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并主动脉瓣脱垂的效果

来源 :河南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8—2019-07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62例VSD并AVP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年龄、体质量、缺损位置、手术时间、AVP程度、手术前后主动脉瓣反流和封堵器使用情况、术后残余分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62例患儿的年龄(12.8±9.5)个月,体质量(10.5±6.4)kg.膜周型23例,嵴上型39例.轻度AVP 41例,中度AVP 21例.术前主动脉瓣轻度反流8例、膜周型3例、嵴上型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轻度AVP 1例,中度AVP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均在TEE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2.5 cm)顺利完成微创封堵术,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手术,手术时间(58.5±23.6)min.主动脉瓣轻度反流8例中,3例术后即转为轻微,其余5例经随访发现反流均减轻甚至消失.嵴上型VSD偏心封堵器使用36例,膜周型13例,中度AVP偏心封堵器使用21例,轻度AVP 2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5天复查心脏彩超发现偏心封堵器偏移,再次开胸行封堵器取出并VSD修补术,住院(6.5±3.2)d出院,术后门诊复查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移位、残余分流或梗阻、传导阻滞和瓣膜反流等并发症.结论 在TEE引导下,合理的封堵器选择及微创操作策略,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路径能安全有效实施VSD并AVP患儿的微创封堵术,近中期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脑梗死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07—2020-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220例患者分为TACI(n=54)、PACI(n=60)、POCI(n=32)和LACI(n=74)4种亚型,对比各亚型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比不同分型患者血小板表达水平及NIHSS评分,通过Spearman法分析患者的OCSP分型与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梗死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47例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亚低温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Bra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于治疗后8周评价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周2组血清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危险因素并构建出血预警模型.方法 选取2018-01—2020-01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溶栓出血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 纳入37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模型组262例,验证组11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NIHSS评分、血糖、白细胞及D-二聚体是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181,P=0.003)、NIHSS评分(OR
目的 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专职岗位设置在卒中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06—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06—12在神经内科住院的56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后随访,干预组由专职脑心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化、全流程的院内健康管理及院外随访,比较2组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脑心健康管理师专职岗位设置实施后,干预组出院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7.89±0.32 vs 6.62±1.28,P<0.