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日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华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共同解决课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立足于社会构建主义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在个人头脑中凭空创造出来的,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和他人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近年来,在日语教学中开展起来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引起了广泛地研究和讨论。然而,合作学习的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教师还并不了解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点。以下,本文通过概观在日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来明确其优势与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积极影响
  
  在日语教学研究中,合作学习在作文指导中以同侪反馈的形式率先开展起来。同侪反馈是指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互相交换读者与作者的身份来对各自所写的文章进行推敲。
  池田(1999b)就自我推敲、教师反馈、同侪反馈三种方法对作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虽然三种方法之间没有有意差,但是同侪反馈在作文各个评价项目上的得分都是最高。池田认为,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具有同等甚至高于教师反馈的效果。
  原田(2006b)就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两种方式给自我推敲带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6次作文的第一稿和第二稿的分析发现,采用同侪反馈的形式不但对推敲作文内容有效果,在语言形式方面也没有出现负面效果。然而教师反馈却在语言形式方面的效果有所减退。原田指出,这说明了在培养自我推敲作文能力方面,同侪反馈比教师反馈更有效。
  池田(1999a)分析了在同侪反馈活动中学习者的交谈,发现在同侪反馈活动中学习者有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原田(2006b)、山本(2009)对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援助关系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日语能力低和日语能力高的学习者可以互相成为对方的“支架”,给对方提供帮助。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都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有问题,下一节通过介绍几个研究对其问题点以及原因进行分析。
  
  三、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问题
  
  本乡(2003)、房(2007)指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活动中也存在有问题。具体来说,在活动中,总会出现活动进行得顺利的小组和进行得不顺利的小組。本乡(同上)和房(同上)分别以语法学习动和发音学习活动为对象,对表现迥异的小组中的学习者的交谈进行了分析。二人的研究结果都发现,活动进行得顺利的小组,小组成员们的交谈都是围绕一个问题深入展开。而活动进行得不顺利的小组,成员们之间的交谈简单、对问题没有深入地探讨。在二人的研究中没有提及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笔者认为在思考这个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参考元田(2006)的研究结果。
  元田以日语阅读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小组活动成败的原因。其研究结果发现,合作学习的成败与小组的活跃性、成员的责任感、成员之间的团结三个因素紧密相关。该研究结果出现的这三个因素都可以归纳于人际关系这一点。也就是说,小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决定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这一点加以探讨。
  
  四、以中国人学习者为对象的合作学习活动
  
  “中国人学习者喜欢教师集体授课的学习形式,不适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是在外语教育领域里存在的普遍看法。然而,池田(2000)在比较了中国人学习者与欧美学习者在同侪反馈中的交谈后发现,两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原田(2006a)分析了中国人学习者参加同侪反馈的情况。其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在活动中可以通过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以上两个研究是以在日本学习日语的学习者为例。在中国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又如何呢?藤田、Frump(2009)以中国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在演讲比赛的准备阶段导人了合作学习活动。他们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学习者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与他人配合参与进来。由此可见,上述的认识比较片面。然而,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社会和文化背景带来的影响,如何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开展合作学习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五、小结
  
  本文对在日语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了概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方式要好。同时,通过和他人的交互作用,学习者可以深化学习过程,实现有创造力的学习。通过总结还发现,如何调节好小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文章的最后明确了今后在我国的日语课堂上如何开展小组活动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患者女,25岁。因“发音异常、吞咽困难伴消瘦3个月”于2006年7月27日由门诊以“1.舌根部异位甲状腺腺瘤,2.颈部异位甲状腺腺瘤”收住院。近3个月以来,患者体重下降约10kg。患者年幼时即出现右侧颈部肿块,20个月前觉颈部肿块稍有增大,发音及吞咽均无异常。
[摘要]:依据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区高校图书馆的实际,从图书馆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及其对我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意义;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及其对我区高校图书馆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推动我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由图书馆的数字化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数字化 建设    目前,图书馆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办学指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水平,如何建设全方位发
期刊
2010年6月19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在广州召开了耳科组定稿会。本次定稿会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承办,郑亿庆、张志钢教授为此次定稿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耳科核心组专家及来自广东周边省份的耳科专业编委和通讯编委等共计22人参加了会议(图1)。
1964年日本学者Ikematsu报道,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打鼾,其缩小悬雍垂、软腭上提、腭舌弓和腭咽弓缝合扩大咽腔等手术原则和步骤,至今仍在沿用。1981年Fujita等发表改良的lkematsu术式,命名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UPPP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打鼾外科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手术。
由于耳蜗毛细胞、听神经、听觉通路或各级听中枢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者,称感音性聋或神经性聋。其中毛细胞病变引起者称感音性聋(耳蜗性聋或终器性聋),病变位于听神经及听觉通路者称神经性聋(蜗后性聋),病变发生于听觉中枢核团或大脑皮层听中枢者称中枢性聋。感音性及神经性聋在纯音听力图上均表现为气导及骨导听力同时下降,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不很常见,发生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8%,占头颈肿瘤的3%-6%。发病年龄多在60~70岁之间,有明显的男性多发趋势,男女比例大约为2:1至4:1。多数肿瘤为上皮来源,病理类型多样。鼻一鼻窦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以及未分化癌,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鳞癌,鳞癌、未分化癌和腺癌相加约占总发生率的57%-68%。
少数声带深层甚至声门旁间隙内病变,应用显微喉镜手术或黏膜损伤过多,或不易暴露;而传统的喉外科手术,包括喉裂开术、喉部分切除术,以及经舌甲膜或咽侧(梨状窝)径路等,从手术的创伤度和术后嗓音功能的保护来看,亦有其局限性。我们将内移性喉成形术和甲状软骨侧切术结合,采用甲状软骨窗径路暴露声门旁间隙的新术式,治疗该类喉深部病变,取得一定的效果,报道如下。
2010年3月27日,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承办的2010年中文言语测听研讨会在北京同仁医院西区四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北京、香港及台湾的专家齐聚一堂,从测听材料开发中汉语词表的选取,到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者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互交流
患者男,46岁,因右耳搏动性耳鸣5个月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自觉听力下降、头痛、眩晕。无头部外伤或手术史。查体见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光泽度佳。双耳纯音测听示听力正常(图1),声导抗示鼓室A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引出。颞骨CT扫描示右侧乳突后方乙状窦扩大,并向前外侧膨出至乳突骨皮质表面(图2)。增强后扩大的乙状窦内容物与颈静脉呈等密度强化。
目的 探讨内镜下对腺样体肥大的分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306例因为打鼾憋气(163例)、鼻塞流涕(80例)、分泌性中耳炎(63例)患儿术前施行了鼻咽侧位X线片、内镜检查及耳部的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腺样体切除,其中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同时行鼓室置管或鼓膜造孔,术后经过6个月~4年随访.结果 根据内镜的检查结果,将腺样体肥大分为3种类型.1型为整体肥大型,腺样体整体向前突出堵塞鼻中隔后缘、后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