能培训模式,如通过组建QQ群、学校实习网站等,随时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强化交流与沟通。⑤实习评价制度。新建的实习评价制度在内容上必须更加具体和深化,除包括学生自评,班主任、就业老师、企业团队的多方位评价外,教师还要对实习生个人的实时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价。
  3.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中,学校对企业的选择要重视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由于实习生实习期间有临时性的特点,导致当前很多企业对实习生的照顾缺乏工资福利与升迁机会,因此,学校对企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从企业工作中得到尊重与支持的方面,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实习生实习过程管理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关系到学生自身与学校声誉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职生实习管理过程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应积极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真正为中职生的实习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2]吕宜之.关于中职学校分散型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3]郝晓黎.关于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25).
  [4]郑玲玲.关于中职生顶岗实习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沈阳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从认知教学理论视角来看,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在内容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对湖南省浏阳市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调查发现,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受到诸如教师资源配置、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不符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有效衔接,农村中小学应强化农村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教师下乡执教,重视师范生的就业观培养,不断更新农村教师自身教
摘 要: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枯燥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如果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其保持学习兴趣,那么孩子们对学习热情高涨,自然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堂;趣味;情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如何让孩子对英语学习保持足够的新鲜感并让孩子对英语学科充满热情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大五人格;创造力;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且大多是学校中的大系,与之伴随而生的是人数多、管理艰、创新难。虽然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如转变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思路、招收创新型人格特质的学生等,这些虽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但其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实践却相隔一条很长的路。相比之下,将焦点放在教师身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目前已进入到一个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特殊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发展先进科技的前沿阵地,是知识和人才创新的源泉[2]。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学工程”工作要求,全国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新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1-06  英语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前沿阵地,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把握好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高效率地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依然存在问题:单纯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等。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教学课堂一片沉闷,传统的教
摘 要:文章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及考核过程的一次综合教学改革。随着高校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转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不断更新完善,传统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转型需求,在实践课课程中推行以完成实际项目或设计大赛为主的结课答辩考核模式,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考核模式;创新设计方法;过程导向;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