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垂直分量“低点位移”与青海省中强地震

来源 :高原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青海省西宁地磁台和格尔木地磁台7年间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时间的资料,讨论了“低点位移”异常与青海省ML≥5.0级地震的对应关系,得出:72%的地震其发震日为异常以后的第27天或41天前后4天;几个台的资料可大致判断未来地震发生的方位;震中距较近或较远的台站,其低点位移异常不明显。该预报方法对青海省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短临预报效果。
其他文献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构成了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权力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两种权力不断分化又不断融合。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和内部竞争都要求两者互相协调,尤其是行政权
设计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电色选机控制系统,在研究光电色选机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主从式双CPU控制的色选机控制系统.采用ARM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控制CPU,采用D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青海境内发掘的古地震资料,阐述了开展古地震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辨认古地震期次、判别古地震强度和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与标志。
本文简要介绍了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的概况,并从趋势背景,中短期异常以及临震异常等方面,较详细地叙述了这次地震的预报和某些手段的异常特征,最后提出了对这次地震预报的认识和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文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唐山7.8级地震前的每一项前兆异常进行综合评估,并以“八五”攻关最新成果分析每一异常可能的发震时间,用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其发震概率,用这种概率计算各类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熵。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信息熵自1959年到1974年底在高值0.8~1.0之间波动,自1975年以后熵值开始急速降低,说明系统迅速向减熵有序状态转化,到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前,熵值降到
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
'代表们着眼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关注厉行法治、高度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普遍提出了较高质量的议案,充分反映了全省人
基于分形维数的原始定义,本文给出一种维数的数值计算方法。若被测量对象在某一标度范围内确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标度不变性,则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得到所需精度的维数计算结果并进而反推“无标度区”范围。在假设维数集{bk}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引入柯氏检验方法对(bk}样本分布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以此判断{bk}中是否具有“异常值”存在,并由标准化极差检验法对{bk}中“异常值”进行检测并剔除,其目的是在“直观判定
本文中作者以祁连山中段为研究区域提出了评估中长期预报区内烈度的方法。本方法的特点是对相对稳定的发震地段在某预报期内进行烈度概率分析。文申指出了本方法与确定性方法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不同之处。计算表明,对本区,烈度提高一度,遭受该烈度袭击的概率即减少20%左右。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给出了每小区Ⅵ——Ⅷ度发生的概率,并以此作为估算预报期内损失期望值的依据。
简述应用卫星长波辐射资料研究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的方法原理。报道1994年以来共和中强地震的OLR地震前兆及短期地震预报的情况。对OLR地震前兆的特征及短期地震预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