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梅毒治疗对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tom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隐性梅毒患者(治疗组32例,未治疗组28例)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及SIL-2R的水平.结果 未治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0.33±0.08)高于对照组(0.25±0.04)(P<0.05),CD4/CD8的比率(0.011±0.004)低于对照组(0.020±0.002),但治疗组和未治组间CD4/CD8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的SIL-2R水平[(450.16±90.33)K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9.80±62.75)KU/L],治疗后下降[(331.54±56.39)KU/L].结论 未治组和治疗组患者均存在细胞免疫抑制,这种异常可降低机体抵抗和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

其他文献
患者女,45岁,农民。因烧心、胸闷半年来诊。体检:营养状态良,心、肺均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胸部透视无异常。心电图正常。电子胃镜检查:距门齿分别约30cm和34cm食管左壁及前壁各见一条白色寄生虫位于黏膜下,呈连续横排“Ω”状(图1),胃黏膜符合浅表性炎症改变,十二指肠黏膜无明显异常。食管左壁寄生虫虫体较大,用活检钳沿虫体一端夹破黏膜后取出,虫体长度约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