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段真实历史的文学呈现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安批》,陈继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21年10月平安批,是早期潮汕、闽南的华侨在出洋后,通过批局这种民间机构寄回家中报平安的书信.因为随信还会附上钱款,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信件与汇款合一的邮件.
其他文献
《中国环境管理》自2015年编委会组建以来,坚持学术期刊的办刊定位,不断开拓出版资源,持续刊登高质量论文,办刊质量稳步提升.本文主要总结《中国环境管理》自编委会组建以来的办刊进展,分析期刊发展形势,重点阐述近几年提升办刊质量的主要做法和办刊思路,并对未来期刊发展提出思考和展望.《中国环境管理》作为一本行业性中文科技期刊,其办刊探索对于类似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案例研究意义.
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从华人文学思想的生成、播散和影响进入讨论,可在内在连带层面呈现华人诗学的结构性内涵.作为一个历史生成的范畴,现代性视野下的华人诗学呈现出多层次交叉展开的态势.其中,有三条脉络支撑起华人诗学的内在结构,即中西对话诗学、华族离散诗学和第三世界诗学.这三个分支,分别聚焦于文学的开放视野、文化记忆和政治内涵,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为华人的文学思考注入了动力.
彭曼丽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发展史研究》通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经典著作,系统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唯物史观的发展不断演进的历程,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供了新的角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被评论家冠以"残酷的天才"的称号,只因他的作品中写尽人间病态与丑恶,并深入骨髓式地追根探底.不过,在尤·谢列兹涅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天才、深刻、贫困、孤苦、病态的一面,也看到了其残酷文学与残酷生活的另一面:慈善、温柔,以及对人类的爱和关怀.面对今天这个人性撕裂的世界,它的残酷性正在逐渐退却,温柔的一面则已逐渐显现.
旅京台湾作家和迁台“老北京”是台湾70年代书写北京的文学潮流中的两股文学力量.他们虽共同推动了这一文学潮流的出现,但由于不同的地域身份,其创作动能与指向是不完全一致的.旅京台湾作家对北京形象的塑造带有“异乡”感,移植北京经验成为他们的创作动能;“老北京”则更倾向于感怀旧的时代,展现出更深的历史脉络.北京形象塑造的背后,反映了70年代台湾的社会风貌和作家的身份特质.
《百年科学往事:杨振宁访谈录》,季理真、王丽萍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作为本书的访谈对象,杨振宁先生既是一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又是一位百岁老人.他以物理学为工具,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理解.同时,也亲历了百年来社会历史的巨变.
期刊
陈旭光的《电影工业美学研究》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电影的产业生态,以兼顾历史与现实、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开阔视野以及超越工业/美学的折中立场,建构起一套关于电影全产业链生产实践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框架.该理论在回应中国电影生产、批评与理论发展中诸多重要问题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适用于阐释当前中国电影生产的知识话语.它对此前容易受到单一意识形态批判视角限制的电影文化批评进行了突破,以一种更具综合性与超越性的总体视角完成了对二元对立价值分歧的调和.
《这样的鲁迅》,阎晶明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9月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在过去的百年间,鲁迅和他的作品不断引发热烈的讨论和崭新的话题.对青少年来说,鲁迅更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存在,他的作品反复出现在课本中.
期刊
《红船启航》,丁晓平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在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和红船的同类书籍中,本书用报告文学的优势、生动的文学语言展示"红船启航",独树一帜.作者紧扣历史发展的渊源,精心构思."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两篇,上下连贯,前后融合.上卷以王会悟开场,写中共一大的召开,历史细节的铺陈转换非常有功力,可读性很强.
期刊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并对译诗的格式作了调整,采用了不同的缩进和对齐格式.微观层面的修改主要包括同一意象的不同翻译、“兴”体的显化处理以及修辞格的主动添加,并对典型例子进行了评析.理雅各之所以重译《诗经》主要在于他身份的变化、对大众读者的照顾以及自身诗学观念的调整.这种修改与重译有利于《诗经》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